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十三妹
成都天府大街某米车祸已经过去几天了。
但直到现在为止,某米和雷J都没有直接进行回应。
今天雷J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发言,称“汽车安全是基础,共同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
这是成都车祸事件以来,雷J的首次公开露面和发声。虽然没有直接回应,但对于网络水军和黑公关的愤怒却溢于言表。
看到这个发言,我总觉得有点魔幻。论网络水军和法务谁都知道怎么回事。而成都这起车祸虽然涉嫌酒驾,但车门里外都拉不开,你不能把合理质疑当成水军吧。
这不是第一次。上次安徽铜陵事故后,他沉默72小时才“姗姗来迟”地道歉。这一次,他干脆把“高原测试”的滤镜拉满,仿佛那场凌晨的大火,只是成都夜里一次寻常闪烁。
车祸最刺眼的细节,是四位路人“拳打脚踢”仍拉不开门。媒体复盘指出,半隐藏式电子把手在碰撞后成功率仅67%,而传统机械把手98%。差距的3厘米,就是生与死的一门之隔。
原因并不神秘:高速撞击导致车架变形,精密连杆错位;低压电路瞬间断电,电机罢工;高温火场里,线束比人命更早“熔断”。更荒唐的是,应急拉索被藏进车门饰板,救援人员要先拆车才能救人——“智能”二字,成了讽刺。
法规对此并非空白,2025版《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明确“碰撞后车门应能自动解锁”,但标准只是底线,不是上限。雷J曾骄傲地说“SU7是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汽车”,有媒体却回击:别让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变成最后一辆。
现场视频里,从撞击到爆燃,只有短短三分钟。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速度,比车主眨眼还快。X米官方强调“电池包通过IP68防水、针刺实验”,但实验是静态的,现实是翻滚、撕裂、二次碰撞的叠加态。
更值得玩味的是,SU7 Ultra标配碳纤维机盖,轻量化到极致,却在关键时刻成了“火化加速器”。轻了车身,轻了成本,也轻了人命的分量。
雷J不是没经历过生死。2016年X米Note 2发布会前,他站在上海南浦大桥上,看着夜色说“活着真好”。可如今,当用户在他造的“移动智能空间”里死去,他却把镜头对准帕米尔的星空。
这不是“理工男”的迟钝,而是“流量男”的精明。过去几天,他发了5条微博,晒测试、晒交付、晒摄影,唯独没有道歉。直到今天,才公开吐露面怒斥: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
上一次雷J受到全网质疑并不久。今年3月29日,铜陵SU7撞上隔离带,三人身亡,雷J沉默72小时后说“无比自责”。10月13日,成都SU7 Ultra再撞,一人身亡,他沉默至今也没有说话。
中间这198天,小米汽车干了什么?召回3万台SU7,升级软件;发声明称“门把手符合法规”;直播时让主播反复强调“我们有应急机械拉手”。然而,当烈火再次燃起,PPT烧都成灰烬。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车祸只是一个引爆点。过去两周,X米和雷J就已经上连续“翻车”。9月底的X米年度发布会,本应是雷J的高光时刻,但发布会过后,舆论反响平平。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共鸣少了,评论区反而充斥着嘲讽和段子。有人调侃X米17系列太像iPhone;有人吐槽雷J的煽情演讲越来越公式化。
雷J和X米,似乎正在失去他们的魔法。曾经无比疯狂的米粉们,好像正在抛弃他们的偶像?
成都车祸之后,我们不想再看“高原星空”,只想看到三个最简单的答案:
撞击瞬间,车门为何没自动解锁?电池热失控,有无提前预警、延缓爆燃?下一次火起,路人能否在30秒内拉开门?
愿那条被火焰吞噬的生命,能让所有“智能”从业者记住:真正的科技,不是让车门在碰撞后自动上锁,而是让生命在绝境中仍能逃脱。
“科技为人服务”,请先把“人”从火场里救出来,再谈星辰大海,再骂网络水军,可否?
下一次发布会,也别讲参数了,讲讲怎么在180秒内打开车门,好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