油电终极对决:没有补贴和绿牌,中国消费者还会为电车买单吗?

这么说吧,没有优惠政策,电车根本不会出现。

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虽然有部分零部件是通用的,比如轮胎、玻璃、座椅,但它们完全是两个东西。

燃油车有发动机、变速箱,电动汽车没有;电动汽车有电动机、电池、电控,燃油车没有。

核心的配件完全不相同,所用的能源也不相同。

对于传统汽车厂商来说,他们也许会研发汽车行业的新技术,但根本没有主动性与积极性去研发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就是革燃油车的命。

没有政策的支持,传统汽车厂商不会开发电动汽车

很多人理解不了这一点。

传统汽车厂商有自己稳定的供应链,其中还有利益相关,如果要发展电动汽车,整个产业链要全部推倒重来,这是巨大的成本。

成本倒还是其次,关键是跟你主机厂一起打拼几十年的配件厂说不要就不要了?像丰田汽车很多关键汽车零部件就是自己生产的,还外卖,你让丰田把供应商全换了,不是把自己给革命了吗?

开发电动汽车,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研发,投入大,回报不知道在哪里,现在很多卖电动汽车的厂家在喊亏本,不是装的,人家是真亏,只是为了抢占市场,就看谁能亏到最后活下来。

开发新能源车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燃油车不一样,因为发展了很多年,技术是成成熟,配件是通用的,车企自然是盈利的。

换句话说,发展纯电动汽车,就是投现在的钱,发展未来的技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厂商是亏本的,什么时候能赢利没人知道。

所以传统汽车厂商对于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兴趣并不大,纵观全球汽车厂商,没有哪一家传统汽车厂商主动放弃燃油车,全面转向纯电动汽车的。

严格来说,比亚迪不是传统汽车制造商,他是做电池起家的,然后收购汽车主机厂进入汽车行业,做传统汽车只是比亚迪的过渡,比亚迪从进入汽车行业开始,就是准备做新能源车的。

大多数电动汽车厂商是亏损的

只有像特斯拉的新势力厂商才会从头开始做电动汽车,特斯拉在起步阶段也获得了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获得美国政府1.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前25万辆购买特斯拉电车的消费者可享受每辆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此外还有美国政府的产业支持。

没有这些支持,特斯拉不可能完全靠商业手段在2008年推出自己的第一辆纯电动汽车。

中国这边的情况也是这样,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指望汽车厂商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电动汽车,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然中国有一个例外,就是比亚迪,跟特斯拉一样,从开始做就是奔新能源车方向去的。

中国从九几年开始立项新能源车,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推动企业进入纯电车行业,2014年实行购买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为了这个产业,国家累计投入上万亿的资金,就为了发展新能源车。

电动汽车九几年就立项了

如果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传统汽车厂商不会开发电动汽车,新势力汽车厂商举步艰难,资本市场完全是看收益的,没有投资收益或者短时间看不到收益的投资,根本没人投钱。

有政策支持,暂时没有盈利,资本市场也是看好的,但所有投资的目的还是为了盈利。

没有政策的支持,也就不存在买车时买油车还是电车的选择,电车根本不会上市,这个问题就不存在。

即使做出样车,也很难在油车的重重围剿之下发展起来,根本不现实。

说实话,投资不计回报的,只有国家能做到,但也不是完全不计回报,至少希望把电动汽车行业做起来,形成一个超大产业链。

电产业与汽车产业结合起来是巨大的产业链

如果油价正常,电车没有优惠政策,没有补贴,不免购置税,买电车的消费者估计不到10%。

不是说电车不行,而是任何新事物让消费者接受,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汽车不同于其它商品,汽车需要长时间驾驶才能感受出性能,相对于买燃油车来说,消费者需要考虑的有油耗、动力、配置、外观、安全、质量、三大件性能、性价比等等。

电动汽车与油车相比,唯一的缺点只有续航焦虑,不要拿安全说事,那是极小概率的事件,比发生事故的概率都要低。

电车的“油耗”(行驶成本)是油车的十分之一,同级别的电车动力远超油车,电车能够外放电,实现用电自由,长时间开空调没有任何危险,智驾技术也比油车成熟。

劳斯莱斯纯电车

准确地说,电车和油车各有优点和缺点,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就行,没必要争得你死我活的。

况且发展电车是国家战略,支持电车就是支持国家战略,买油车也没有问题,同样是促进消费,只是相对来说,买电车对国家的支持更大。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市场竞争越激烈越好,看电车卖得越来越多,油车的价格是不是崩盘了,以前从来不降价甚至还要加价提车的油车,现在都开始降价了,这是实实在在的优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