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才洗完头,热搜就把我头发又炸起来了。
小米汽车这通“退单骚操作”,你要说只是普通售后,那真是小看了中国互联网的战斗力。
车主刚点了退订,电话那头立马原地复活,“您好,亲,考虑再一下?”
那架势像极了你深夜关外卖弹窗,刚关掉,这头又跳出来一张优惠券。
你说吧,这种执念,搁相亲角得挂个横幅。
事儿的起点其实挺朴素,买车、交定金、录音,按理说流程明明白白。
车主下单后,发现不对劲,想退——这时候的客服,嘴皮子快能打比赛了。
最有意思的是,车主录音还特意提前打了招呼,够礼貌了吧?
可你猜小米这边是啥反应?
不是一句“抱歉我们的问题”,不是一句“您放心定金马上退”。
反而是一通循环推销,话术像绕口令。
场面一度僵得像高铁里被小孩踢椅背,进退两难。
说到库存,视频那天晚上我还特意翻出来看了两遍。
交付中心横着竖着全是SU7。
现场像是办大型二手车展,人都快淹没在车海里了。
不是说新势力造车吗?
咋这车还没卖出去?
库存堆成这样,哪怕用小米手机拍个全景都装不下。
再一看数据,2024上半年退订率直接飙到三成。
这不是小打小闹,是行业警钟都快敲破了。
你要说是“高效发货”,这效率得让顺丰都自愧不如了。
可惜,现实哪有那么美。
再绕回那个主角车主。
订单刚撤,十个小时后车就落地。
要是你,信这车是新造的?
我反正是信了库存的邪。
这逻辑太魔幻,就像你刚取消外卖,外卖哥却已经在你门口敲锅碗瓢盆。
客服那边还在死命劝单,仿佛退单的是他们亲妈。
说白了,这不是怕退单,是怕库存压爆。
要不是退的人多,哪有那么多车“秒到”?
小米这回,跟绕口令似的,前面说的和后面做的,永远对不上号。
其实你要说车主“精明”,我觉得就是普通人自保。
录音是底线,谁还没点防备?
信息时代,人人都怕被“割韭菜”,录音曝光跟吃饭刷手机一样自然。
小米本来有机会,退个钱,道个歉,体面结束。
可非得来一出“死磕到底”。
你说这像不像球场上领先还非要玩花活,最后自己把自己逼到绝路?
说实话,蔚来、理想早年也踩过这坑。
国产新势力这些年,谁不是被市场摁在地上摩擦过?
小米造车,带着手机圈的光环,结果一到汽车这片泥地,脚就打滑。
你想吃“年轻红利”,也得先把“真诚”这碗饭端稳。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假动作,套路一多,全网都能揪出来分析一遍。
网友看热闹的本事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车主刚把录音甩出来,评论区直接开锅。
有人说,小米被黑惨了;有人说车主太较真。
场面一度像足球决赛现场,键盘侠比裁判还专业。
其实哪有那么多阵营,大多数人不过是想看个究竟,顺带吐槽两句,找点生活的存在感。
说到底,这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日常。
翻翻社交媒体,类似的桥段真不少。
去年特斯拉的“跳票门”还历历在目,马斯克一句“软件升级”把车主搪塞半年。
大家嘴上说“理解”,心里都在翻白眼。
小米这波,其实只是又一出国产新势力的“成长烦恼”。
只不过,这次的主角轮到小米,大家都盯着看热闹。
你要真说小米不易,那也是真不易。
风口上飞起来容易,落地要稳住才难。
库存、退单、客服话术、社交舆论,一环套一环,像极了打王者荣耀,前期顺风,后期突然断网。
小米这场录音门,怕是要被市场和舆论双重检验了。
你以为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
别天真。
每次汽车圈出瓜,评论区都能变成大型说相声现场。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推销电话?
又或者曾经被套路过、录音维权?
欢迎来评论区唠嗑。
毕竟,买车这点事,谁的生活里没点“翻车”瞬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