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如今这买车的事儿,到底图个啥?图省心、图面子、图省油,还是图一个智能点的驾驶体验?咱们8月轿车销量榜一出来,心里也咯噔一下,比亚迪不再是头名了,新能源车把前三名全占了,轩逸挤进了第四。这数据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东西。
首先我就想问一句,新能源车为啥能一骑绝尘?是不是因为补贴?是不是因为油价贵?还是说,咱们这代人买车的标准,跟上一代早就不一样了?30年前,家里谁有一台桑塔纳,那是走亲戚都倍儿有面子。有钱人家再往上追求下,瞄准奥迪A6、宝马5系。可你看现在的榜单,新能源车成了“标配”,燃油车只能凉快一边坐着,轮到轩逸也就是第四的位置,这背后的社会心理变化值得细品。
我身边不少朋友买车,都不再死磕那几个“大屁股”油车,反倒是一众新能源小车、微车在朋友圈里晒得欢。你说这是不是车子本身变了?更多的是,人变了,消费观也变了。9万辆的月销,前三名全新能源,这阵势搁五年前谁敢想?
你再看具体数字,星愿、宏光MINIEV竟然把冠军和亚军包圆,一个月能卖四五万台。你要是回头问咱们爸妈,买这么个小电驴似的小车干啥?他们绝对不明白。可对现在年轻人来说,这玩意上班买菜、城市通勤妥妥够用,成了刚需“代步神器”。再加上油价一天一个价,停车费、拥堵费一样没落下,买辆小电车图什么?图省心、图自由!
更值得琢磨的是,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才7万多块的起步价,单月销量也能排第三。这是告诉我们:大家还是更在乎性价比。新能源车已经不是那个花里胡哨、高不可攀的玩意了。甚至,海豹06、秦L、海鸥这些“兄弟们”,也都破了两万辆大关。电动化浪潮下,用户变聪明了,更在乎每一分钱花的值不值。谁的续航靠谱、性价比高、保养省心,谁就能笑到最后。
那燃油车呢?早期的王者,还能翻身吗? 轩逸一个月还能卖到两万七,在燃油阵营里依然领跑。其余的朗逸、速腾,以及中型的帕萨特、迈腾、凯美瑞,这些“老面孔”还坚持着阵地,但打下来的“地盘”越来越窄了。这不是车不好,而是时代变了。车圈里的“老炮”不再是全民追捧的对象,现在抢戏的,是那些花小钱、用起来方便,甚至省着点地方的电动小车。你要说燃油车一点市场没了,那也不是实话,毕竟有些保守派还信赖这套系统,但整体趋势已经挡不住。
有意思的是小米SU7,曾经风头无两,现在月销量掉到两万辆以内。 你品一品这里头的意味:新势力车企想要从网红变常青树,难,太难了。消费者新鲜劲儿过了,就会回归理性,产品得有硬实力撑场子。所以小米SU7卖得再好,也要被现实“拉回地面”。反观特斯拉MODEL 3,起起伏伏那么多年了,还是能稳稳爬回一万七八,这就叫品牌底蕴和产品成熟度。
再抬头看看豪华品牌这块。奥迪A6L还能破万辆,奔奔驰E级、宝马5系分别跌到八千上下。往个十年前,这些数字怕是要让人笑掉大牙。宝马3系、奔驰C级、奥迪A4L这些曾经斩获年轻白领的座驾,如今也基本“泯然众人矣”。这不是哪个品牌掉链子,是因为有了更多可选择的、适合新一代的新能源产品,原来由一部分人买单的“面子工程”,正在快速被“实用主义”瓦解。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城市中产,炫耀的方式早就变了,也许买台最适合自己生活、最省事的代步车,比死磕BBA更讲究点实际。
再往下看,自主品牌里还有点亮点。长安逸动、奇瑞艾瑞泽、红旗H5,销量都破了万。你要说中国汽车没变,真是冤枉人家。以前咱们说买自主就图便宜,如今“第一梯队”都脱胎换骨,整天在设计、动力、智能化上卷,你要是只会讲低价,人家真不爱听。但掏钱的那一刻,消费者还是务实的——谁性价比高、口碑好、维护不操心,谁就能迈过那一万的大门槛。
反倒是日系车这边“压力山大”,卡罗拉都没能进前三十,雷凌干脆排到九十多名。你对比下2010年—那个时候卡罗拉可是“全球销量冠军”的存在。现在,大家更敢于尝试新鲜,也更理性挑选。你不能总靠一套动力总成卖十年不变,时代早换台了。
还有一点让我琢磨的是,为什么同样入围榜单,有的车能月销两三万甚至翻倍,有些死活上不去?我觉得,一方面,和产品定位有直接关系——不是谁都要大空间和高动力。更多的人更看重便宜、好开、方便停,还能连个手机,控制空调查电量这种智能体验。再者,车企的品牌形象和售后服务,逐渐变成决定性因素。谁对后续服务不上心、维修保养贵、周边资源不完善,等于自己切断了路。
那你说,“新能源霸榜”这事能持续多久?这我不好下定论。但是,从眼下的大趋势来看,如果技术进步能跟得上,配套设施能更上一个台阶,综合性价比一直压着油车打,新能源的头把交椅,短时间内很难被撼动。除非油价崩盘,除非油车技术有质变,可这种可能,放在今天的现实里,看着跟中彩票差不多。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这到底是社会进步了,消费观变了,还是咱们越来越现实了?以前提车子,那是“家当”、是“牌面”。现在是价格、使用成本、便利、配置、运营维度齐头并进。 新能源车热销,看似技术胜利,本质是更懂人性——便宜点、好开点、便捷点,当然,还要贴合咱们的实际需求。每一项优势,都是在“戳中”用户的痛点。
最后说说感受。我觉得这个榜单能说明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对新技术的包容和接受能力已经很强了;比如“品牌溢价”渐渐变得没那么重要了,购车这事儿,变得越来越理性和实际。但也不要高兴太早,电动车时代同样会有新的问题要解决。比如后续电池寿命,比如二手市场,比如充电设施密度,都可能影响下一步的销量格局。
车市无常,但趋势已现。你今天不关注新能源,不代表明年你不买,用不了几年,家家户户都得“触电”一下。轿车榜单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是一个社会选择的缩影。拥抱变化,理解用户,顺应潮流——这才是这个市场真正的赢家。
你怎么看?你会选电车还是油车,你是图啥?你怎么看榜单上的变化,欢迎你也讲讲——毕竟,每个人的答案里,都有一份属于这个时代的注脚。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