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2025年上海车展你们看了没?我逛展的时候可真是开了眼,现在的车是越来越智能了,尤其是广汽埃安,直接带着全球首款前装量产L4级自动驾驶车杀疯了!咱老司机以后是不是要失业啦?这事儿可得好好唠唠。
咱先说说这前装量产是啥意思。以前好多所谓的自动驾驶车,都是出厂后再加装各种设备,跟后期改装差不多,麻烦不说,稳定性还差点意思。但广汽埃安这次不一样,人家是在生产线设计的时候就把自动驾驶的硬件软件全安排上了,就跟手机出厂就自带各种功能似的,这才叫原生设计,靠谱!
再看看人家的硬件配置,那简直就是给车堆了一堆“眼睛”和“大脑”。33个传感器呢,行业平均才20个,直接多了65%!这就好比别人戴个普通眼镜,它戴了个360度无死角的望远镜加显微镜。10颗激光雷达,4颗能看200米远,6颗能瞅见10厘米近的东西,以前行业里顶多看到30厘米,现在这精度直接翻倍还多。最牛的是还装了红外传感器,大晚上下雨的时候,路上突然窜出来个小猫小狗,人眼都难看清,这传感器能通过温度感知到,直接就给避开了,以后再也不怕晚上开车遇到小动物手忙脚乱了。我跟滴滴自动驾驶的工程师聊天,人家说这就是为了让车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跟人一样“眼观六路”,甚至比人看得更清、更全。
那这L4级自动驾驶到底啥水平呢?简单说,就是在特定的区域、道路,比如城市主干道、高速路,天气好的时候,车速合适的情况下,车能自己开,完全不用人操心。但要是遇到突发情况,比如路上突然施工,超出它预设的条件了,它就会让司机接管,要是司机没反应,它自己也能靠边停车,安全措施做得那叫一个到位。这跟以前的自动驾驶可不一样,以前L2、L3级别的,司机还得时刻盯着,现在L4级在合适的条件下,司机真能歇会儿了。
说到责任问题,那更是来了个大颠覆。以前要是自动驾驶出事故,责任全算司机头上,这多冤啊,车自己开的,凭啥让咱背锅?现在广汽直接承诺,L4车型自动驾驶出了事,他们全兜底!这可太牛了,相当于把责任从咱司机身上转移到车企了,以后开车更放心了,反正出事儿有人管,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进入“车企全担”时代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为用户着想,以前的责任认定模式真是坑,现在可算改过来了。
广汽不是唯一在智驾领域发力的。华为4月22号发布的乾崑ADS 4.0系统也挺厉害,还率先通过工信部认证了。高速上能支持完全脱手,最高时速130km/h呢,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一融合,200米内的障碍物识别精度能到±5cm,比人眼还准。广汽传祺跟华为合作的“双智旗舰”车型,向往S9和M8乾崑系列,就是首批搭载这个系统的,以后能有更多选择了。还有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些传统车企,小鹏、理想、小米这些新势力,都在智驾上使劲呢,中国智驾行业现在是全面开花。
跟国外比起来,中国车企走的路线也不一样。特斯拉搞纯视觉方案,就靠摄像头,咱不一样,用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红外传感器啥都上,构建了安全壁垒。就说广汽和华为,那传感器配置多全乎,各种极端天气、复杂路况都能应对,安全性杠杠的。以前在汽车技术上老是跟着别人跑,现在不一样了,从单车技术到生态体系,都在升级。比亚迪搞“智驾平权革命”,让更多人能用上智能驾驶;小鹏在用户体验上打磨,怎么让咱用着舒服就怎么来。中国智驾现在慢慢成了规则制定者,这多提气啊!
对用户来说,好处可太多了。以后开车走在复杂路况上,再也不用神经紧绷了,车自己就能处理各种情况,还能减少人为失误,安全系数蹭蹭往上涨。广汽L4量产这事儿,可是迈向“无人驾驶”时代的关键一步,说不定再过几年,坐车直接说目的地,就能舒舒服服躺着到地方了。
回想这几年,从刚开始对自动驾驶半信半疑,到现在看到中国车企在智驾领域突飞猛进,心里真是感慨。广汽这次带来的突破,不只是技术上的,还有责任界定和行业格局上的。咱中国智驾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崛起,靠的就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为用户着想的态度。
家人们,你们说,要是以后路上全是这种L4级自动驾驶车,的出行方式是不是得彻底变样?你们愿意尝试这种完全由车企担责的自动驾驶车吗?我反正挺期待的,说不定下次咱就能坐着这样的车去自驾游了,想想就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