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巧去车展,看到一台法拉利849 Testarossa,动力数据吓了我一跳:超过1000马力,0-100公里加速2.3秒,最快能飙205英里/小时(大概330公里/小时,体感)。当时旁边一个销售跟我说:这台车比SF90的加速还快了近一秒。我当时还以为开玩笑呢,结果查了下官方数据,确实是。
说实话,这台车的动力总成让我有点懵。它搭载的是升级版V8+三电机混合系统——V8部分独立输出818马力,电机再加216马力,合起来就是1036马力的狂暴数字。感觉法拉利是在拼极限,像老戏骨拼上了新生代,既有爆发力又有灵活性。电池容量16千瓦时,纯电能跑6.5英里,时速还挺厉害,能到81英里/小时,这在跑车里算是够用了(估算,毕竟正常运动模式下能不能这么跑还得看实况)。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写过SF90的动力表现,发现两台车的核心V8发动机其实都基于F154平台,但这次849 Testarossa的V8做了更大涡轮增压,还强化了内部结构。比SF90扎实,就像给老房子打了钢筋混凝土加固一样,安全又给力。这个升级其实有意思,你仔细想想,厂里对这台发动机没少做功课,涡轮比之前更大,明显是针对更高马力输出做的准备。换句话说,法拉利不是简单拼电动机的马力,而是把机械心脏也当成重点。
不过我觉得有点过了,毕竟SF90已经很极限了。是不是把V8揽回来重塑能量,跟混动系统完美融合是新趋势?还是纯粹为了刷新项目性能极限?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毕竟最近这些超级跑车改款频繁,性能数字堆得花里胡哨,谁还真去操场测车呢?
聊聊实际用起来的差别—同价位的另一款混合性能车,比如迈凯伦Artura,差距就在于操控感。迈凯伦这车混动系统电机在后桥,一体化设计很紧凑,整车轻盈灵活。反观849 Testarossa配置了三个电机,提供全轮驱动和扭矩矢量控制,虽然提升了直线加速,但复杂度和车重也上去了(标准车净重超过3462磅,Spider更重200磅左右,样本有限)。很多人会嫌这套系统维护麻烦,供应链过度复杂,并且跑长赛道对电池依赖有点焦虑。这就不得不提法拉利的供应链博弈:热衷混动技术的厂商背后,不仅是技术本身,还有电池供应、半导体,还有涡轮制造商的博弈,简单说就是把发动机和电机硬件拼积木,任何一个零件出问题都影响整车表现。这跟咱们平时生活买菜差不多,材料不齐全或品质不行,做出来的饭味道肯定不地道。
有趣的是,法拉利给849装了主动式后扰流板,可以一秒内折叠或展开,配合后保险杠里两个小尾翼,车速超过155英里/小时时能产生多达915磅的下压力,比SF90多了55磅。说白了,这是让车跑得稳的压舱石。Hey,你们觉得这是不是法拉利在保证高性能的更加关注车辆的赛道极限安全感?我倒觉得,这套空气动力学方案可能以后会成为混动车型标配。
而且,新款设计里保留了Testarossa经典元素,比如连体前大灯设计和下方前保险杠的角度,意图把经典和现代结合,似乎想告诉买家:技术可以升级,情怀不能丢。但真要说,这车和最初Testarossa估计相差太远了,我刚刚说保留经典元素有点夸大,确切说应该是融入了设计灵感,更多是现代跑车语言。而且这豪华感和科技感比起老款简直天壤之别。
我拦下一位修理工朋友,问他觉得这车维修复杂不复杂,他说:这类混合动力跑车,光一个电机测试就麻烦,三电机别提了。零件贵还不好换,跑车就跟女人心一样,难懂!这话让我觉得搞懂这辆车供应链管理、维修都真不是吃素的。
价格上,法拉利主打市场在欧洲,849 Testarossa起价460000欧元,算下来差不多500000美元(估算)。你问美国市场价格还没正式公布,SF90基础版要55万刀,规模不小,849肯定更贵。这不禁让我琢磨,买家到底更看重性能提升还是新鲜感?毕竟车重比SF90稍微重了点,实打实赛道加速和操控提升大部分人真能感受到吗?(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了,849 Spider敞篷版本配了可伸缩硬顶,能在28英里/小时速度下14秒内完成开关。虽然方便,但重量增加大约200磅,跑车迷怎么看待这种折中的轻重?其实我自己一开始挺喜欢敞篷的自由感,但搬弄这机械结构感觉费神,害怕以后多出故障,真是嫌麻烦。
估计不少朋友会好奇,这电池容量16千瓦时,日常用电大不大?简单算了下,如果你用电动力纯电行驶6.5英里,每英里消耗约2.5千瓦时(粗估),对于跑车来说还算节能。电池大一点,性能自然稳,但车重更大,续航也受限,法拉利想要在快跟续航间走钢丝,这得多花设计成本啊。
你有没有想过,这台车的音响效果会不会因为混动系统而减弱,因为电机遮盖住V8的排气声?我问过销售,TA只笑笑没明确答复,难道这是法拉利故意留点神秘感?其实我不是很在意纯粹音浪,反倒关心日后这车保养费用能不能撑得住。
马上我就好奇,接下来法拉利会不会把这种大马力混动系统推向更平价车型?或者,真正的性能提升,是靠这种复杂混动,还是靠更轻的材质、智能电子辅助?不管怎样,这种千马狂野确实让人心潮澎湃,但对咱普通玩家来说,拥有与维护恐怕不太现实。
最后想到,那小小的前大灯连接饰件,触感竟然是哑光的,带点细微纹路,摸着像高级橡胶。这样细节处理,倒是让我觉得法拉利还是有在照顾到开车人手感——其实这点体会很重要,手感好,操控粘连感也强了不是?你觉得呢?如果有机会,你还愿意为这种极端性能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