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我得先讲个细节。前几天一撬机修车的朋友跟我说,他那儿刚换了一台问界,客户特意交代别犯毛病——听说这车上电视黄金一套都能播,别的车绝对干不了这事。哎,这一说我还真琢磨起来,央视黄金一套?华为汽车问界这波动作到底多不一般。
先说实话,我大概统计了下,以我圈子里二手车经销商、修理工和用户反馈,不确定数据但能大致感知,问界在同价位豪华电动车里算是比较扎实的。官方给出的续航600公里,看数字挺美,可体感上多数用户说都得打个打折,实际都在450-500公里之间徘徊,这差距咱先放放。刚才翻了下自己笔记,发现这续航数据差距与竞品比如理想L系列反而更不稳定——理想三车系实际续航能保持在500公里上下,但价格居然还偏高一点。
有人问我,这数字能说明啥?我给你讲,不止续航。供应链这块也得扯一下。华为做芯片通讯还行,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嘛,还是挺复杂的。你想象下,一台车的零件像拼积木,但理想这种车,底盘、电池、内饰供应分布在全国至少5-6家供应商都得协调,还得钻研配套匹配,哪家卡点突然停产,整条线可能跟着卡住。问界这家伙走华为路线,内部研发变成了一个超级工厂管理的江湖。你可以当成一块七拼八凑的大蛋糕,切好后还得保证味道一致,难。所以说,这车上央视也得是有资本撑腰才敢这么玩。
上个月我亲自去了一趟华为参加的一个车展,问界展车旁边围了一圈圈的媒体和经销商,有人问销售小哥:问界频道这事儿,算是炒作吗?这销售直接笑了,不算,是华为在给品牌长期布局买保险。这话让我回过头再想,车市这拨国产豪华品牌,不是单纯靠一辆车就牛逼,得靠软硬结合,尤其是品牌形象层面的铺天盖地。央视黄金一套做背书,这可不是随意喷两句口号。
说句难听的,我一直对国产豪华电动车的品牌溢价持怀疑态度。原因简单,多少车企忽略了服务链,光拼硬件,不管用户体验。问界这一点好,社区运营做得挺细,客户维系成本在我估算的范围内也比较合理,算是小惊喜。我记得之前跟一个维修站的师傅聊天,他说:问界保养倒是方便,不像某些国产车,配件还得从半个地球另一头找。这细节听着简单,但对用车体验着实影响大。
话说回来,央视黄金一套的登顶曝光,也有点儿是品牌战略中的声量炸弹,到底能炸出多大水花,还得看后续几个月用户口碑变动。豪华品牌拼的,是用户心智占领,而不只是销量数字。问界这条路走得咋样,用户买单直接体现。
我自己也觉得,这货饰演的角色有点复杂。前期我觉得车子更多是在硬实力上做文章,老实说,这种豪华感是装饰出来的。但展会上和一些经销商聊,慢慢开始意识到,华为其实在打的是软硬结合的组合战略。车企不光做车,还得做体验和生态,问界显然在这点上比起某些同行更深耕点。
问题也不少。别看央视给力,问界的供应链不稳带来的隐患不能忽视。最近临场小算了一笔,按目前电池成本和维护频率,百公里使用成本其实比表面上算的高出大约20%(这数据样本少,有点估算成分),这会影响用户换车意愿——毕竟买豪车,花的钱多,折旧率还不低,没几个人愿意天天担心花销问题。
还有一点没说,这段先按下不表——倒是让我好奇,如果问界不靠华为这个大品牌撑腰,单凭产品和渠道,这步能走多远?用户到底买的是车,还是牌子?不少朋友戏言:买问界,不如买辆二手奔驰安心。这话虽然偏激,但背后反映的是国产品牌在消费者心里面仍有距离感。品牌认知度和实际使用体验之间这条坑,问题挺多。
我又想起那个修车小哥的句子:别看华为牛,车子好还得真耐操。他这句话尤其现在看来挺扎心。问界能迅速登顶央视黄金一套,确实让品牌更多人认知,但到底能不能撑得住时间考验?这才是关键。而且,这频道上播,车主们看了会不会马上觉得自家车性能也跟着被国家认证了?这心理差别有没有转化成销量增长?其实我也挺好奇你怎么看。
这场口碑和供应链博弈,究竟会走向高潮还是慢慢退烧,留给我们行业人和用户去慢慢刨根问底。你身边买问界的朋友,说说看,他们到底图的啥?车真的比同级别理想或者蔚来强多少,还是买了个央视背书的心理安慰?这问题,我觉得比什么官方数据更能说明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