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饭桌上早已没了烟火气,只剩我、台灯,以及屏幕上排列如豆腐块的公众号推送。在这些字里行间,偶然夹杂着一两句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剧本台词——比如“极氪9X质量门尘埃落定”“小鹏再曝安全丑闻”。点进评论区,IP归属、发布时间、用词习惯都显得有些太“工整”,像一台批量生产的条码机——只是这一次,对象从快消变成了汽车。
值得玩味的是,多数人可能关注的,是谁站在风口浪尖。但我更关心,是谁在制造风。如果把网络比作案发现场,这些有组织、成批量出现的负面内容,就是嫌疑人留下的指纹。它们不会在意天色,只在乎下一步要把谁翻进泥里。
9月12日,本应关注新车发布的时间节点,却因为极氪与小鹏的两纸法务声明,让整个车圈话题裂变。极氪言之凿凿,称自家9X车型刚“露脸”,就被两百多个账号批量狙击,不仅内饰被攻击,甚至造谣用户退订,一时间乌云压顶。账号背后的MCN公司、发布时间高度重合、内容模板化、IP又“扎堆”——标准的网络水军作案手法,只差没现场留张员工合影。
极氪不再只停留在愤怒,而是案板上证据固定、直接递交司法;小鹏则秀出去年至今的维权成果,把北京满格电公司送上被告席。“龙老师讲电车”(曾用名“龙哥讲电车”)多番“现身”,最终被认定为网络侵权,法院判其删除、道歉、赔偿。失控是表象,敢于亮出底牌才是真动作。
一边看声明,一边冒出个念头:在数字时代,谁也不是看客。无论是企业、MCN,还是那个点赞刷屏的你我,都可能被卷入一个稳赚不赔的流量骗局。水军造谣和传统的谣言制造还不太一样。以前的谣言靠的是“一个带一窝”,现在的水军作业,倒像流水线做电子元件——高效、精确,对象明确、时间卡点,只要预算够,抹黑谁都不是事。
这种“案件”,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对讲证据的人来说,账号IP归属一查、发布时间统计、相似内容比对,案子像冷藏的肉,切片分析一目了然。可难的地方在于,幕后买单人、本体MCN、相关平台,个个身手敏捷,招招带着雾。哪怕极氪、小鹏找到“入口”,也只是砍掉一截“分叉”,下次猛烈风雨,也许就刮去隔壁。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MCN的“业务能力”。他们的运营,比大厂降本增效的套路还要规整。以“新闻监督”“测评”“科普”之名,做煽风点火、捏造视频证据之实,假评测、真人演绎、剪辑混搭,各种水花都能掀点浪。甚至于,平台为了自身活跃和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还派本地小编添点柴。有钱能使推手磨;你说谎、我煽情,谁还不是流量里讨生活的人。
当然,事情也没简单到大家想象。工业和信息化部干脆一锤砸下来,给整个行业做起“专项体检”。这回严打目标很明确:虚假宣传、恶意炒作、数据造假、跨平台水军,一个不落。理想很丰满,现实也很骨感:这帮新型水军比抓“老中医”更难,到了“关曝封号”的地步,顶多断几根触须。幕后代理团队,利益链条、洗稿搬运、用AI批量产出,随时能再生一只更快的八爪鱼。
作为旁观多年的“法医”,见惯了“尸体说话”,又怎会意外人心难测。车企不是圣人,MCN也不是魔鬼。说到底,大家都在商业丛林里找生路。只不过,有人靠产品、有人靠信息操控。法律作为最后的清道夫,往往只能等尘埃落地后,拾捡齐证据,再擒刀落锁。失之毫厘,谣言和恶意就能卷土重来。“维权胜诉”听起来很提气,实际比拼的,是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刻。你控诉、他反诉,法律文书循环输出,赢一次只能治标,治本恐怕得靠全行业“升级系统”。
有时候,黑色的不是夜色,是数据背后的那双手。想靠整治一次两次,拔光所有水草,只怕还是太理想主义。更现实的也许是,公众在流量海洋里,有没有练就一点辨别力,平台能不能多一点底线,企业经得住几拨泼脏水的冲击。在今天这个连“新闻监督”都能带货的时代,“事实”有时候比八卦还难获得。
倒不是要唱衰正义,只不过局中全都是老江湖。谁愿当下一个被锁定的目标?企业的法务部、MCN的运营办公室,还是那个点头点赞的普通人——谁又不是脚下踩着流量雷区?案件会有结果,但下一个“热点”不会停止。
夜快过去了。屏幕还亮着,不知谁又发了新帖。也许有天,人工智能会帮我们彻底分辨“真相”,也许更多的人会改掉“传谣冲动”。但眼下,面对造谣、抹黑和炒作,我们要相信监管,还得自问:下次冲上热搜的爆料,你,是第几个转发的人?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