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深蓝汽车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看得心里一阵一阵发憷。你说吧,咱有央企“爹”撑腰,照理说应该不缺钱、不缺资源,发展应该妥妥地稳如老狗。但现实呢?营销弄得一地鸡毛,产品更新换代快得像学生换新书包,老车主的心防早碎成了玻璃渣。关键是,大几亿大几十亿的亏损一年又一年,亏到连财报都不敢让细心人细看。这到底是要当央企的门面担当,还是把央企当成“坑爹专业户”混日子呢?
咱得问一句,深蓝到底着急啥?是不是觉得新能源风口一吹,怕慢一步就掉队?可这追新、降价、推新款的节奏,用户能跟着你起舞几次?前脚刚买车,后脚新款降了三万,老车主高兴得起来才有鬼。说白了,这就像饭店里的老顾客刚买了会员卡,明天饭变免费了——你让人家心里什么滋味?
再说这些稀奇营销法子,真的就让人嚯得一声。哪有车开着开着,车机蹦出来广告的?还是“买新车送券,前任车主专享”那种开屏广告。司机正开车呢,瞪一眼屏幕,心都得犯节奏。你这是在练车主的心理素质还是检测车主的耐心?事后一个道歉就想着草草收场,但车主的信任掉地上了,你能捡得回来?
还有G318上市代内员工跟着“购车离职”。本来都说央企“铁饭碗”,现在为了卖车都快沦落成卷内“薅羊毛”的对象了。说真的,这样“玩”的还真是央企里头头一份,“创新”得让人哭笑不得。
你说深蓝想要变成什么?一个稳扎稳打的央企代表?还是一个追热点、蹭流量、炒噱头的互联网快消品?央企往往是代表稳定、靠谱、厚重。可深蓝这些年的骚操作,给普通用户的印象,说实话,和“稳”一点都挨不上边。涨涨跌跌的价格、花里胡哨的营销、频繁推新割老——这样的心气,谁敢把十几二十几万打水漂,全都交到你手里?
咱们常说,产品线混乱,售后跟不上,早晚要出事。深蓝就是这么个例子。全球交付量看上去光鲜,说自己“29个月全球40万辆”,工夫下够了,可质量和服务跟不上,那都是虚高。黑猫投诉平台上,深蓝相关投诉两千多条,什么辅助驾驶故障、电池问题、制动失效、续航虚标,五花八门的毛病,换谁看了这是央企高端“新势力”品牌,也得怀疑是不是真货。你品牌再努力塑造高大上,人家一看满天投诉,马上清醒。
搞新能源汽车,技术先不说世界第一,起码得做到基本可靠。尤其有央企背书,更得稳稳当当,不容有失。不然谁信你是老大?偏偏深蓝靠着长安的后台,一副不缺钱不着急的样子,亏损45亿都还敢大手大脚烧钱,“只要月销三万台”,话倒是说得响,可回头看看销量,年年目标都没完成。说实话,长安这“亲儿子”成长轨迹真有点让人脑壳疼,业务学没学好,“坑爹”倒像成了拿手绝活。
其实,车市卷到现在,各个品牌谁不难?大家都在挤牙膏,拼命压价格,又要创新又要保利润,谁都不容易。但深蓝和别人不一样—身后有央企背书,输得起。可问题在于,能不能做到“输得起”但又不“随便输”?别以为“爹娘”能一直兜着底,别踩到了央企的底线再后悔。
另一个问题——你说老用户对车企有没有“信仰”?现在的新能源车主,可能更看重体验感和售后服务,而不是光靠你一句“我属央企”就搞定的那一套。降价背刺老用户,一次两次还能原谅,三番五次那就是把用户当韭菜。其实新能源整车企业并不少缺好营销,好产品才是真王道。你卖的傻白甜,用户来一波降价就吐槽维权,那不是“共赢”,明明就是耍流氓。
其实,频繁的亏损,烧钱换市场还说得过去,但你得“烧得有章法”。七年多来,累计亏124亿,可市场份额并没打下来,净资产变成负的,欠的钱都能买半个上市公司。这种体量下,央企爸爸也受不了了,现在直接从军工体系分出来,国资委直接盯着。你说国企出手,考核可是按部就班的,“实现行业领先,赢利循环”,这是光喊口号管用吗?
新来的CEO姜海荣,荣耀干了20年,光从市场思路上肯定有一套。但车不是手机,不是刷一波流量、搞点互联网玩法就能大卖的东西。这次能不能挽回口碑、搞定销量、修复用户信任?以后还要看实打实的产品力、服务、体验,而不是玩花活。
经常能看到深蓝自己说“我们要承担起国企的责任”。可你们肩上的担子,才没那么轻巧。新能源转型是国之大计,央企转型烧钱还能烧几年?万一长安这棵大树不再往你“专业坑”里撒钱,你还能潇洒到几时?深蓝还真得想清楚:不能总想着搏个高开高走,呼啦啦炸个新闻头条就能解决用户和自身的问题。
最后,有没有认真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新能源这条路,用户为什么愿意选你?是信你背后的央企光环、还是信你是有担当的新势力、还是信你买了不会吃亏上当?深蓝汽车这一招“快枪换炮”,其实也许只是在赌市场的“健忘力”。可车圈现在不比以前,一个负面可以上全网、投诉坑人的事能炸出一大片。
可以说,深蓝要想真正成长为央企的门面担当,首先得守住底线:别再“背刺”老用户,别搞华而不实的“薅内卷”;产品质量、用户体验,才是真正能加分的关键。烧钱可以拼但不能乱,营销得让人舒服别让人反感。管住自己身上那股“有爹就撒欢”的任性劲儿,别把央企招牌当成收割用户信任的戏法。
否则啊,最后不仅老车主觉得被坑,央企那张脸也免不了跟着一起下不来台。说到底,央企品牌就得有央企样子,真想给中国新能源做个好榜样?那就别再做“坑爹专业户”,痛定思痛,把车、把服务、把用户放在首位。别再因为你们的骚操作,让“央企”的金字招牌天天被网友当段子嘲笑。这牌子真砸了,谁都兜不住。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