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吹过头了?9个月过去,新势力年度目标仅4家完成超70%

小鹏汽车在2025年前9个月就卖出了31.3万辆,完成年度35万辆目标的89.5%,同比增长高达218%,这成绩让不少同行眼红。 为什么同样是新势力,小鹏能这么猛,而其他品牌连一半目标都还没达到? 大家有没有想过,定目标的时候是不是太乐观了?

吹牛吹过头了?9个月过去,新势力年度目标仅4家完成超70%-有驾

看看整体数据,2025年已经过去了9个月,也就是75%的时间,但16家主要新势力车企中,只有4家完成率超过70%。 小鹏、零跑、小米和魏牌算是跑在了前面,而理想、蔚来、鸿蒙智行这些曾经的风云人物,现在完成率还不到50%。 时间不等人,剩下三个月能翻盘吗?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去年各家车企制定2025年目标时,个个信心爆棚。 零跑定了50万辆,小米35万辆,理想最初甚至喊出70万辆。 但现实是,9个月过去,零跑卖了39.6万辆,完成79.1%;小米25万辆,完成71.4%;理想却只卖了29.7万辆,完成率46.4%。 差距这么大,问题出在哪儿?

吹牛吹过头了?9个月过去,新势力年度目标仅4家完成超70%-有驾

小鹏的成功不是偶然。 MONA M03系列成了爆款,上市后累计交付超18万辆,连续13个月月销破万。 9月份单月交付量冲到41581辆,创下历史新高。 何小鹏在内部会议上强调,先做好产品再谈目标,这种务实打法显然奏效了。 其他车企是不是也该学学,别光顾着喊口号?

零跑更是黑马,前9个月销量39.6万辆,同比增长128.8%,完成率79.1%。 更吓人的是,9月份零跑卖了66657辆,直接刷新了中国新势力的月交付纪录。 零跑已经连续七个月稳坐新势力销冠,为了冲年度目标,第四季度还要推出新车型Lafa5和旗舰平台。 势头这么猛,其他品牌怎么跟?

吹牛吹过头了?9个月过去,新势力年度目标仅4家完成超70%-有驾

小米汽车虽然才起步,但生态优势明显。 前9个月交付25万辆,完成71.4%,还有超过10万辆订单等着交付。 产能爬坡是关键,9月份小米交了4万多辆,如果保持这个节奏,超额完成目标轻轻松松。 但小米的挑战在于,如何把手机用户的忠诚度转化到汽车上? 这点其他品牌可学不来。

魏牌目标定得低,8-10万辆,按8万辆算,前9个月完成6.4万辆,完成度80%。 最后三个月卖1.6万辆,看起来不难。 但魏牌的问题可能是品牌声量不够,相比小鹏、零跑,讨论度低很多。 目标低完成率高,到底是谨慎还是保守?

吹牛吹过头了?9个月过去,新势力年度目标仅4家完成超70%-有驾

反过来看落后者,理想汽车成了唯一负增长的品牌,前9个月销量29.7万辆,同比下降13.1%。 理想年初把目标从70万辆下调到64万辆,但还是差得远。 细分市场上,理想在20万元以上SUV超过了特斯拉,但整体下滑明显。 产品线调整慢,竞争加剧,理想是不是有点掉队了?

鸿蒙智行更惨,年度目标100万辆,前9个月只卖了34.4万辆,完成率34.4%。 渠道是硬伤,门店才800多家,比理想少一半,比小鹏少三分之一。 三四线城市用户想试驾都找不到地方,这种“最后一公里”问题直接卡住了脖子。 目标定得高,基础没打好,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蔚来靠三大品牌协同,蔚来、乐道和萤火虫一起上阵,前9个月总销量20.1万辆,完成率45.7%。 但三个品牌内部竞争,资源分散,反而没形成合力。 蔚来瞄准20万到50万全价格带,摊子铺太大,结果每个区间都没吃透。 战略冒进,代价不小。

