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月深夜充电站,Model Y车主盯着我的别克E5看了三分钟,丢下一句话扭头就走了
服务区的充电桩旁边,那哥们抽完一根烟回来,我这边电量已经从18%跳到63%。他凑过来瞅了眼屏幕上的充电曲线,眉头皱了皱,嘴里嘀咕着“这个速度有点不对劲啊”,然后若有所思地回到自己车里。临走前他摇下车窗问了句:“合资也开始动真格了?”我没搭话,只是笑了笑。这种场景,过去半年遇到过不止一次。
去年下半年看到E5上市,十四万多的价格配620公里续航,说实话我当时是不信的。专门找了个周末去4S店,想看看这车到底玩的什么套路。结果那销售倒是爽快,直接把试驾车钥匙塞我手上:“开两天,充电桩随便用,不满意就还回来。”
续航这个事儿,得分情况讲
头两周正好赶上北京最冷的时候,我专门挑早上开,想试试低温到底掉电掉成什么样。从顺义到房山来回跑了一趟,表显续航和实际里程差了大概15%左右。这个数字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但比起某些自主品牌冬天直接腰斩的情况,已经算得上老实了。
快充这块倒是给了我点惊喜。上次在服务区,旁边一台挂着绿牌的国产车,车主抽根烟的工夫,我这边已经充了快50%。后来琢磨了一下,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在温控上确实花了心思,不然解释不通这个充电曲线。
底盘调校有点意思
妙峰山那十八盘开过两次,连续过弯的时候车身侧倾压得挺住,副驾的媳妇儿难得没喊难受。回来翻了翻配置表,CDC减震、五连杆悬挂这些东西,以前都是二三十万车上才见得到的配置。
动力响应没啥好说的,电车的通病——踩就完了。单踏板模式我摸索了好几天,调到中等回收强度之后,市区跟车基本不用碰刹车。这种开法需要点时间适应,性子急的人估计前几天会骂娘。
那块大屏有点门道
30英寸的曲面屏刚开始看着挺夸张,用了两个月发现是真方便。导航、音乐、空调,基本上动动嘴就行,识别率比我之前开的那台车强不少。有次副驾朋友自己叫语音助手查餐厅,我这边导航还在正常播报,互不打架,这个细节设计还算用心。
不过这套系统偶尔也会犯二。上周让它打开天窗,结果给我放了首《打开天窗说亮话》。车里几个人当时都笑了,但这种小毛病反而让人觉得这车还挺有意思。
空间够用就行
后排坐三个成年人不挤,我一米七八坐后面翘二郎腿没问题。后备厢装过两次家具,再加上前面那个小储物格,日常用足够了。那个宣传的零重力座椅,我试过几次午睡,舒服是舒服,但也没到吹的那个程度。
方向盘加热和座椅通风这些配置倒是都有,去年夏天跑长途,座椅通风确实救了我好几回。不然腰上那汗湿透的感觉,开过车的都知道有多难受。
算算这笔账
十四万多落地一台合资纯电SUV,放两年前根本不敢想。现在国产新势力卷成那样,合资不降价就是等死。但话说回来,这车的制造工艺和品控,比某些新势力确实让人踏实点。至少我这半年没进过售后,连个故障灯都没亮过。
当然,这车也不是没毛病。隔音虽然还行,但高速风噪比豪华品牌还是差一截。智能驾驶辅助我基本没用过,主要是高速上不敢完全撒手,这东西还得慢慢建立信任感。
开了大半年,我对E5的看法大概就是:它或许不是最激进的那个,但胜在均衡。就像销售当初说的那句话——“这车适合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现在回头看,这话倒也在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