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谣言频发,AI合成造假,监管部门查处

如果你凌晨两点还在刷手机,极有可能会被“某国产新车现场爆炸”“试驾车门死死锁住求生无门”这样的视频击中心跳。画面劲爆,评论区里吵得鸡飞狗跳,火药味比点火装置还足。可如果你能忍住手痒去查两笔,会猛然发现:所谓“自燃”“碰撞异常”不过是一场连演员都没真人的好戏,一半靠移花接木,一半靠AI拼接,连事故地都是“全球通用模板”。

央视财经昨晚给这出好戏拉了底儿,点名了几家“主角”——小米、蔚来、小鹏、深蓝这些你我未必开过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而那些手一挥几十万点赞的“测评博主”,原来不少都属于同一个剧组。这回,台下的观众们被请上警戒线看清楚了道具:虚假测评、人工智能合成、粉丝经济与黑公关联合出品。

简单梳理一下案情。起点:一条配音拙劣、画质粗糙但极具煽动性的视频;过程:海量短视频账号齐齐转发,评论区一边刷屏“车主现身说法”,一边辱骂狂欢,把事件快速顶上热搜;终点:权威查证,证实相关事故纯属造假,相关“博主”被依法收审。这流程堪比流水线生产,犯罪链条还挺规范:内容团队负责炮制,流量买手负责推送,舆情监控负责乘胜追击。偶有疏漏,也能甩锅成“路人误传”“系统误判”,黑色幽默近乎精致。

令人佩服的是——“同一段素材,正着反着都能洗,端看谁出价多。” 知名短视频平台里的行情报价:六十万粉的“汽车大V”,只需一分钟,商单三万八;黑商单报价更高,“抬一个踩一个”,连虚假测评都能做成精品频。一支队伍暗中给A品牌递刀子,另一支撮合拉踩B品牌,舆论成了流水线买卖,钱谁出得狠,热搜就归谁“姓”。

小米碰撞测试事件可以说是个现代迷案。博主声称高速撞击后“车门打不开”,现场“险象环生”。警察叔叔一查,原来测试前电瓶就被人为断开,博主一声惨叫(当然可以AI配音),“智能汽车”成了“电动牢笼”,以讹传讹,最后被翻出真相,几名主创直接进了班房。蔚来的“自燃视频”点击上亿,实则是国境外的事故画面移花接木,另一条视频则纯粹AI编造;你得承认,这年头吹牛和造谣都更“智能化”了。

故事说到这,不同角色纷纷发声。企业领导心态“非常克制”——蔚来李斌说,“投入两亿的黑公关,成本很低,做好车难得多”。黑公关团队的话更有些江湖味——“钱赔给你,有本事你来拿”,信息差可真不止一条街。小米副总监要求“提高违法成本”,深蓝汽车强调“欢迎批评,但恶意造谣坚决反对”,小鹏汽车的发言更具现实感——民事诉讼流程冗长,赔偿 often only symbolic。

作为圈外人,我其实可以用“舆论污染”“网络生态失范”这种宏观术语做总结。但咱说人话,这买卖的本质就是把注意力和信任变成了筹码,舆论场渐渐成了博彩场,公信力被一条又一条假新闻啃得只剩骨架。而最吊诡的,是平台“标题党机制”——同一内容,正反两种标题带来的流量天差地别,“算法”就是新的舆论把戏。用户的愤怒与信任,能被自动识别、精准投放,最后变现为某位“大V”的高价商单和某些机构的阴影利润。

退一步讲,这些黑公关真有那么可怕吗?从侦查视角来看,造假并不难查,难的是诸多链接里谁在幕后策划。但说实话,网络暴力、舆论操控的技术低门槛,让“法治追责”总像是在追赶疾驰的摩托——你明明知道方向,但始终慢半步。哪怕把一批“黑公关”送进去,下一波马上又会长出来。毕竟砸车难、做视频快,流量变现比造车赚钱轻松多了。

新能源汽车谣言频发,AI合成造假,监管部门查处-有驾

职业病让我格外敏感“流程合规”问题。比如,各企业频频立案、取证、发诉状,流程特别漂亮,效果却常常滑稽——等你官司跑完,被黑的视频早已落灰,热搜已经翻了二十茬,真相最终被谁看到就只能靠缘分。雷军说小米取证几百账号,立案几十起,但是真的能关多少人?炒作团队和推波机构更像幽灵,换个马甲分分钟“原地满血复活”。监管部门这回组团“专项整治”,但车企的维权依然比造谣的AI落后一个版本。

新能源汽车谣言频发,AI合成造假,监管部门查处-有驾

至于说“受众该有分辨力”,这大概是职业理想主义者最后一点奢望。大数据“识破你想看什么”,情绪化传播只会有增无减。“谁还没点黑料”,一句流行语里透着善良的疲倦。整个舆论场,认真总是输给抓马。企业“脆弱的声誉”与普通观众的“快感猎奇”,在这个生态里相互交缠——最后倒霉的其实是普通消费者的判断力。

说到底,这场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黑公关剧”,谁是主谋、谁是帮凶、谁又是真正被利用的?是煽风点火的黑产团伙,平台默许的流量机制,企业应对的笨拙,还是受众快感驱动下的自愿入局?甚至,未来AI造假与真实新闻的界限会不会更难分辨,权威如何重构,溯源、问责又该如何进化?

新能源汽车谣言频发,AI合成造假,监管部门查处-有驾
新能源汽车谣言频发,AI合成造假,监管部门查处-有驾

侦破一起案件容易,守住一座网络城池却要更长的耐性与更高的智慧。看到这里,你会站在哪一边?是拍手叫好“终于有人管管了”,还是感慨“这才哪到哪”?而当下一个爆款谣言浮现时,又有多少人能做个耐心的旁观者,不让情绪和流量牵着鼻子走——这,怕才是最难破的谜案。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