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24万就这?406km续航+零百6.9秒,小米SU7:谢谢友商!

说真的,当第一次看到那组数字——23.99万元,然后对应着406公里的续航和百公里加速6.9秒,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是:“就这?” 尤其是考虑到车身尺寸也就刚过4米。

这可是4月14号新鲜出炉的定价,针对的是电动MINI JCW ACEMAN。它那个兄弟,电动MINI JCW,价格稍微低点,22.48万元,续航倒是有412公里,加速也快一点,6.3秒破百。

卖24万就这?406km续航+零百6.9秒,小米SU7:谢谢友商!-有驾

听到JCW这仨字母,懂点车的人会知道,它代表着性能。全称是"John Cooper Works",听着挺有情怀,感觉就是为驾驶乐趣而生的。

那么问题来了,就凭这“性能版”的名头,配上258马力和350牛·米的单电机动力,以及前面提到的续航和加速,真能撑起20多万的售价吗?

放眼现在的电动车市场,尤其是20万这个区间,能提供什么?大家心里大概都有杆秤。

不是有那么一款车,最近风头正劲,价格也差不多落在20万出头吗?它的续航和加速数据,随便拉一个版本出来,都比这俩新来的MINI要亮眼得多。

卖24万就这?406km续航+零百6.9秒,小米SU7:谢谢友商!-有驾

拿那款热门车来对比,参数表摆在那里,差距是明明白白的。同等价位,人家给的更多,无论是跑得远还是跑得快。

如果汽车也有情绪,我想那款热门电动车此刻大概会挺“凡尔赛”地来一句:“感谢友商,让我的性价比显得如此突出。”这种感觉,你懂的。

当然,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MINI的品牌力!MINI的造型!那种独一份的精致小巧!这都是小米SU7比不了的!”

这话没错,MINI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那种经典的“英伦范儿”,小小的身板,线条勾勒得确实挺有味道,开出去辨识度极高。

卖24万就这?406km续航+零百6.9秒,小米SU7:谢谢友商!-有驾

但这股子“情怀”或者说“品牌溢价”,到底值多少钱?在这个性能数据几乎透明、电池续航成为硬指标的新能源时代,是不是被过度放大了?

回想一下燃油车时代,国产车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核心技术上,确实跟国际大牌有差距。

那时候,MINI这种以操控乐趣、个性化著称的进口小车,卖得贵一些,大家也能理解,毕竟人家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摆在那儿,我们技不如人嘛。

可时过境迁,现在是电动车的天下。电机的性能差异不像燃油机那么巨大,电池技术虽然还有进步空间,但大体框架在那里。

卖24万就这?406km续航+零百6.9秒,小米SU7:谢谢友商!-有驾

更关键的是,这款电动MINI,它早就不是纯进口身份了。它是由光束汽车生产的,这是宝马和长城在江苏张家港的合资公司。

这意味着,它在国内生产,按理说应该能享受到一些成本优势,不再有高昂的进口关税和运输费用。

但看看它的定价,再看看它提供的性能和续航数据,怎么都感觉,这车卖的还是那个“进口MINI”的价,甚至更高。

它的性能表现,放到如今这个“卷”到不行的电动车市场里,说句实话,真的有点不够看。

卖24万就这?406km续航+零百6.9秒,小米SU7:谢谢友商!-有驾

在大家纷纷亮出五六秒甚至更快的加速、五六百公里起步的续航时,400公里出头、接近7秒的破百,在20多万这个价位,竞争力在哪里?

难道真的就只剩下那个壳子和那个牌子了吗?那个曾经代表着卡丁车般操控乐趣的MINI,在电动化后,是不是还能提供同等的驾驶体验,这也是个未知数。

所以,在我看来,电动MINI JCW和电动MINI JCW ACEMAN这两款新车,它们的定价确实显得偏高了。

品牌情怀当然有价值,但当这个价值的体现,是让消费者为一个在当下市场性能和续航表现都算不上突出的产品,支付远超其硬件价值的溢价时,就不得不让人思考了。

卖24万就这?406km续航+零百6.9秒,小米SU7:谢谢友商!-有驾

这到底是“情怀无价”的真爱买单,还是“趁着牌子响”来收割一波?

特别是在有强力竞争对手,能以相似甚至更低的价格提供远超这些基础参数的产品时,这种对比就更加扎眼。

或许,品牌方觉得MINI的死忠粉们愿意为这份独特性买单,愿意为那个经典的造型和那个“英伦范儿”买单,哪怕性能数据不那么亮眼。

但对于更看重实际性能、续航表现以及性价比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这20多万的选择实在太多了。

卖24万就这?406km续航+零百6.9秒,小米SU7:谢谢友商!-有驾

是时候重新审视,“品牌”和“情怀”在新能源时代的价值权重了。当技术门槛相对降低,当产品力可以被量化为续航里程和加速时间时,单纯的品牌光环还能支撑多久的高溢价?

尤其当这个品牌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进口身份,而是在家门口生产的时候。这个定价,确实让人觉得,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在“贩卖”过去燃油车时代的辉煌和定位。

但市场是残酷的,消费者也是理性的。当有更好的、更符合当下技术潮流和性价比逻辑的选择摆在面前时,单靠情怀,能走多远?

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看有多少人愿意为这份高昂的情怀买单,又有多少人会转向那些数据上更具吸引力的产品。

至少从纸面数据和价格来看,电动MINI的这条路,走得有点吃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