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秒造一辆车!日媒探秘小米汽车工厂:自动化碾压日本车企

2025年7月1日,日本《日经亚洲》记者实地探访小米北京亦庄超级工厂后,用“颠覆认知”形容这座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黑科技地标”。这座占地72万平方米的智能工厂,以每76秒下线一辆整车的效率,日产1000台汽车,更以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巨型压铸机等硬核技术,让传统汽车强国日本媒体直呼“中国制造已进入新次元”。

76秒下线奇迹:机器人接管90%工序

在小米工厂内,传统汽车流水线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1000台协作机器人与自动导引车(AGV)的“舞蹈”:AGV将冲压成型的巨型铝制车身部件精准运送至焊接工位,机械臂以0.1毫米级精度完成激光焊接,随后通过AI视觉系统检测漆面均匀度,最后由六轴机器人完成轮胎、座椅等总装。整个过程如智能手机制造般精密,仅需少量工程师在中央控制室监控数据流。

“我们和特斯拉是中国仅有的两家掌握9100吨巨型压铸技术的企业。”小米工厂负责人向日媒展示了一块重达86公斤的一体化压铸后地板——传统工艺需72个零件焊接840处,而压铸工艺仅需1个零件,生产时间缩短50%,车身刚性提升30%。这项技术使小米SU7在碰撞测试中取得超越德系豪华品牌的成绩。

日媒震撼实录:全球最大铝制机盖诞生

在冲压车间,日媒见证了全球汽车工业的里程碑:一块面积达3.11平方米的铝制机盖在7.5秒内完成5次冲压成型。这块将翼子板与机盖融为一体的部件,不仅减重27公斤提升续航,更将风阻系数降至0.195Cd,超越特斯拉Model S的0.208Cd。

“行业通用软件曾判定这种尺寸的铝件无法量产。”小米工程师透露,团队通过40轮次实验模具迭代,最终突破技术极限。更令日媒惊叹的是,冲压设备、模具、原材料三大核心环节均实现100%国产,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产能狂飙:二期工厂7月投产,年产能冲30万

面对YU7 SUV上市后3分钟20万订单的狂潮,小米正加速产能扩张。紧邻一期工厂的二期项目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7月试产、8月量产,初期月产能8000台,四季度将提升至2万台。两座工厂合计年产能达30万辆,但仍难满足市场需求——截至6月27日,YU7积压订单已超24万辆,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53-56周。

“APP显示的交付时间只是保守预估。”小米公关部负责人王化表示,参照SU7经验,通过双班倒和产线优化,实际交付周期可缩短40%-60%。更令行业紧张的是,小米已在规划第三座工厂,目标将年产能推至50万辆级。

中国智造冲击波:日本车企紧急组建考察团

小米的崛起正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数据显示,2025年6月小米交付量突破2.5万辆,超越极氪、理想等新势力,直逼特斯拉中国。其21.59万元起的定价策略,更迫使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降价至23.55万元。

“这不仅是产能竞赛,更是制造范式的革命。”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小米将智能手机领域的“硬件+软件+生态”模式移植到汽车工业,配合北京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万亿级政策扶持,正在构建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据悉,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已秘密组建百人考察团,计划8月赴华深度调研小米模式。

结语
当76秒下线一辆车的节奏从北京亦庄传向世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迈入“智造”深水区。小米用硬核技术证明:在智能电动时代,制造效率与用户体验正成为比续航里程更关键的竞争维度。这场由东方掀起的产业革命,或许才刚刚开始。

76秒造一辆车!日媒探秘小米汽车工厂:自动化碾压日本车企-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