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过smart精灵3,我琢磨出一个事儿:这车风评两极分化,一边倒地夸它灵巧,操控溜,恨不得封它个“都市游侠”;另一边又嫌它梆硬,颠簸,说开久了腰椎盘突出预警。这俩评价搁一块儿,你说奇不奇怪?
说实话,我之前也半信半疑。现在电车都铆足劲儿卷舒适,卷智能化,谁还死抱着操控不放啊?难不成smart精灵3要独树一帜,当电车里的“泥石流”?
撸完车之后,我大概摸清门道了。这车确实挺趁手的。四驱版,那功率,啧啧,一脚下去推背感十足,超车变道,小菜一碟。而且,它的转向手感也够意思,指哪儿打哪儿,路面反馈也清晰,开起来有那么点意思。哪怕是堵车,运动模式也不膈应,动力输出还算循序渐进,没那么神经质。
但槽点也来了。这底盘,那是真硬朗。过个减速垄,颠得我感觉魂儿都要飞了。路面稍有不平,屁股立马有感觉。你要是住在那种“搓板路”遍布的地方,开这车简直就是花钱找罪受。
这就抛出一个问题:咱们买车,图个啥?是沙发级的舒适,还是赛道级的操控?
消费者各有各的偏好。有人觉得,车嘛,就是个代步工具,安逸才是王道。有人觉得,开车是一种享受,操控好了才能玩得尽兴。Smart精灵3显然属于后者,它拿舒适性做了交换,换来了更棒的操控体验。
厂家肯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现在电车市场卷成啥样了,大家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卷舒适、卷智能,smart想出圈,就得玩点不一样的。而操控,恰恰是smart的看家本领。
当然,这种“硬派”驾驶感,肯定有人敬谢不敏。毕竟,现在大家压力山大,谁不想开个软糯的车放松一下呢?而且,这车后排空间局促,座椅也板正,长途旅行肯定够呛。
这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咱们非得追求“六边形战士”吗?
车市里琳琅满目,各有千秋。没有哪款车能讨好所有人。关键在于,你得门儿清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是舒适至上主义者,那smart精灵3可能跟你八字不合。但如果你是操控控,喜欢人车合一的感觉,那这车绝对能点燃你的驾驶激情。
其实,smart精灵3这种“瘸腿选手”式的定位,也反映了当下车市的一个苗头:厂家不再想着雨露均沾,而是瞄准某个细分领域,打造有辨识度的产品。
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好处是,消费者有了更多选项,能找到更对味儿的车。坏处是,厂家为了制造差异化,可能会牺牲一些基本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所以,买车前,千万要拎得清自己要啥。别随大流,也别被广告忽悠瘸了。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去试驾一番,亲自感受一下,看看这车是不是你的菜。
对了,听说smart后续还会祭出两门版车型。我个人还是挺期待的,毕竟,两门小钢炮才是smart的精髓啊!想想就带劲,到时候又能玩出什么花活儿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