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智能汽车大潮才刚刚开始,问题来了,这波智能究竟能有多深,能把谁卷进来?8万多块钱的荣威M7 DMH,突然把这事抬到了新高度——你说的「大模型」、「深度思考」、「云端NLP」一股脑全砸进车里了,还真不是随便喊的口号。这事到底是点科技秀,还是改变了我们的用车生活?今天咱们整个大白话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人买车,尤其10万块左右这档,其实要求没那么玄乎——省油、耐用、不磕碜,偶尔来点新鲜玩意就能在亲戚朋友面前嘚瑟两句了。可现在荣威突然搞了个大动作,让台下的观众都直呼「卧槽」,这时我就乐了:到底值不值?到底比友商能强哪去?是不是AI汽车就得从此这样整?
身边好多人都有过这种尴尬的车机对话体验:你喊一句「调高点温度」,语音助手死活不明白,必须得说标准话「空调温度调至24度」才动弹。有时跟聊天机器人似的,想多聊两句都觉得自个像个傻子。这背后其实是车内智能的本质短板,逻辑就是只会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而现在荣威M7 DMH首发豆包大模型,说要做「深度语义理解」、「复杂控车能力」——这听着都高大上,实际上就是让机器不再变傻,能像人一样听懂话。
再举个例子,你上车说「帮我哄孩子睡觉」,一般的车机可能让你重新组织一句「播放睡前故事」勉强应付,而荣威这台直接懂了——调温、关窗、降低音量、播放故事一条龙,自信得不行。这时候问题又来了,这玩意靠的真的是大模型这么简单?还是说背后有啥大布局?
别把一切都怪在「大模型」头上,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得靠硬件、系统、平台全局联动才行,SOA架构可不是摇号分的。这是相当于把车的神经线都拉齐了,哪里要发号施令,哪里就接指令响应。以前车像是老国营厂,哪个零件干啥得拍桌敲杯,如今全变成数据高速路,一声令下,各头反应速度飙升,灵活得跟猴似的。荣威说自家接口开放得比谁都多,300多个车控能力随便调用,大模型在里头才算有发挥空间,不然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然,这种架构的意义不光是对厂商技术的考验,更本质的,其实是开启了车「软件化」的新时代。这就像咱们的手机,你能不断装新软件、解锁新功能,不仅因为芯片快,而是真正运行着支持各种app的操作系统。荣威整的SOA,也是让车变成了「能随时长新脑袋的活物」,不光开起来悦心,坐在里头每次都能有点新感觉。
说到体验,咱们都得承认,10万级家轿市场,用户真心没必要凡事争顶配性能,大家更想要省事省心。可惜过去厂商都热衷在动力、油耗、外形这些肉眼能见上花心思,车机智能就是个点缀。而荣威这回反其道而行,把「智能」变成了主角,把深度大模型这种本就该进「旗舰」「高配」的技能先下放平民,这叫不叫「科技平权」?这口气说出口,哪怕本来没那么大AI需求的人,一看身边人体验了,怕是也得嘚瑟一把。
这儿就得反问一句,AI大模型这些东西,是噱头还是刚需?按我看,这玩意说实话,不是现在你一天用八百回,但等大家用惯了,也没人愿意回头过苦日子。你要是一开始就体验了「车懂你」,谁还乐意天天背车机暗号?更何况,眼瞅着以后智能化会成为决定你换不换车的理由,荣威把门槛再往下压,不出意外,真的是个拐点。
停下面子上的炫技,底子才是真硬核。所有自动化,所有动嘴皮子的操作,如果没有开放接口,没有抽象好的架构,其实大模型就是个初中生,顶多比过去聪明点,没法耍花活。这就好比有了再牛的外脑,身体传不上去信号,全白搭。荣威坚持搞「底层开放」,让车内所有能动弹的零件都能被AI调动,这才是稳打稳扎。别家友商有些也吹AI,但底层没打通,最后都是搞文字游戏。
有人说,这不就是堆料,堆到你家,我还不是开着就是了。可你仔细琢磨,堆料能堆出每次驾驶的新鲜感吗?堆料能让技术红利下沉到10万?堆料哪天不是厂商的小算盘?要让普通人能花小价钱,体验新智能,这背后得有多大决心?这种变化很可能是「用户需求往前推着走,行业技术也得跟着跑」,你丫要是不进化,很快就被淘汰。
到这你可能有点明白了,这波智能座舱,不只是一个大模型拉开差距,更是厂商能力的全面体现。以前「车等你去适应」,现在是「车主动理解你」,偶尔小错误都能包容,体验拉到了人性化。你说想去哪玩、路上堵不堵,甚至就想着今天情绪不好想听段单口相声,这些东西慢慢全都能无缝衔接。你不用再学一堆死板指令,汽车会随时进化,懂得更多。
咱中国人最讲实惠,科技红利最怕上头一拍板定调自己玩,老百姓干瞪眼。荣威M7 DMH现在是主动打破定价天花板,让「智能」成了每个人随手可得的体验,这里外里到底要多良心?以后再遇到什么操作不通、不顺溜、不智能,消费者也许更难妥协了。只要有了这个「底线」,行业就别想再蒙混过关。
回过头来看,这场名为「智能家轿拐点」的革命,重点不是那个大模型一夜之间多聪明,而是:「你有没有让老百姓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厂商愿不愿在平价车上也铺开底层架构进步,能不能让开发者和消费者随时获得进化的体验。这才是真正的基本盘。不是每个品牌都能下这份决心,更多还是拼方案,要么就是嘴上说说,实际体验可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每次「首发大模型」、「AI带动汽车革命」的口号背后,都得扒一扒这是不是架构级的突破,要不要老百姓真能用上。荣威的这一步,也许会让同行晚上睡不着觉:谁还能装死几年?下一个十年,「开卷」也许更狠,甚至到最后比的不是参数配置,而是谁能让智能成为标配、体验为王。
说到底,智能车究竟得有多聪明,才够用?要我说,这玩意和人一样——再聪明不是夸夸其谈,是得懂你的话,会用你的习惯,时刻贴着你生活。荣威M7 DMH这类新势力,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人工智能不再玩票,也不是烧钱打广告,而是真刀真枪落地到每一台普通人的车里。聪明点,其实就多点人情味。
别看今天轰轰烈烈的发布会,明天你再试试别的品牌,就能明白什么叫「带动潮流」。用户用上了新鲜好东西,别的厂商就得学着卷进来。下一个五年,中国家用车如果全都能智能进化一轮,谁说不是因为这种「大模型下放」挑起整个浪?你要问我怎么看,答案其实很简单:只要谁能让老百姓都用上聪明放心的好车,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咱们不是在等一个更「高端」的AI,而是在等一个把便民、易用、实在三个词真正落地的车。荣威这步棋,花多大力气,能不能让别人跟着,才是这行业下半场最大的悬念。下一个转角,智能汽车到底会卷到什么程度?咱们拭目以待。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