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美国造车融资不断,车型量产难,投资债务压力大

贾跃亭这个名字,估计不少人已经听得耳朵起茧了。他从中国出发,一路“闯荡”到美国,折腾了十多年,造车路上的“故事”可真不缺料。不过,最近又被曝出靠着十几辆问题车,居然能在美国融到二十亿美元,这事怎么听都像是段子。咱们不扯空话,直接说重点。

2017年,贾跃亭说自己的车能颠覆市场,喊着“未来出行”的口号,举着所谓的旗舰车型。结果呢?五年过去,才攒出了十几台FF91,卖出去还全是“召回王”,连正常上路都不行。卖车变成了卖期货,生产线看起来像是舞台布景,造车项目活像茶馆里讲相声,热闹归热闹,就是没人真把车开走。把这么点东西拿出来做“样板”,融资却越来越大,玩法比魔术还花。

贾跃亭美国造车融资不断,车型量产难,投资债务压力大-有驾
贾跃亭美国造车融资不断,车型量产难,投资债务压力大-有驾
贾跃亭美国造车融资不断,车型量产难,投资债务压力大-有驾

贾跃亭在国内早就债台高筑,被法院认定失信,账上欠了几十亿。本以为这事就此打住,可他转身跑到美国,一套“破产保护”把那些讨债的老乡变成了自己公司的股东,股市里又开了新局,股价从十几美元一路往下跳,到头来公司拿不到利润,投资人只能靠“快进快出”赚点钱。

资金来源也够迷:创业十年,融资超过二十亿美元。有人说他造车靠实力,可一查,连像样的工厂都没影,技术依赖外包,好不容易拼出几台样车,零件东拼西凑。恒大当年撂了二十多亿,连车的真身没摸着,灰头土脸撤退,留下了个“制造世界顶级电动车”的旷野誓言。有人把贾跃亭和马斯克相提并论,说两人都是“被质疑的造车人”,可马斯克已经把火箭送上了天,还让它们飞回来,特斯拉销量连年暴涨,从几十台做到几百万台,不靠画饼,全凭实打实的生产和技术。

贾跃亭的功夫另有其妙,专挑政策和法律的缝隙钻。2019年,他在美国搞破产保护,把中国资本变成股份,巧妙转换角色,一边化债,一边继续融资。他和资本市场玩得风生水起,但问到车什么时候掏出来交付、质量怎么样,就一口咬定“正在解决”,卖出去的期货车成千上万,但车还停在图纸上,美国证监会都忍不住查账,这戏有点搞头。

说起来,贾跃亭最有本事的,还是“造势”的手段。什么风口火了他就往上靠:元宇宙火了说车是元宇宙终端,智能驾驶流行了说车能AI自动开,直播里天花乱坠一通吹,但问起具体什么时候能量产,总是语焉不详。去年又放话2026年量产,结果生产线还躺在沙漠里睡大觉,谁都不敢说到底哪天能把车开进马路上。

对比一下产业圈其他选手,贾跃亭的方法算是独一份。别人都在实打实干活,搞研发、建工厂、提效率,他则靠“故事”驱动资金流,投资人听得热血沸腾,消费者却总是等“画饼充饥”。造车不是开直播、喊口号那么容易,也不是几场发布会就能“真香”得来的。这十来年,全世界新能源车都卷疯了,国产车大行其道,欧美玩家你追我赶,贾跃亭的成绩单,放到一比,对谁都说不过去。

当然,资本市场玩得花,人家就是能招到钱。有人说这是“国际化”、“跨界创新”,也有人直接当故事看,毕竟光靠画饼就能融到钱,也算是一绝。可是到头来,买车的人只看得见迟迟不到的交付期,等来等去还是“期货”;投资人看业绩,钱烧到盘子都发烫,利润却只在“下个季度”,一等再等。

这种造车套路让人想到老电影里的“圈地开荒”:说得比做得多,画出蓝图一大片,落地只几间房。媒体和网友也逗趣,有人说他是“造饼大师”,有人调侃这是资本圈的“新瓶装旧酒”。那么多债主、投资方、消费者,全都在等“下一个奇迹”,可每次新消息,还是那句老话:“下一年,一定实现量产!”这话说多了,听起来像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资本市场对贾跃亭也不是一味买账。你可以融资,也可以搞新名词,但数字和结果才是硬道理。FF公司上市后,股价一路暴跌,财务压力越来越大。美国证监会开始查账,追问到底收了多少钱、做了多少技术,其实就是在找那张“真答卷”。到现在,卖了四千多台“期货车”,实际上路一台都不好找,连最基本的交付流程都没达标,不少汽车圈的人都觉得离谱。

站出来说要当“中美新能源桥梁”,贾跃亭思路不缺。但桥修得再漂亮,两岸没人走也没用。几轮大新闻下来,消费者更看重的是车能不能用、开着安不安全、质量能不能过硬。只说“故事”解决不了问题,尤其是新能源车已经成为红海,国内外都在拼拼抢抢,没实力就只剩下边缘。

有网友说,贾跃亭的本事是把梦说得像真事,融资像买瓜一样,故事是一车比一车新,但实物永远在路上。这么多年过去,新能源技术革新一波接一波,国产车企早已摆脱了“只会拼成本”的标签,智能化、全球化正在飞速发展。而贾跃亭的车,还是没能在主流市场站住脚。有人笑他“嘴炮第一,造车靠边”,又有人认为市场还得给他机会。

其实,造车要看真章。造势有用,但造出来的车才算数。贾跃亭一手画的蓝图,能不能落地,谁也说不清。眼下,他承诺的2026年量产还挂在墙上,但美国厂房还空着,中国投资早已撤退,债主只看股价跳水。所谓新能源先锋,其实更像是“融资高手”,给投资人“讲故事”,给消费者“画饼”。

贾跃亭美国造车融资不断,车型量产难,投资债务压力大-有驾

最后一句,贾跃亭这场“造车大戏”还能拖多久,估计只有沙漠里的风能作证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