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是于泊升、张雪、朱洪蕾和管悦。
在9月5日,2025年的齐鲁秋季车展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眼下汽车消费正迎来一场升级换代: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接过了买车的接力棒,成为市场的新生力量;自主品牌凭借技术创新和性价比优势,从曾经的“候补”位置,升到消费者心中的“首选”;同时,购车的考虑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基本的“代步工具”,而是逐渐注重“智能体验”和“品牌价值”的全面体验。
“Z世代”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推动购车市场的新生力量。
首次买车的年龄已经降到22岁了。
一踏入2025齐鲁秋季车展现场,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那股满满的“青春活力”迎面而来。
和过去不太一样,这次展台前问询的人群中,20到30岁的小伙子挺多的,甚至还有不少00后,都是在家长陪伴下认真比较车型参数,算是车展上的“新生一股力”。
此类场景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中国汽车市场“年轻化”趋势的缩影。《2025年哔哩哔哩汽车行业白皮书》指出,买车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实际拥有第一辆车的平均年龄已经降到30.5岁,00后还借助家庭条件,第一辆车的购买年龄降到22岁。这说明,很多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把买车列入了消费计划。
车展组委会的订车统计部门里,已经有不少订单是来自年轻一代买家的。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透露,有些00后客户目标挺清楚,提前在网上比较车型,到了现场就能迅速下单。
让人留意的是,年轻人的消费水平远比想象中强。一份白皮书里说,到目前为止,大约四分之一的90后和00后在首次买车时,愿意花20万元或者更多。这块价格区间其实已经接近一些传统豪华品牌的入门车型了,但越来越多年轻人还是选择把预算用在新能源车和自主品牌上。
周浩,24岁,济南人,他对于车子的设计、内饰以及智能配置挺在意的。跟品牌比起来,他更注重车辆的实用性和性价比,而不是光看牌子。
业内人士说,十年前,很多人觉得开什么合资车挺有面儿。这会儿,这种“品牌迷信”变成了“理智买车”,消费者更看重“实用性”的价值,愿意为了实际用处多掏点钱,而不再追求“品牌溢价”了。
得一个“智能出行伙伴”,真是挺不错的想法,这样出门儿也方便多了。
得一个“智能出行伙伴”,这玩意儿还真挺实用的,出门儿的时候挺方便的。
年轻一代的崛起,不光让买车的人年龄层发生了变化,还重新定义了市场的需求方向。
在车展现场,记者随意采访了几位30岁以下的购车者,发现他们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智能化”、“设计感”、“体验感”这些方面,至于传统的“动力参数”以及“品牌历史”反倒成了次要考虑的因素。
李明轩,25岁,说实在的,他对涡轮增压和自然吸气的区别搞不清楚,也懒得在意前驱后驱,只要语音助手能一听就明白他的指令,自动泊车能搞定老小区的狭窄车位就行。他的需求早就不止是代步那么简单,更把汽车当作一个“智能出行帮手”。
在年轻朋友中,这种想法可不止他一个人这么觉得。“智能语音助手、全景影像系统加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这些功能,成了吸引年轻人的关键因素。”理想汽车的一位销售经理说,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帮忙减少碳排放,还能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补贴和优惠,这无疑让年轻人更有动力去买车。
除了追求智能化,个性化也变成了年轻买家的核心需求。那些颜色鲜亮的车身、可以自由定制的内饰设计,总能吸引不少年轻人的注意。“我希望我的车能跟我的穿搭和生活方式搭上边,不想是那种一模一样的‘街车’。”23岁的上班族张萌说。
环保的理念也越来越影响年轻人的消费选择。记者了解到,他们不仅看中购置税全免的优惠政策,更觉得开新能源车代表着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李明轩说的这话,道出了年轻一代对“绿色消费”的认可。
国产品牌的崛起出乎意料,确实展现了一种“反攻”的势头。
从靠“价格战”到成“技术先锋”
如果说“Z世代”的出现是消费者数量上的变化,那么自主品牌的崛起则代表了中国车市质的飞跃。
9月5日,比亚迪展台前人流不断,前来咨询和看车的顾客接连不断。同样,吉利展台也人头攒动,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一位工作人员提到,这几天前来试车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冲着他们的性能而来的。像星越、银河这些车型,反响都挺热烈。“大多数消费者觉得我们的车在性能表现方面和其他品牌不相上下。”
不光比亚迪和吉利,长城、奇瑞、红旗这些展台前也聚满了不少买家。因为它们在技术创新和性能升级方面的表现挺亮眼,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
最近几年,自主品牌在技术开发上花了不少心思,特别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
媒体一说呀,中国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全球地位已经不用多说:L2级别的辅助驾驶普及率突破了50%,稳居世界第一,高速的NOA(自动导航驾驶)和城市NOA功能也在加快向更亲民的价格区间深入。
某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崛起,关键在于摆脱了以往那种靠低价比拼的老路,而是转向以技术为核心的“价值比拼”。在车展现场,记者注意到,消费者谈到自主品牌时,最常提到的还是“刀片电池”等核心技术。
济南的刘女士平时一直挺留意新能源车,这次来车展主要是对比亚迪几款车型有点兴趣。“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确实有优势,而且车的外观挺时尚,内饰配置也很丰富。”她还说,身边不少朋友都买了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反馈还挺不错,这也增强了她对自主品牌的信心。
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扩大,受消费者认可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据媒体报道,以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今年上半年总销量占比超过68%,稳坐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新能源板块的快速增长成了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
在工艺水平、配置丰富程度以及价格策略这三方面发力,实现突破。
自主品牌的“三重”套路吸引了不少粉丝。
除了在新能源技术方面不断进步,自主品牌在品质和性价比上加强了,结果也让消费者凭脚投票,支持得挺明显。
十年前,自主品牌还被贴上了做工粗糙、保值率低的标签。如今,车型的设计、内饰品质以及隔音效果已经和豪华品牌差不多了。在奇瑞展台上一位顾客感叹,坐进自主品牌的车里,第一感觉就是“这都不像十几万块的车”。
在工艺的细节处理和装配的质量方面,自主品牌已经不再是短板,内饰设计变得更为精致,车身制造工艺也更上一层楼,带给车主们更佳的驾乘感受。
在车展上,一位销售经理提到,“自主品牌在价格上也占优势。” 他说,消费者花得少一些,就能享受到更丰富的配置和更出色的驾驶感受,这让自主品牌在性价比方面挺有竞争力。
数据显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消费者的信任也在逐步增强。据媒体报道,像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这些品牌,上半年销量总和已经超过了68%,稳稳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位置。其中,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增长成了一个显著的共同点。
济南市民孙先生在车展上提到,之所以偏爱自主品牌,不光是因为它们的产品具备优势,还因为他想支持和信赖民族品牌。他说,随着咱们中国经济不断壮大,国际地位也节节上升,作为消费者,他挺愿意为自主品牌“打call”,表达对国产企业的支持。
业内专家提到,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品质改善、服务优化这些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大家都看在眼里。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心也逐渐增强,这是市场对它们不断进步的认可。未来,随着自主品牌不断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上的投入,有望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这位专家表示,所谓的“Z世代”引领消费潮流,以及自主品牌的崛起,都是中国汽车市场大变革的体现。现在的购车逻辑逐渐从“实用性”转向“体验感”,消费者的选择不再只看“价格”或者“品牌”,而是会综合考虑“技术水平、售后服务”以及“情感连接”等多个方面。
有新闻线索的小伙伴可以通过应用市场搜索下载“齐鲁壹点”APP,或者在微信里找“齐鲁壹点”小程序,咱们全省800名记者在这儿等着你提供线索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