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动力电池领域的黑马,未来路仍长

今年,动力电池市场受到疫情和电池上游材料价格持续高位的影响,导致原本就紧张的产能状况进一步恶化。这一变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家车企因此受到冲击。例如,蔚来在4月中旬宣布因供应链问题暂停整车制造,并随后宣布产品涨价;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在社交媒体上透露,若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供应商无法迅速复工,小鹏汽车可能也将面临全面停产的危机。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公开销量数据显示,这两家车企在5月份的销售情况相比4月份却有所上涨。

这一现象表明,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认可度和需求量正在逐渐上升,尽管交付时间可能延长,但购买者的热情不减。然而,对于车企而言,停产意味着经济损失,因此他们必须积极应对。此次危机也促使车企意识到多元化供应链的重要性,例如在动力电池选择上,除了宁德时代,他们还需要寻找其他替代供应商,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这将引发一场由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推动的动力电池行业革新潮。

1、欣旺达电动成为造车新势力的新希望。

今年2月底,欣旺达电动成功完成逾24亿元的融资,吸引了包括蔚来、理想、小鹏、上汽、广汽等众多车企的投资。这一举动无疑为这些车企带来了新的选择,打破了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市场的垄断地位。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前十名供应商占据了近95%的份额,而宁德时代更是以超过一半的装机量份额稳坐头把交椅。面对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宁德时代形成了强势的卖方市场,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没有钱的承诺,是不认真的。”这无疑增加了车企获取电池的难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造车新势力们纷纷寻求突破。尽管他们曾尝试与宁德时代之外的电池供应商合作,如蔚来与卫蓝新能源共同研究半固态电池,小鹏则与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建立合作关系,但这些努力仍然无法满足他们的电池需求。因此,他们选择了联手押注欣旺达,以期能够缓解自身的电池焦虑。

2、欣旺达:在困境中寻求突破。

欣旺达,这家自1997年起便深耕于消费锂电池PACK领域的公司,其业务最初主要聚焦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领域。然而,随着2008年涉足电动汽车电池业务并开始研发动力电池PACK,以及2014年进一步收购东莞锂威51%股权进军锂电电芯领域,欣旺达的业务版图得到了显著扩展。

近年来,面对消费电子市场的饱和与手机等电子产品销量的停滞不前,欣旺达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因此加速了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然而,从市场反应来看,投资者对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的前景持谨慎态度。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持续回调,导致去年高位定增融资、产能扩充的公司股价纷纷下跌,其中欣旺达的跌幅最大,目前23元左右的价格相比41.9元/股的定增价已近乎腰斩。
2014年,欣旺达通过收购东莞锂威,为进军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奠定了基础。在行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欣旺达意识到从零开始发展的局限性,因此选择通过并购来加速布局。2018年,公司成功为吉利新能源汽车供货,助力吉利帝豪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装载,从而在市场上初露锋芒。
此外,在一份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于2017年12月25日发布并于201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锂离子电池企业安全生产规范》标准中,欣旺达作为副组长单位之一,展现了其在锂电行业的重要地位和话语权。

正式进军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后,欣旺达的装机量和市场份额均实现了显著增长。2019年,公司以0.65GWh的装机量位列全国第十,较2018年大幅增长5.8倍,首次跻身全国前十,成为“动力电池新贵”。

展望未来,欣旺达的长期规划更为宏伟。2021年8月9日,公司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投资成立南昌市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0亿元建设欣旺达南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将分四期投入,预计达产后将新增50GWh电芯和50GWh电池系统生产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欣旺达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地位。

同年9月,欣旺达携手吉利集团与浙江吉润,共同投资的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在枣庄启动。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额达50亿元,旨在建设3条BEV动力电池生产线和7条HEV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一旦全面投产,预计将实现年产能高达80万套混合动力电池,进一步强化欣旺达在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力。
12月14日,欣旺达与枣庄再度携手,签署了新的项目投资协议。根据协议,欣旺达计划在枣庄投资约200亿元,旨在建设年产能高达30GWh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生产线,并配套相关设施。此举使得欣旺达的生产基地遍布广东深圳宝安、广东深圳光明、广东惠州、江苏南京、浙江兰溪、山东枣庄、江西南昌以及印度新德里等地,预计到2025年,其总产能将达到惊人的176GWh。

