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这地方本来是欧洲老大哥们的地盘,奔驰、宝马、大众这仨祖宗搞的顶级大秀场。但是今年这场面,中国企业浩浩荡荡,一共去了116家,气势跟欧洲本地人杠上了。这事儿到这份儿上,我就忍不住要问一句:中国汽车,真就要在欧洲起飞了吗?欧洲人慌不慌?咱们得怎么看这局面?
先说现实,放眼车展,兴师动众过去的中国品牌那是全产业链上齐了——不是光靠堆车型,零部件、电池、智能驾驶、软件,甚至连让人脑洞大开的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都给甩出来了。联起手来,那阵仗有点像当年国足集训队拉去欧洲“赶集”,但区别是这回不是去学人家,而是正儿八经争主角抢风头。
有人估计要小声嘀咕了——你这是不是自嗨?中国这些年真有这么厉害?你先别急。就拿宁德时代来说,这玩意儿那是自己造电池,还给90%欧洲主流车企供货,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都砌了厂子,衣食住行基本全家桶。别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也都憋着大招去秀肌肉。欧洲人用的就是你中国货,这还不是“出海”的标志?比当年老外吃洋牌子家电、用咱们组装手机还彻底。想不想世界舞台掌话语权?你得先把人家饭碗掀一掀,咱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说到“搅局者”,其实不如说中国品牌这波叫“重构者”。车这个玩意儿,自打欧洲人搞出来那套机械美学、精工细作,百年传统带来的那股自信劲儿,真没人敢说不服。但这届车展,你看看比亚迪、小鹏、零跑们端出来的家伙什,什么纯电、智能、飞行、辅助驾驶一股脑儿摆齐了,风格完全变了。欧洲佬做车是百年“慢火靓汤”,中国玩车是互联网“快手热炒”,你拼智能我拼软件,你打坚固我拼生态,谁也不能说自己稳操胜券。
咱们要想想,这中国企业为啥这么积极“杀进”欧洲?一来,国内舒舒服服卖车的钱不如以前好挣了,市场太卷,增速放缓,天天互相杀红了眼。二来,欧洲那边“碳中和”目标一勒令,油车注定要退场,市场窗口打开了。三来,现在全球连锁都讲“去风险”,但实际上钱和技术谁都离不开中国。机会来了,不趁机插旗,还等啥?这些车企恨不得变成“国际复读机”,拼死拼活想贴合欧洲人需求,开新研发中心、请本地团队,就是为了避免“水土不服”——总不能刚出口就赔本赚吆喝。
有人会问,咱们中国车到欧洲人家里,是不是就横着走?哪那么简单。欧洲老牌车企可不是素娃,在自己地盘丢人谁愿意?这不,奔驰、宝马都连夜调教新品,各种电动新技术、智能大屏、全场景AI,还放狠话说要彻底翻新品牌史,连ID. Polo、全新纯电GLC这些当红炸子鸡都跑出来堵在了主场门口。人家不是等着被击败的,面对新势力,传统豪强要么升级、要么被淘汰,连奔驰这一轮都主打智能化,AI大模型、城区辅助驾驶硬刚中国爸爸,把最强的家底梭哈出来。
你仔细看看,就是那句老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小鹏和大众合作开发新车型,Momenta、地平线们本来是本土智能驾驶代表,现在都成了宝马、丰田、Uber的供应商。大家不是单纯“肘对肘”、互相掐着脖子打,更多是在“全球共创”,因为谁都明白,技术已经不分国界,不合作就被边缘。
说白了,光靠单打独斗是出不了头的,这世界早就不相信“闭门造车”了。中国汽车去年能卖成全球出口第一,凭的是啥?电池供应、智能座舱、低成本制造全套拉满,堪比“产业链复读机”,老外自家也搞不起。欧洲人也不是不上进,就是动能转不快,体制臃肿,创新和新势力的灵活劲真学不来,等他们下定决心“全面电动化”,再回头一看,国内早已经铺满街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中国企业千万不能“得瑟”得太早。第一,欧洲国家政策变来变去,什么关税壁垒、补贴歧视,这几年没少给国产车穿小鞋,号称保护本土制造业。今天你能挣钱,明天政策风一变,说不定成本就打回家。第二,品牌认知,说到底欧洲人骨子里还是看重自家老字号,对“新贵”照单全收的少。你现在卖出去的,大部分还真就是靠高性价比、配置逆天,但要从“便宜货”变“心头好”,品牌力至少还得熬几年。
再说,技术迭代太快。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这些东西咱们现在领先,但未来一旦没人管弯道,欧洲佬再一起来劲卷一波专利,说不定哪天直接“反超”。产品力不是一蹴而就,别觉得这局赢定了,就松懈下来。
那有人就问:这到底是哪家赢了?我倒觉得,此刻不是谁上谁下的那种“你死我活”局。中国车走向世界,是对百年汽车工业格局的大刷新;欧洲迎来挑战,也是倒逼自身进化和权力重塑。合作打磨供应链,共同奔赴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的大赛场,大家都在转型,旧势力和新势力各有优势,拼的是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对未来用户心智的把控。
这次慕尼黑,中国品牌敢于“叫板”欧洲三驾马车,BBA的阵地不是牢不可破,未来是一种流动的秩序。中国汽车人不再做“追赶者”,而是世界创新的规则参与者、甚至部分领域的制定者。咱们不仅要做全球工厂,还要做全球品牌,要做科创黑马、方案输出者甚至引导出行未来的那个人。一代人终将老去,但中国汽车工业活力正新,用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
说到底,这场车展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产业格局的重塑,也让我们冷静地看到自己的短板。风口来了,中国车厂别再怯场;危机逼近,欧洲老牌别再躺平。各自拼尽全力,最终让全球用户受益,这才是新秩序的意义。
所以,下次遇到谁拿欧洲车高大上的枪来压你,不用躲,只需自信地问一句,“你们电池谁造的?你们智驾是谁算法?”慢慢世界会明白,这个舞台上,中国汽车,已经不是配角。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