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续航实测,不同品牌差距大,结果令人意外

最近,新能源车主圈子里最常聊起的话题,恐怕就是续航了。

不少朋友都感觉自己手里的那块续航里程表,有时候像个老实巴交的会计,一是一二是二,有时候又像个爱吹牛的销售,报出来的数字听着挺美,真跑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很多人心里犯嘀咕,这车企宣传的五六百公里续航,怎么到了自己手里就打了七折八折,冬天甚至得对半砍?

新能源车续航实测,不同品牌差距大,结果令人意外-有驾

是不是被厂家的宣传给“套路”了?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新能源车续航这个事儿,从里到外掰开揉碎了讲清楚,让大家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厂家宣传册上的续航里程,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个数字,并不是厂家随便找个人开车在马路上瞎跑测出来的,而是基于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测试流程。

在咱们国家,这个标准目前主要叫CLTC,全称是“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

您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场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标准考试”。

在这场考试里,车辆的行驶环境是恒定的,没有大风大雨,地面是平坦的,温度也是最适宜电池发挥的。

测试过程模拟了咱们国内常见的城市、郊区和高速路况,但整体上中低速行驶的比例比较高,而且驾驶方式非常“温柔”,没有急加速和急刹车。

在这样一种近乎完美的“理想状态”下,车辆自然能跑出最漂亮的续航成绩。

这个成绩的主要作用,是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在同等标准下横向比较不同车型的依据,而不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达到的硬性承诺。

这就好比我们买手机,厂家宣传的理论待机时间能有好几天,但我们实际用起来,刷视频、打游戏、开导航,一天一充甚至两充都是常事,道理是相通的。

理解了官方续航是个“理论值”,那我们再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究竟是哪些因素在悄悄地“偷走”我们的电量。

第一个,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就是咱们的驾驶习惯。

新能源车续航实测,不同品牌差距大,结果令人意外-有驾

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最大的驾驶乐趣之一就是它那迅猛的提速,电门一踩,动力说来就来,那种推背感确实让人上瘾。

但是,这种驾驶快感的背后,是电池电量的急剧消耗。

每一次迅猛的起步,每一次超车时的深踩电门,都相当于让电池进行一次高强度的放电,续航里程自然会掉得很快。

反之,如果能养成平顺驾驶的习惯,缓缓起步,提前预判路况,多利用车辆的动能回收功能——也就是松开电门时车辆会有一种轻微的拖拽感,这时候车辆其实是在把减速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存回电池里——续航里程会扎实很多。

可以说,一个“黄金右脚”和一个“佛系右脚”,开同一辆车,续航差出上百公里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个影响续航的“大户”是温度。

汽车电池,本质上是一个依靠化学反应来储能和放能的装置,而化学反应的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

简单来说,电池这东西“怕冷”。

到了冬天,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气温降到零度以下,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活性会大大降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变得困难,电池能够释放出的有效电量就会打折扣。

这就好比人冻僵了,手脚不听使唤,干活效率低。

更关键的是,冬天我们开车需要开暖风。

燃油车开暖风,利用的是发动机工作产生的余热,对油耗影响不大。

但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它的暖风大多依靠一种叫PTC的电加热装置,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大功率的电暖器,一工作起来,耗电量非常惊人,有时候甚至不亚于车辆行驶本身消耗的电量。

一边是电池本身性能下降,一边是取暖这个“用电大户”火力全开,两相叠加,冬季续航打个五六折,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能源车续航实测,不同品牌差距大,结果令人意外-有驾

现在一些新车型配备了热泵空调,能效比更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冬季续航的衰减问题。

除此之外,路况和行驶速度也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因素。

如果每天都在拥堵的市区里走走停停,车辆频繁地从静止启动,这个过程消耗的能量是很大的。

如果经常跑高速,那么空气阻力就成了主要的“敌人”。

车速越快,空气阻力就越大,而且是呈平方关系增长的。

比如,车速从100公里/小时提高到120公里/小时,速度只增加了20%,但为了克服增加的空气阻力,车辆需要付出的能量可能要多出三四成。

所以,在高速上并不是开得越快越好,保持一个相对经济的时速,比如100公里左右,对续航表现会友好很多。

聊了这么多续航的“痛点”,是不是感觉新能源车用起来挺麻烦?

其实不然。

正是因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整个行业才能飞速地进步和发展。

看看我们国家的市场数据就知道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就双双突破了69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了惊人的44.3%。

这意味着,每卖出不到三台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

马路上越来越多的绿色牌照,不仅代表着大家对环保出行的追求,更是对我们国家汽车工业技术实力的一种信任投票。

新能源车续航实测,不同品牌差距大,结果令人意外-有驾

面对消费者最关心的续航问题,各大车企也在积极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

有的在电池技术上死磕,努力提升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有的则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务实的路径。

比如现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就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出色的过渡方案。

以广汽传祺E9这款车为例,它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设计的智慧。

在城市里,它就是一辆纯粹的电动车,拥有上百公里的纯电续航,足够覆盖绝大多数人日常上下班、接送孩子的通勤需求。

用家里的充电桩充电,每公里的花费可能就一毛钱左右,安静、平顺又省钱。

而当你需要出远门,比如节假日带着家人去几百公里外的城市旅游时,完全不用有任何里程焦虑。

电池电量用完后,车里的发动机会自动启动,无缝衔接,变成一辆高效的混动车,综合续航里程能达到上千公里。

加油站随处可见,补能速度也快,彻底告别了在高速服务区排队等充电桩的烦恼。

这种“可油可电”的模式,既让用户在日常享受到了电动出行的好处,又保留了燃油车的长途便利性,可以说是目前最符合中国家庭多元化用车场景的解决方案之一。

再加上它作为一款MPV,空间宽敞舒适,配置智能丰富,更能满足全家出行的需求。

总而言之,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虽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这并不是一个无法攻克的难题。

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科学地看待官方续航数据,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车环境和驾驶习惯,来管理和优化车辆的能耗。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迭代和创新。

从电池技术的突破,到800V高压快充平台的普及,再到像插电混动这样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都在不断地改善用户的体验。

未来,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车辆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相信续航问题将不再是困扰大家的主要矛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