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丰田北美的新闻稿,心里还在琢磨,这车如果放到国内,价格大概要飙到50万左右吧?大概是因为关税、进口环节的成本?还是国内的供应链利润空间?反正就是感觉这种进口车价格(估算)一般都会比海外标价高出1.3到1.5倍。
你试过把进口车价格跟国产的比吗?差别不光是价格,路试感受都不一样。像我之前开一车百公里油耗实测,国产7升多,进口版那样的,感觉至少多了个1升(估算/体感),而且从零到百加速,进口车会稍微快点,好像多了点精气神。真正用起来,差别在哪?
我跟某个销售聊过,他说就算你不追求极限性能,车的调校还得考虑耐用性。我就想,耐用性怎么跟调校挂钩?但转念一想,这不是技术上的区别吗?国内市场喜欢用车几年后大修,进口的可能更偏向耐用耐罢工。
对比丰田的不同版本,像那次盯着全时四驱的按键,我心里在想:这操作这么直接,没啥花哨的,按一下就能切换。感觉就像用大锅煮饭,用厚重的锅盖盖着,没那么精致,但靠谱。其实变化点也挺明显:中控8英寸屏幕,跟新款的比差了点,比例还挺怪,一看就是老款的风格,当然这也是低配,但在这价位上,烦不烦?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1958这个名字挺怪的,为什么叫这个编号?我猜是不是跟丰田的某个历史年前或特定车型有关?不过我没细想过,可能自己对产年份的理解跟官方的用法不太一样。
回头看,那个1958的年代,似乎也经常是纪念款的编号吧?af、as这些名字,国内车企很少用年代作为标识,反倒是丰田偏爱。
还有个细节:那天我翻了下相册,发现去年拍的那辆高配版普拉多,座椅缝线还挺干净,像新车一样,但其实那车也跑了两年。这个细节让我觉得,车的用料是不是关键——你做人快,车还能持续保持新鲜感。用料差,座椅就会快发皱,塑料几年后就低端到掉色。
你觉得,这个1958名还挺土的,和丰田安静低调的风格很像?还是说,是公司特意想引起点关注?我就喜欢那种看似普通,藏着点小心机的感觉。
从供应链角度讲,丰田其实很擅长用全球化的拼图战术。比如这车的涡轮增压、混动系统,都是全球设计,然后在某个工厂拼装出来。就像拼积木,每一片都标准化,拼出来的效果要么坚固,要么廉价。你觉得,哪里才是哪一块拼图容易掉链子?我猜大概是中间的电动机或变速箱部分吧?毕竟这几块关系大,技术最复杂。
我心里琢磨,这车的定价(估算)40万左右,驾驶成本怎么算?油箱容量70升,估算油耗是百公里8升(体感,总感觉还挺省油),加满油大概每次得花500块左右,跑300公里差不多得换一次油。
那差速锁我注意到,要不要用?有几个朋友问,越野需要带?我告诉他们,差速锁其实就是让车在极端情况下粘在一起,比如沙地或石子路上,横着跑不动,锁了就会均匀给轮子动力。不用它,车在闯难关时,更容易打滑掉链子。这是不是在越野驾驶中的救命稻草?
我还想个问题:这车的内饰,织物感觉没那么上档次,但按键式换挡,惯了档杆,突然切换按键,有点懵。会不会以后都用按键了?或者,是不是汽车厂商现在都在试验用户的适应曲线?
说到这,偶尔会怀疑,丰田把这些低配做得这么平平淡淡,是不是怕抢了高配的风头?又或者,市场对高端的热潮太猛烈,反而让他们觉得稳妥点,做一些实用但不花哨的配置,稳扎稳打?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照片上的那辆车后视镜强化玻璃边框,是不是特别硬核?反正我看着挺结实的,那种感觉就像用金属街头的涂料一样坚固。
你会不会觉得,这个车的像个中间派——既不足以让你激动,又能满足普通家庭的日常需求?就算我说,这款车快50万的价位,买它还能用几年?
这个型号的1958会不会是丰田在试探国内市场?是不是像买房似的,越是低调,越容易引起猜测?难不成1958除了纪念,还藏了点深意?(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估算用料和调校会影响耐久性,尤其是那些塑料和织物,容易在日常磨损中败下阵。这也让我心想,节约成本的去哪块料的坚固性最容易出问题?
你看,汽车和咱们生活其实挺像的:材料越上档次,耐磨程度越高,但成本也背得越重。花小钱还能用好几年,才是真本事。
说到混动,我没细想过,这车的电池用到几年,换成本高不高?毕竟,电池的寿命折算成人力成本,能划算到哪儿?可能还没算完,电池的回收要额外考虑吧(这点我很不确定)。
老实说,我觉得丰田这次推的1958版本,心思挺缜密的。价格能让人觉得入手合理和体面,配置又不太掉链子。
真正用车,还是要看日常的维护和后续的用料耐久。你说,像座椅这种织物,几年后会不会烂掉?或者,塑料件会不会变色?就像我小时候那个塑料玩具,蹭几次就掉色了。
有人说,你看进口车的人,都是为了面子——我不这么觉得。更多时候,还是那点心里能踏实的感觉吧。你信不信,那种买车只买品牌不买质量的心态,其实挺难改的。
(这段突然卡壳)其实我也挺好奇,丰田这次的战略,是想用价格做突破口,还是拼性能?或者两个都想玩?他们的算账到底在算什么?
这车让我觉得很多细节都很丰田样:稳稳当当,从不追求惊艳,但总能在某个点戳到用户的那根弦。
你觉得,这样的1958未来会在市场上站得住脚吗?它背后,那点不太光鲜的塑料,是不是就代表了耐用的真谛?还是我太多幻想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