深蓝、极氪、岚图这些品牌,完成率都在40%左右徘徊。 深蓝前9个月销量没公布具体数字,但机构数据显示离目标差得远。 极氪年初目标32万辆,实际可能不到15万辆。 岚图目标20万辆,现在估计才8万多辆。 这些品牌缺的不是野心,而是爆款产品和渠道支撑。

行业数据指出,2025年1-9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35%,但市场分化加剧。 头部品牌吃掉了大部分增量,中部品牌挣扎,尾部品牌可能被洗牌。 价格战频繁,但光靠降价能救场吗? 北方工业大学的研究员张翔说,新能源汽车正在决定行业分化走向,这话一点不假。

小鹏的MONA M03为什么能成爆款? 定位精准,10-15万区间,年轻用户买单。 零跑靠性价比和快速迭代,车型覆盖从小型车到SUV。 小米玩生态引流,粉丝经济效应强。 魏牌则深耕细分市场,不求大而全。 成功案例背后,都是战略聚焦在起作用。

理想的困境在哪? 产品更新慢,L系列面临竞品挤压,纯电布局滞后。 鸿蒙智行渠道不足,但华为赋能的技术优势没完全转化。 蔚来多品牌战略内耗,乐道和萤火虫还没形成规模。 问题各不同,但根源都是目标与能力不匹配。

截至9月底,新势力总销量排名中,零跑、小鹏、小米位居前三。 传统车企转型的新能源品牌,如比亚迪、长安,表现更稳。 但新势力内部,差距拉大。 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品牌已内部调整目标,只是没公开。 死要面子活受罪?

消费者反馈也影响销量。 社交媒体上,小鹏MONA M03的用户好评多,续航和智能驾驶受认可。 零跑的车主吐槽少,性价比口碑好。 理想车主则抱怨产品迭代快,老车主感觉被背刺。 口碑传播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关键。

产能也是大问题。 小米因为产能爬坡,订单积压。 零跑工厂满负荷运转,还计划扩产。 但理想、蔚来产能利用率不足,生产线空闲多。 供应链管理差距明显,芯片、电池成本波动,头部品牌抗风险能力强,尾部品牌可能断供。

政策环境在变,2025年补贴退坡,但充电设施加速普及。 一线城市充电桩覆盖率超80%,三四线还在追赶。 基础设施不均衡,影响用户购买决策。 鸿蒙智行渠道弱,可能错失下沉市场机会。

资本市场反应直接。 小鹏、零跑股价相对稳定,小米汽车概念受热捧。 理想股价下跌,蔚来融资压力大。 投资人对完成率低的品牌信心不足,融资难度加大,形成恶性循环。

行业会议上传出声音,车企开始反思目标设定。 某品牌高管私下说,“明年不能再吹牛了,差一点还好,差太多脸疼。 ”但公开场合,多数品牌仍嘴硬,坚持原目标。 最后三个月,会不会有奇迹?

数据不会骗人。 1-9月,小鹏月均卖3.48万辆,零跑月均4.4万辆,小米月均2.78万辆。 理想月均3.3万辆,但目标高,均摊下来每月要卖7万多辆才能达标。 数学上就不可能了。 鸿蒙智行月均3.82万辆,离月均11万辆的目标差太远。

产品矩阵对比,小鹏有MONA系列走量,零跑车型多,小米靠首款车打天下。 理想依赖SUV,蔚来铺全系列。 单一产品线风险大,多元产品线管理难。 平衡点在哪? 没人敢说准。

销售策略差异也大。 小鹏直营+代理混合,零跑侧重性价比,小米线上预售火爆。 理想靠家庭用户定位,蔚来玩用户社群。 但策略再花哨,交付不了车都白搭。

9月份数据刚出,零跑6.6万辆,小鹏4.1万辆,小米4万辆,理想可能不到3万辆。 月度波动看出趋势,头部品牌稳中有升,尾部品牌增长乏力。 金九银十旺季,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

专家分析,2025年新势力淘汰赛加速。 完成率高的品牌,现金流健康,研发投入大。 完成率低的品牌,可能裁员减产。 行业洗牌无声无息进行中,用户买车时更挑品牌,怕买了倒闭企业的车。

