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月,各家车厂搞新车发布,阵仗堪比宫斗剧。今儿个L6横空出世,明儿个N7重磅登场,个个铆足了劲,恨不得把“独步天下”几个字錾在脑门上。颜值,性能,好似哪家没藏着掖着点儿绝活似的。可这回智己L6的试驾,朋友圈里喧嚣尘上的,不是零百加速,也不是续航里程,反倒是座椅和天窗,着实令人诧异。
新车嘛,赏心悦目是门槛。可当下这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单靠一副好皮囊恐怕难以为继。智己L6这回似乎另辟蹊径,在“身心愉悦”上做。遮阳天幕能在毫秒间切换为透亮模式,贝果座椅软硬适调,副驾能一键切换“美人榻”,后排还能享受泰式推拿般的待遇……这哪是车啊,简直是移动的奢享行宫。
然鹅,且慢。汽车的硬核竞争力,果真只是舒适吗?抑或,我们对于“良驹”的评判标准,正在悄然迭代?
先说说这“身心愉悦”。驾车的初衷为何?往昔,是为了代步,解决从甲地到乙地的问题。眼下呢?拥堵的交通让人心生倦意,996的劳碌让人只想躺平,汽车逐渐沦为不少人的移动栖息地。于是乎,舒适性便被推到了聚光灯下。试想一下,在寸步难行的车流中,能慵懒地享受按摩,总比僵硬地端坐强多了吧?
但事情远非表面这般简单。车企重金押注舒适性,一方面是投其所好,迎合市场诉求,另一方面,或许也是一种“避实击虚”的策略。毕竟,在自动驾驶、芯片技术这些硬碰硬的竞技场上,一时三刻难以后来居上,倒不如另辟蹊径,从“软实力”切入,亦能攫取一方市场。
当然,亦有人认为,这无非是“消费主义的糖衣炮弹”。车是用来驰骋的,不是用来享乐的。把车打造得如同SPA会所,是否有些舍本逐末?再者,这些琳琅满目的功能,最终的利用率又有几何?会不会沦为厂商的宣传噱头,徒增谈资?
平心而论,这两种论调皆有其道理。症结在于,我们对汽车的诉求,早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代步工具”了。它承载了更多的情感寄托、社交属性,乃至自我表达。看看那些改装车、定制车,哪个不是车主个性的外延?
更深维度地剖析,这种对“安逸”的渴求,也映射出当下社会的一种普遍性焦灼。生活节拍飞速,压力山大,人们渴望在逼仄的空间里,寻觅更多的释压和慰藉。而汽车,恰好化身为这样一个可以暂时遁世的场所。
不过,当我们惯性地将症结归咎于“生活压力山大”时,是否忽视了更为深层的问题?譬如,为何非得996?为何不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为何不能有更多机会去放松身心?
或许,我们真正渴求的,并非一辆能提供SPA按摩的车,而是一种更为健康、更为平衡的生活方式。与其把希望寄托于车内的须臾欢愉,不如尝试革新生活本身。
视线重回智己L6。它究竟是不是一款好车,见仁见智,各有评判。但它所引发的关于“汽车的本义”和“生活的真谛”的思辨,却值得我们正襟危坐,认真考量。
倘若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把汽车当成逃离现世的避风良港,而是真正享受驾驭的乐趣,或许,这才是汽车的题中应有之义。就好像,如果生活本身已足够明媚,我们又何必执念于车内的泰式推拿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