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敦煌,我总觉得自己是穿越进了历史的滚滚长河。你说,为什么这么多车企要跑到敦煌去找灵感、做活动、讲故事?这事细想起来还真有点意思。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熬过草创、熬过贴牌、熬过技术引进,现在终于能和老外正面杠了,靠什么?光靠发动机和底盘这些机械,真就够了吗?不够。所以,长城汽车把自己和丝绸之路、和古老的玉门关、甚至和汉长城这些东西绑在一起,这背后的盘算,到底是什么?
咱们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敦煌让人着迷?你说是因为壁画,是因为莫高窟?当然,这些都很震撼,可关键还有一种“踏遍万水千山”的气魄,一种古人不怕死、敢于犯险,就为把货卖出去,就为把消息带回来,那才是丝路精神的魂儿。站在玉门关下,你会真觉得,古人真牛。有时候我琢磨:我们今天躺在空调房里刷手机,跟人家披星戴月赶路的,那劲头能比吗?可你再看看长城汽车干的这事,他们把品牌跟探索、坚韧、交融的事强拉一起,说到底,就是在借这股子气。
其实,这不只是给自己镀金,这也是咱中国汽车的一个标志性转型。以前是“你会造车你牛”,现在是“你能讲故事你更牛”。国外那些百年老牌子,背后多少工业遗产、多少老故事。你看人家奔驰,最爱说着一个老太太怎么发明汽车,宝马最拿手的就是驾驶乐趣。咱中国车起步晚,可咱有啥?有比欧洲还要长的历史,有比德国还要复杂的地理,有比美国还要多的“民族情怀”。这样看来,是不是该把这些用起来?
长城汽车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就选了长城?是随口一说,还是有大用意?长城这个词,一听就有“守护、安全、坚不可摧”的意思,还带着点浪漫色彩。外头的人可能会觉得,长城不过是一段老墙、是一堆石头。可你要真了解,长城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前赴后继、坚守不屈,“一寸山河一寸血”。这和造车其实挺像的——不怕磨难、死磕到底。长城汽车这些年,用“长城”二字做标,全力往智能化、高端化冲,不单单是要抢市场,更是要告诉大家:我们中国车可不是“组装厂”,我们背后是文化、高度,是大国自信。
规划了一堆历史、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难道就是卖情怀吗?其实不止。中国汽车,从“做大”到“做强”这条路,路真的不好走。机械的东西可以短期追上,但软实力、文化认同,不是一朝一夕能有的。长城汽车和央视合作的《中国经济引力场》,就像是在这条路上点了一把火。他们靠着敦煌,把那浓厚的中华气息和现代技术搅拌在一起,等于是告诉世界:中国制造变身中国创造,还能讲中国故事。你买这车,不只是买个简单的交通工具,是在参与你的文化自豪。你说有没有用?我觉得,真有。
是不是搞拉力赛、越野活动、蹭文旅流量,就是在“作秀”?其实这就要看你怎么看了。几十年前,中国自己跑国际大赛都拿不起装备,今天,魏建军带队冲进敦煌,偶像和企业家合体,把越野比赛玩成了中国式的“英雄史诗”。谁说传承文化只能在博物馆?现在车企都知道,品牌就是要有激情和价值观。所以,敦煌的风沙不是障碍,是对品牌精神的考验,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敢上沙漠、敢造难车”。连越野文化都能变成大众参与,是不是有点意思?
再说说名字。老是有朋友问:长城汽车的名字,到底有啥意思?为什么不叫“黄河”、“泰山”、或者别的什么地标?其实你记住一点:长城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护国、坚韧和包容的意味。长城守的是万里疆土不被外侮,现代的长城汽车,是守着中国制造不被小看。这也是一种变形的精神传递。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讲“文化”?不少人说,车子嘛,好开、能用就行了,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干吗?可我要反问一句:如果汽车只是交通工具,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死心眼买某某品牌、开了几十年都不换?说白了,大家拼的早晚不是产品本身,是认同感、归属感和情怀。你有底蕴、我有底气,这才是长远之计。中国车要想真好,不止要做“自己人喜欢的”,还得让世界认可。我们的“长城”绝不是北方的一堵墙,也是中华文明的名片。
回头看,长城汽车去敦煌,不是作秀,是在学会如何“讲中国故事”。现在这“故事经济”就是王道,你能给产品挖出文化根、精神魂,就能一步步登顶。你看,国外有品牌靠工业遗址、靠赛车文化,中国自己未必跟得上,但我们自己有东方的浪漫、有千年的守望。再想一步,未来中国车全面出海,走进欧美沙漠、非洲丛林,你觉得讲“性能”管用,还是讲“文明”更有杀伤力?我告诉你,等到那天“中华文明的高级感”成了车的标签,那国际市场才算真被攻下。
今天,长城汽车去敦煌、溯源汉长城、寻根品牌起名,不只是为了一次节目流量和一波市场动销。它们是在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根”下功夫,是在让中国制造的“魂”更有分量。魏建军跑去参加越野赛,折腾玉门关,说到底也是中国企业家的文化自觉:用一身泥沙,一路热血,给企业穿上精神铠甲,让中国车有底气、有态度、有温度。
说得更直白点——今天你开长城,可能图的就是性能和配置;但等你明白背后这股“苍茫大地,中国人走出去又走回来”的劲头,你才能体会什么叫信念、理想和身份。只要这份自信种下,中国自主汽车就有希望给世界讲最多元、最打动人心的“中国故事”。别小看一句“长城”,甭管汉长城还是汽车长城,都是由一块砖、一代人堆起来的。过去守家卫国,今天走出国门,城墙还在、车轮还在、精神就在。
最后,我想说,去敦煌、走玉门关、溯源汉长城,这些不是品牌玩的“花活儿”,是真在筑牢中国制造的“文化基座”。产品能换代,精神不能断代。当更多国产车肯认真寻根、无畏向上,中华文化和现代工业真的能撞出火花。到那时候,不管是哪家品牌,名字后面都得有个“华”字、有份担当。谁再说中国车没根没脉,谁就该自己走一走敦煌,试试能不能把这风沙吹进心里去。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