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一家知名车企的管理层发出公告,说公司因为债务超过资产,所以不得不申请破产,相关部门也确认这次没有重组的希望了。
这消息一出,可算是标志着曾经在中国车市里风光无限的合资品牌正式走到了终点。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车企,现在连资产拍卖都没人理睬,完全无人问津。
到底是啥原因,把这家车企从曾经一车难求变成现在彻底没市场,走向没落的呢?
昔日辉煌和快速衰败
广汽菲克是在2010年3月9日成立的, 是由广汽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各出一半股份共同投资成立的,投入资金高达170亿元。
刚开始的时候,靠着Jeep这个品牌在越野车圈的深厚积累和广泛认知,再加上合资双方丰富的资源支撑,发展势头可说是挺快的。
2016到2017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广汽菲克的黄金时期。随着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这些Jeep品牌车型纷纷实现国产化,销量也迎来了飞速攀升。
2016年的销量一下子冲到了18万辆,增长了260%,到了2017年更是突破20.5万辆,达到了高峰,成了当时中国汽车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长沙和广州两个工厂虽然全力生产,但还是一车难求。
不过,顺风不再持续,2018年反而成了广汽菲克从顶峰跌落的转折点。
央视“3·15晚会”揭露了Jeep“烧机油”的质量难题,一下子把Jeep这个品牌的声誉搞得一塌糊涂。
不少消费者开始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疑虑,品牌的形象也一路跌跌碰碰,销量更是直线下降,像坐过山车一样急速滑坡。
从2018到2021年这段时间里,广汽菲克几乎没有推出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产品线显得陈旧,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新技术和新设计的期待,市场份额也被竞争对手一步步蚕食掉了。
到了2021年,广汽菲克的交付量只有2.01万辆,不到之前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到了2022年前六个月,销量更是惨不忍睹,只卖出了1861辆车。
销量暴跌引发的财务困境
销量一天比一天低,直接让广汽菲克的财务状况迅速变差,陷入了严重的债务难题。
2020年,广汽菲克的净资产降到-3.31亿元,也就是说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这说明公司的负债已经超过了资产总额,经营形势也变得非常危机。
从那时起,情况没有一点好转,反而逐步变得更糟。
截止到2022年9月30日,广汽菲克的总资产是73.22亿元,可总负债却达到81.13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到110.8%,财务状况越发糟糕,公司已经彻底没有自我拯救的办法。
为了让公司还能坚持下去,股东们也几番努力注入资金想办法救场。
广汽集团一开始借了5亿元放款,也加了15亿元的资本,希望能缓解广汽菲克的资金紧张局面,帮他们挺过难关,而菲亚特克莱斯勒也扔进了5亿欧元的投资。
可惜的是,这些尝试在销量暴跌和成本失控的压力下,就像杯水车薪一样,根本无法扭转广汽菲克走向衰败的局面。
之后,巨大的债务让广汽菲克在市场上举步维艰,缺钱做产品研发、宣传推广和渠道建设,日积月累就变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加快了破产的步伐。
核心资产流拍,破产路上的最后挣扎
到2022年11月,广汽菲克因为资产不足债务而正式启动破产清算。这期间,核心资产的处理成了头疼的重点问题。
广汽菲克的长沙工厂,曾经代表着公司的辉煌和未来的希望,如今却变成了破产清算中的一大难题。
从2024年开始,长沙工厂在京东资产交易平台上搞了五次拍卖,可惜每次都没能成色,最后还是流拍收场,就算把起拍价格一遍遍往下砍,也没用。
从最开始的19.15亿元拍卖价,到第五次时降到大约9.92亿元,差不多折了一半,可还是没人出手。
这就意味着广汽菲克基本没有再重组的希望了,可能得正式宣布破产。短短十几年,一个合资品牌的车企就走到了这条破产的路上,背后究竟出了啥事呢?
各方原因加速企业衰败
2017年,为了冲业绩,广汽菲克对渠道天天压货,结果库存预警系数一度飙到1:7。
这个比例平时普通人可能觉得没啥特别的,但放在汽车行业里,那就算是相当怪异、挺不正常的了。
这让经销商的库存都堆得满满的,资金也跟不上转,到了2018年,超过85%的经销商都赔钱了,最后还引发了很多经销商集体维权的风潮。
经销商和厂家的矛盾就这样越闹越厉害,等于说品牌在终端市场彻底失去了信誉,销售渠道也受到了严重打击,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不但影响了产品的销量,还让广汽菲克的危机变得更加严重。
到了2022年初,中国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放开以后,菲亚特克莱斯勒单方面宣布打算把持股比例从50%提高到75%,借此来掌握合资公司的话语权。
不过,这个举动马上就引来了广汽集团的坚决反对,态度很明确,直接拒绝了。
结果呢,两边在股权怎么分配、经营策略上出现了分歧,这事也就曝光了。董事会上,双方意见总是闹不拢,经常陷入僵持,企业的决策组织也受到了影响,想要自我调整或改善都变得特别难。
尤其是在公司遇到难题的时候,没能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结果错失了最佳的应对时机,进而加快了广汽菲克走向衰败的步伐。
结语
广汽菲克的倒闭,也算是传统合资模式在新时期遇到难题的一个代表吧。
它很直白地反映出,传统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整体性危机。
和它同期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还有2018年离场的长安铃木、2020年退出的东风雷诺,以及即将在2024年退出的东风裕隆,汇聚成一道令人震惊的合资车企“死亡长廊”。
这无疑是在提醒所有的车企,无论是合资的还是自主的,在这个变化飞快的时代里,得重视产品创新和质量管理,跟上行业潮流,做出迅速的决策,不停地自我更新。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这也提醒企业在合作时得把股东之间的关系弄得妥妥当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决策体系,这样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应付市场上的各种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