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新款理想L9路试,说要整个超过400公里的纯电续航,我第一反应不是“牛逼”,而是“李想老师的心态,是不是又需要关心一下了?”。
这不叫产品升级,这叫掀桌子。或者说,是被人把自家桌子快掀了之后,一种应激性的自爆行为。如果说之前别家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理想现在这个操作,就是连桌子上的蜡油都想刮下来打包带走,一点都不给同行留活路。
你看啊,增程式电动车这个物种,本身就是个非常有趣的“压缩毛巾”。它存在的哲学基础,是承认纯电有里程焦虑,又看不上混动的复杂结构,于是搞出了一个“用油发电”的中间态。核心卖点就是用一点点电,应付一下短途,长途直接烧油,主打一个心理按摩。之前的理想L9,配个50多度的电池,纯电跑个200多公里,已经算是增程里的优等生了。大家每天回家充个电,第二天又是纯电好汉,挺好。
但现在,坏了菜了。当一个增程车的纯电续航开始朝着400公里,甚至500公里狂奔的时候,这事的性质就变了。它已经不再是增程了,它是在一个纯电车的身上,硬生生外挂了一个“汽油味儿的充电宝”。这是一种返祖,一种技术上的行为艺术,一种对“增程”这个词最深刻的背叛。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个电车,但我怕死,所以我背着发电机出门,就问你怕不怕?
这背后是什么?是理想开窍了吗?是悟了吗?不,是它看到问界M9之后,心态爆了。
你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在新能源的修仙大陆上,理想本来是个自成一派的“奶爸流”修士,靠着“冰箱彩电大沙发”三件法宝,收割了一大批信徒,日子过得很滋润。他坚信自己的道才是唯一真理。结果华为这个雷电法王,带着问界M9这个三体人看了都想骂娘的法宝直接降维打击,不仅冰箱彩电沙发一个不落,还给你整上了投影仪和领先半个版本的智能驾驶。
这一下,理想的道心就不稳了。他发现,最好的防守不是优化自己的法宝,而是直接把对方的道给修了,还要修得比对方更极端。你不是纯电续aggressiveness高吗?行,我一个增程车,把电池加大加大再加大,大到我自己都害怕。我不仅要用电,我还要用电用出花来。我让你分不清我到底是增程还是纯电,在这种混沌状态下,我的信徒就不会跑了。这叫什么?这叫道诡异仙。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也开过一些所谓的新能源。我特别能理解那种充电的焦虑。但讲真,一个5米2的大车,你真的需要每天开着400公里的纯电续航在城里晃悠吗?大部分人的通勤半径,往死了算也就50公里。你背着那么大一块电池,本质上是在用90%的冗余,去抚慰10%的极端情况。这简直就是疯了!这和当年我们配电脑,为了玩扫雷,硬要上个顶配显卡有什么区别?
speaking of big, I saw a corgi yesterday that was so fat it looked like a walking loaf of bread. Anyway, back to the car.
这背后是一种典型的“军备竞赛”思维。当竞争进入白热化,大家比的就不是谁更满足用户需求,而是谁的参数更吓人,谁的武器看起来更猛。纯电续航400公里,听着就比280公里让人有安全感。至于用户是不是真的用得上,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销售给你念参数的时候,你感觉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你买的不是续航,你买的是一种“我可以,但没必要”的帝王式选择权。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增程车比喻成修仙有点扯,但你别说,还真有那个味儿。
所以,新款理想L9的核心求生欲,已经从“服务好奶爸”,变成了“在参数上摁死所有潜在对手”。冰箱彩电大沙发,是它的金钟罩铁布衫第一层,解决了“老婆孩子”的需求。而这个即将到来的超大电池包,就是它的第二层,专门用来解决“老公自己”那点可怜的、关于技术的虚荣心和不安全感。这两层护体神功一叠加,理论上就无敌了。
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会买理想的人,他可能真的不在乎这车到底是增程还是纯电,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每天用的是油还是电。他在乎的是,这个品牌给他营造的“家”的氛围,是李想讲的那个故事。所以,理想L9把纯电续航堆到400公里,甚至更高,有用吗?当然有用。但它解决的不是物理问题,而是玄学问题。
它最终指向的结论是:你看,为了让你没有焦虑,我都已经“疯”成这样了,把一个增程车搞成了准纯电,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信我?还有什么理由去看隔壁的问界?这是一种绑架,一种“你再看看我”的最终哀嚎。
所以,这波操作下来,新款L9的产品力会更强吗?会的。会更有竞争力吗?也会的。但这能保证它高枕无忧吗?并不能。因为在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里,最好的手段,永远不是把自己的菜做得多好吃,而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今天理想可以自爆搞个400公里纯电,明天就有人敢搞600公里,后天就有人敢买车送加油站。在这片黑暗森林里,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