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买车,聊得最多的是什么?
是这车够不够“聪明”,屏幕大不大,有没有自动泊车。
但大家心里可能都有个小问号:这车越来越像个大手机,万一哪天像手机一样死机了、出bug了,那可是在高速上啊,这安全还有保障吗?
这个问题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
就在这个时候,长安汽车,咱们国家汽车行业里的老牌劲旅,最近站出来大声说:未来的安全,我来定义!
它发布了一套名为“天枢智能”的新技术,核心就两个字——安全。
这到底是在卖什么关子?
是换了更结实的钢板,还是多了几个安全气囊?
都不是。
长安这次要聊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时无刻不在保护你的“新安全”。
这事儿挺有意思,咱们今天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个明白。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为啥长安非要在这个时候,把“安全”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重新拿出来,还冠以一个“新”字,搞得这么隆重?
这里面有两个非常现实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整个智能汽车行业必须面对的一个“成长的烦恼”。
有数据统计,光是今年上半年,咱们国家召回的汽车总量就高达528万辆,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而更让人心里一惊的是,在这些被召回的车里头,竟然有高达百分之四十,不是因为零件坏了或者设计有缺陷,而是因为软件程序出了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好比你开着车,决定你下一秒安全的,可能不是你的刹车片有多好,而是一行你看不到的代码。
这种因为“智能化”而带来的新风险,已经成了悬在所有车主和车企头上的一把剑。
第二个原因,就跟长安的身份有关系了。
长安汽车可不是一般的企业,它是咱们国家的“央企”,是汽车领域的“国家队”。
这意味着它不光要造车赚钱,更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要做行业的表率。
说起安全,长安其实是有着光荣传统的。
早在1998年,它就搞了次非常有名的碰撞测试,被称为“挽救中国微车的第一撞”,从那个时候起,把车造得结实、耐撞,就成了长安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这么多年下来,长安已经卖出了超过3000万辆车,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无数家庭的信任。
现在时代变了,汽车进入了智能化时代,如果说以前的安全是靠钢筋铁骨的“被动防御”,那么现在的安全,就必须加上一个聪明的“大脑”来进行“主动预防”。
所以,长安站出来扛起智能安全这面大旗,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作为“老大哥”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长安端出来的这盘名为“天枢智能新安全”的大菜,到底香不香呢?
简单来说,它就像给你的车套上了一个全方位、全天候、高智商的隐形“金钟罩”。
这个“金钟罩”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管着车怎么开的驾驶辅助系统,一个是管着车内体验的座舱系统,还有一个是管着车跑得稳不稳的底盘系统。
为了打造这个“金钟罩”,长安投入了大量心血,搞出了62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有8项还是全球头一回亮相,覆盖了咱们日常开车可能遇到的96种不同场景。
听着是不是有点复杂?
别急,咱们挑最核心的两块来说。
第一块,就是那个聪明的“大脑”——天枢智驾。
你可别把它想成是那种只会死板地看红绿灯、认车道线的初级智能驾驶。
长安说,他们的这套系统,已经从一个只会“遵守规则”的机器,进化到了一个能够“理解世界”的伙伴。
这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打个比方。
以前的辅助驾驶,看到前面是红灯,它会停车,这是在遵守“红灯停”这个规则。
但是“天枢智驾”呢,它在看到红灯的同时,还能通过车上的激光雷达等各种传感器,发现路边有个皮球滚到了马路上,它就会立刻判断,后面很可能会跟着跑出来一个小孩。
于是,它不仅会停车,还会提前把刹车系统准备到最佳状态,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你看,它不只是在执行命令,它是在理解这个路口复杂的环境,并预判可能发生的危险。
长安把这个进化过程形容为从“模仿人”到“像个人”,最后要达到“超越人”。
它不再是简单模仿人的驾驶动作,而是要拥有比普通人更敏锐的观察力、更快的反应速度,成为你的“超级守护神”。
说完了“大脑”,咱们再聊聊同样重要的“身体”——天枢底盘。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智能驾驶是脑子的事,跟底盘这个“傻大个”有什么关系?
关系可太大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大脑再聪明,要是手脚不协调,走路都晃晃悠悠,那也干不成大事。
汽车的底盘,就是它的“四肢百骸”,像发动机、刹车、转向、悬挂这些让车能跑、能停、能转弯、能舒服的核心零件,全都集成在底盘上。
一个顶级的“大脑”发出了指令,比如“向左紧急避让”,必须得有一个反应快、执行准的“好身体”来完美地完成这个动作才行。
长安的“天枢底盘”就是这样一个超级“身体”。
它有一个核心技术,能同时控制车辆前进后退的加速和制动,左右转向的精准度,以及上下颠簸的平稳性,让这三个方向的动作协同起来,就像一个顶级的体操运动员,无论做什么高难度动作都能保持平衡。
更厉害的是,它把动力、底盘、智驾、座舱等六大核心功能全都打通了,让它们不再是各干各的,而是变成一个团队,实时沟通、协同作战。
这里面有一个最让人惊叹的例子:搭载了这套底盘的汽车,就算在每小时225公里的超高速下发生爆胎,车子也不会失控翻车!
这在以前听起来,简直就是电影里的特技,但现在长安把它变成了现实。
这对咱们普通驾驶者来说,意味着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多了一道保命的屏障。
另外,针对大家普遍担心的电动车电池安全问题,长安还研发了一项新技术,能像给电池做B超一样,精准地检测出电池有没有被磕碰到、伤得重不重,提前发现隐患,让人开着电车心里更踏实。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
长安这次还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牵头在重庆建立中国唯一一个智能汽车安全技术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这事儿的分量可不一般。
这意味着,长安不仅仅是在自己家里研究技术,它还要开始为整个中国的智能汽车行业制定安全标准,也就是说,未来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算安全,长安要有很大的话语权。
这份底气,不仅来自于它的技术,也来自于它雄厚的实力。
据说现在的长安集团,旗下子公司多达143家,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难怪董事长朱华荣都感慨说“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看看他们的成绩单,今年前八个月就卖了180万辆车,新能源和海外出口都在快速增长,目标是到2030年,一年要卖出500万辆。
从一个靠着“结实耐撞”起家的老牌车企,到一个要定义未来“智能安全”的科技先锋,长安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我们,中国汽车工业不仅能造出好车,更有能力和信心,去引领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