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产牵手小米,越野硬核遇上智能生态,这波合作有点东西
六月底的天,刚下过一场雨。路边的积水还没干透,我坐在办公室里刷着汽车新闻,突然被一条消息吸引住了——小米 YU7 正式上市那天,小米CarIoT车生态合作名单里赫然出现了郑州日产。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名字凑一起,是要搞事情吗?
其实我和郑州日产打交道不算少。记得前几年跟朋友去西北自驾,他非要开帕拉丁,说是“可靠、皮实、毛病少”。结果一路沙尘暴、高原反应,我们仨和那台老帕拉丁在戈壁滩折腾了一圈,到现在想起来还是会笑出声来——最后一天帐篷都快吹飞了,人却觉得踏实。这种硬派越野的感觉,现在城市SUV真给不了。
可这次看到小米和郑州日产搭上线,我心里的疑问又多了一层:一个是玩智能生态、IoT设备见长的新势力,一个是在达喀尔赛场混出来的传统劲旅,他们到底能擦出啥火花?别说,还真有点意思。
越野人的需求,不只是油门刹车那么简单
翻看发布会资料,小米CarIoT这次把“人车家全生态”挂在嘴边,说白了,就是想让你的生活从客厅到驾驶舱无缝衔接。我倒挺佩服他们这种“万物互联”的劲头,但落到越野圈子,其实讲究的是靠谱与细节。
比如那年我们走无人区,中途对讲机失灵,全靠朋友用备用蓝牙音箱放导航语音,一群人围着听,气氛一下就热闹起来。如果这些功能能集成进车辆本身,不用再东拼西凑各种配件,对爱折腾的人来说确实方便不少。发布会上提到什么多功能手电筒、户外蓝牙音箱,还有车载对讲机接口,这些都是典型的户外刚需,看得出来郑州日产是真懂用户。
我身边那些喜欢跑山玩泥巴的小伙伴,有时候最怕临时掉链子的电子设备。有一次夜里迷路,多亏有人带着大功率照明灯才顺利脱困。所以如果以后新款车型直接预留这些接口,用起来省心不少,也不用担心兼容性问题。这事儿,要不是厂家提前规划好,很难做到这么贴合实际场景。
平台化背后的“小算盘”,不止是技术升级那么简单
说回产品底层,这两年大家都嚷嚷转型智能化,但真能做好的品牌并不多。尤其像越野这种特殊领域,你不能只靠堆配置,还得考虑极端环境下稳定性。我注意到郑州日产自研那个叫“星核”的平台,据说搞了三年才定型,可以支持燃油、电动还有混动动力系统,而且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未来各种拓展需求。这种思路挺务实,比起临时加装智能模块强太多。
以前总觉得传统品牌步子慢,可你仔细琢磨,他们很多动作其实藏着“小算盘”。比如星核平台不仅仅为了造不同动力车型,更重要的是为后续接入像小米这样的大生态做准备。不然怎么可能成为首批合作伙伴?毕竟现在市场变化太快,如果没有预留空间,再牛的平台也容易被淘汰。所以,有时候慢一点未必坏事,只要方向对,总会赶上趟儿吧。
“可油可电可混动,可乘可商可越野”这个口号,看似一句话,其实现代汽车研发背后需要投入多少资源只有业内人才知道。一辆适合城市通勤又能翻山涉水的车,本来就是个悖论。而今通过平台化,把所有基础打牢,再往上叠加各种智能应用,就像盖房子先夯地基一样稳妥。不光技术升级,也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每一步都走得挺扎实,没有急功近利那味儿,这让我想到去年维修厂老板吐槽某些新势力造车浮躁:“换壳容易改骨难。”
跨界融合,让专业变成日常体验?
其实早几年谁也没想到,会有一天买台硬派SUV还能顺便体验全屋互联带来的便利感。但现在看来,小米和郑州日产正试图把专业级别的装备变成普通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小乐趣。从产品角度看,这是双赢;从用户视角来看,则意味着以后的选择更多元、更贴近真实生活需求。
举个例子,如果以后我的座驾既可以跑烂路,又可以一键控制家里的空调或者安防系统,那种科技感确实让人期待。而且对于习惯露营、自驾游的人在荒郊野岭打开手机App远程操控车辆或随时切换娱乐模式,也许比单纯提升马力更吸引人吧。当然啦,目前这些设想还停留在愿景阶段,但只要双方继续深挖合作,总归离现实不会太远——毕竟谁也挡不住科技浪潮裹挟下的新玩法嘛!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小时候跟父亲修老吉普,那时候哪有什么高科技,全靠螺丝刀锤子捣鼓半天才能发动车,如今时代变迁,新生代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指尖操作万物互联。如果将来真的能够把这种智慧与坚韧结合,让每一次出行既安心又充满惊喜,大概也是一种幸福吧?
结尾的时候忍不住幻想,下次再去西北戈壁,会不会看到有人开着搭载最新CarIoT系统的新款帕拉丁,一边听歌一边遥控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希望自己还能坐副驾驶碎碎念几句,然后拍张照片发朋友圈纪念一下这个奇妙时代……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