鉴于当前动力电池领域对电池产能的旺盛需求,欣旺达的中长期规划显然是与市场趋势相契合的。倘若这些项目能顺利投产,欣旺达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显著的盈利。事实上,马斯克就曾预测,即便电池供应商能迅速扩大产能,但到2022年以后,电池供应仍可能面临短缺的风险。这种供应短缺与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让众多汽车企业倍感吃力。因此,寻找新的电池供应商,甚至是自产电池,成了车企们的共同目标。由此可见,欣旺达在动力电池市场的未来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

3、技术创新仍需努力。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欣旺达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共拥有1946篇专利,而宁德时代则多达6757篇。在公开的专利中,欣旺达主要集中在电池电芯和模组的结构设计、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池测试方法等领域,涉及电池材料和技术创新的专利相对较少。相较之下,宁德时代的专利覆盖了电池结构设计、电池材料、电池材料回收等整个产业链。

记者进一步查阅了欣旺达关于一款新型改性磷酸铁锰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专利说明书。该专利显示,经过三元改性的磷酸铁锰锂电池在0.1C放电倍率下,理论容量可提升至190mAh/g,高于磷酸铁锰锂电池原有的170mAh/g。这一改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磷酸铁锰锂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然而,从专利转化到实际应用仍需时日,同时,在快充成为趋势的背景下,0.1C(即10小时充满)的放电倍率确实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实际应用的层面来看,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欣旺达已成功应用在小鹏G3上的动力电池,与宁德时代最新推出的麒麟电池进行一番对比。宁德时代的三元电池系统凭借其1000公里的续航能力和255Wh/kg的高能量密度,显然在性能上远超欣旺达的403公里续航和160Wh/kg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麒麟电池的磷酸铁锂系统,也能实现超过160Wh/kg的整体能量密度,这一优势不言而喻。


在总体技术战略布局上,宁德时代已建立起从上游锂矿材料到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再到电池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完整产业闭环。相较之下,欣旺达的主要收益仍集中在消费锂电领域,其在动力电池方面的成就主要限于H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即同时依赖燃油和电池提供能源的车型。

4、接下来,让我们聚焦于欣旺达最近的一项重要动态。

5月,该公司与兰溪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圆柱项目投资协议》,其中明确提到了高性能圆柱电池的应用领域。这一电池技术究竟将在哪些方面发挥其优势呢?


继与兰溪市政府签署《圆柱项目投资协议》后,欣旺达正式进军18650圆柱锂电池产品领域。这一电池技术自1991年由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命名中的“18650”代表着电池的直径和长度,而“0”则指明了其为圆柱形设计。这类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大约在每千克150瓦时至200瓦时之间,为各类电子产品提供了稳定且高效的能源支持。

欣旺达董事长王明旺对未来锂电池市场持乐观态度,特别强调了动力类电池,如电动工具的应用潜力。公司计划在巩固现有手机数码领域领先地位的基础上,逐步向动力类电池模组领域进军,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市场。这一策略选择反映出欣旺达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探索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直接涉足技术要求更高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然而,投资者们对此次布局提出了质疑。一方面,尽管电动自行车市场增长迅速,但目前仍以成本低廉的铅酸电池为主流。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成本控制严格,对性能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高成本锂电池要取代铅酸电池面临不小的挑战。

另一方面,铅酸电池的生产工艺成熟,众多企业掌握相关技术。这些企业不仅拥有庞大的产业规模和渠道优势,更在短时间内难以被超越。这对于新进入者如欣旺达来说,无疑增加了市场竞争的难度。

综上所述,尽管欣旺达在消费锂电行业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但在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中仍需面临诸多挑战。动力电池作为高技术产品,其市场的马太效应已经初步显现。留给欣旺达攻克关键技术、抢占市场份额的时间并不充裕。因此,欣旺达未来的发展之路仍需谨慎前行,不断探索与创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