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合作,是续命:广汽和讯飞联手的背后,是传统车企的集体恐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大家聊的都不是三大件了,而是车里那块屏幕。

这块屏够不够大,跑分高不高,语音傻不傻。

好像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能跑的大号平板。

魔幻吗?一点都不。因为真正的战争,早就从发动机和变速箱,转移到了这块屏幕和它背后的操作系统上。车壳子谁都能造,但车的“灵魂”只有一个。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安徽那边又扔出来一个新玩家。

一个叫“合肥星河智捷”的公司冒了出来,注册资本2000万,不算多,但你看它爹妈是谁,这事儿就有意思了。

一边是科大讯飞,玩语音AI的扛把子;另一边是广汽,根正苗红的汽车国家队。

一个有脑子,一个有身子,凑一块儿,想自己生个孩子。

这事儿你要是只看个新闻标题,什么“强强联合,共创未来”,那你基本就被人喂了口鸡汤,还是过期的。

商业世界里,哪有那么多的一见钟情,多的是被现实毒打后的抱团取暖。

我们得用第一性原理扒开来看,这俩巨头不这么干,会死吗?

答案是,虽然不会马上死,但会慢慢被熬死。

先看科大讯飞。

作为中国AI界的元老,讯飞最强的就是语音技术。但问题来了,技术再牛,也得找地方用啊。以前是输入法,是翻译机,是智能音箱。但这些场景,市场就那么大,天花板低得踮踮脚就能够着。

下一个能让AI技术大规模落地的场景是什么?

汽车。

智能座舱,就是那个传说中“会和你聊天的车”,是所有AI公司眼里的肥肉。你每天在车里待一两个小时,这时间怎么“杀”掉?怎么让你在车里听歌、开会、点外卖、甚至购物?这背后全是数据,全是钱。

但讯飞尴尬的地方在于,它是个“供应商”。它只能把自己的技术卖给车企,求着人家用。今天东风用你,明天吉利可能就换成了百度,后天比亚迪直接用了华为。

你就是个打工的,人家随时可以换掉你。

这就像什么?就像你是给拳击比赛提供拳套的,比赛是精彩,钱是赚了,但真正拿金腰带的永远是拳手,跟你没半毛钱关系。你想赢,就得自己下场打拳。

所以,讯飞必须亲自下场,和车企深度绑定,把自己的AI能力,从一个可以随时替换的“零件”,变成一辆车不可分割的“神经系统”。

再看广汽。

传统车企这几年,焦虑得都快内分泌失调了。

手机厂能造车。互联网厂能造车。连做PPT的都能说要下场造车。

传统车企慌不慌?

慌得都开始拜华为了。

以前,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这些都是自己几十年攒下的家底。现在,这些东西在电动爹面前,重要性直线下降。用户更关心的是,你的车机卡不卡,自动驾驶聪不聪明。

这不是合作,是续命:广汽和讯飞联手的背后,是传统车企的集体恐-有驾

而软件和AI,恰恰是传统车企的短板。

他们可以找华为,找百度,买一整套解决方案。但这等于什么?等于把自己的“灵魂”交出去了。车还是你广汽造的,但用户每天接触的系统是华为的,产生的数据是华为的,未来的软件升级和收费,可能都归华为了。

你辛辛苦苦造了个躯体,结果人家在你身体里装了个脑子,最后这人听谁的?

这买卖,亏到姥姥家了。

与其把灵魂交给别人,不如自己生一个,哪怕丑点,也是亲生的。

所以你看,科大讯飞和广汽的这次合作,根本不是什么锦上添花,而是各自的“续命”方案。

这不是合作,是续命:广汽和讯飞联手的背后,是传统车企的集体恐-有驾
这不是合作,是续命:广汽和讯飞联手的背后,是传统车企的集体恐-有驾

一个是技术供应商不想再当“乙方孙子”,一个是硬件制造商不想沦为“代工厂”,两个被时代逼到墙角的兄弟,决定一起成立个新公司,自己造个“亲儿子”,把核心技术和用户数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这才是这场联姻背后,最真实的利益博弈。

当然了,他们对外讲的故事,肯定比这个宏大。比如新闻稿里提到的“低空+文旅”。

飞行汽车。空中出租。物流无人机。

听着是不是很赛博朋克?

听着是不是明天就能实现?

听着是不是你的钱包又蠢蠢欲动了?

醒醒。

“低空经济”这个词,就像创业圈的“元宇宙”,属于那种听起来很性感,但谁也说不清到底是个啥的“概念黑话”。它不是一个风口,更像一个火山口,大家都看到那儿在冒烟,觉得下面有宝贝,但真跳进去,大概率不是起飞,而是直接变成一个熟人。

天上飞的东西,掉下来是要砸死人的,这事儿谁管?

空域谁来划分?航线谁来规划?出了事故保险怎么赔?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比造一个会飞的壳子难一百倍。

所以,“低空经济”在现阶段,就是一个典型的“快种快收”式赛道。资本快速涌入,催熟几个样板项目,讲一个宏大的故事,然后趁着市场情绪最高的时候赶紧套现离场。至于最后能不能真的改变世界,那得看命。

合肥星河智捷把这个概念放进自己的业务里,更多是一种姿态,一种对资本市场的喊话:我们不仅能做地上跑的,未来天上飞的,我们也要插一脚。

这是在抢占未来的“生态位”。

说白了,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低空经济,其本质都是一场关于“入口”的战争。

PC时代的入口是Windows,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是iOS和安卓。那么在下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入口是什么?

可能是你的车,可能是你的AR眼镜,也可能是天上飞的那个“大疆Pro Max”。

谁掌握了这个入口,谁就能制定规则,谁就能“喂到嘴里”般地给用户提供服务,顺便把钱挣了。

科大讯飞和广汽成立的这家新公司,就是他们在这场未来战争中,下的一颗关键棋子。

这颗棋子能不能活到最后,不好说。因为牌桌上全是狠人,前有华为这种全家桶选手,后有小米这种价格屠夫,旁边还有一堆虎视眈眈的互联网巨头。

这场仗,比的不是谁的技术更牛逼,也不是谁的嗓门更大,而是谁更能熬,谁更能精准地抓住用户需求,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结结实实的闷拳。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看懂这一层,就够了。

你不需要关心这家公司的股价,也不用去赌什么低空经济的未来。你只需要明白,你车里那块越来越大的屏幕背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商业战争。

而你,以及你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语音交互,都是他们争夺的战利品。

魔幻,但真实。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