社交媒体上,话题新势力年度目标完成率热度高。 网友吐槽:“理想吹牛翻车了”“小米真香”“零跑闷声发大财”。 讨论焦点是,车企该不该高调定目标? 有的说目标激励团队,有的说务实才是王道。

经销商反馈,小鹏、零跑的车好卖,库存周转快。 理想、蔚来的车压库多,优惠加大也难清。 渠道信心受影响,有的经销商开始转投头部品牌。 渠道反哺销量,恶性循环难破。

供应链伙伴透露,电池供应商优先保障小鹏、零跑订单,理想、蔚来的订单被推迟。 产业链资源向头部集中,弱者更弱。 这局面,年初谁能料到?

区域市场差异明显。 广东、浙江等地,小鹏、零跑市占率高。 北京、上海,理想、蔚来还有优势。 但下沉市场,性价比品牌吃香。 鸿蒙智行缺渠道,直接丢了下沉蛋糕。

用户调研显示,购车决策中,品牌可靠性权重升高。 完成率高的品牌,用户觉得靠谱。 完成率低的,用户担心售后。 口碑效应滚雪球,头部品牌受益。

行业活动上,车企高管避谈目标完成率,转而强调技术突破。 比如理想谈纯电进展,蔚来说电池创新。 但用户只关心:车能不能按时交付? 问题能不能解决?

媒体追踪发现,部分品牌已悄悄调整下半年策略。 理想加大促销,蔚来加速渠道下沉,鸿蒙智行开新店。 但三个月补半年缺口,概率多大? 数学老师都摇头。

数据分析机构指出,1-9月新势力总销量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约30%,但内部份额重构。 零跑份额升至8%,小鹏7%,小米5%。 理想从10%跌到6%,蔚来稳在4%。 份额变化反映用户用脚投票。

技术层面,智能驾驶和续航成竞争焦点。 小鹏XNGP受好评,零跑成本控制强,小米生态整合好。 理想智驾更新慢,蔚来换电模式重资产。 技术差距拉大销量差距。

产能规划对比,小鹏工厂扩产顺利,零跑第二工厂投产,小米自建工厂进度快。 理想产能闲置,蔚来代工模式效率低。 重资产投入的头部品牌,长期优势明显。

员工爆料,完成率高的品牌士气旺,奖金丰厚。 完成率低的品牌,内部焦虑,裁员传闻不断。 人才向头部流动,进一步加剧分化。

消费者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质量投诉中,尾部品牌占比升高。 交付压力大,品控放松,问题车流出。 口碑下滑,销量更难提升。

行业论坛上,经销商讨论热点是“该代理哪个品牌”。 小鹏、零跑成香饽饽,理想、蔚来遭冷遇。 渠道选择影响终端曝光,又一个循环。

政策动向方面,碳排放考核加严,车企压力大。 但完成率高的品牌,双积分富裕,可出售获利。 完成率低的品牌,可能买积分度日。 政策红利只给准备好人。

国际对比,中国新势力销量已超部分国际品牌,但稳定性差。 特斯拉全球稳,中国新势力内卷狠。 出海成新出路,但零跑、小鹏海外刚起步,理想、蔚来重心还在国内。

用户社群活跃度,蔚来依旧领先,但转化率下降。 小鹏、小米社群增长快,线下活动多。 社群运营能否救销量? 数据说不一定。

金融层面,银行授信向头部品牌倾斜。 小鹏、零跑融资成本低,理想、蔚来发债利率高。 资金成本影响定价策略,又反噬销量。

二手车市场,新势力保值率分化。 小鹏、零跑保值率稳,理想、蔚来下跌快。 用户购车时考虑残值,头部品牌再加分。

行业峰会上,大佬演讲避重就轻。 何小鹏谈产品,李想谈愿景,李斌谈用户。 但台下观众只问:年底能完成目标吗? 尴尬沉默多。

网友戏称:“2025年是新势力吹牛检验年。 ”数据透明,吹没吹牛,一算便知。 最后三个月,还有变数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