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欧洲首超特斯拉,中国车企出海进行时

本土市场竞争白热化,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作者 | 阿超

央视新闻今日报道,比亚迪4月份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达7231辆。此前连续领先的特斯拉四月份销量7165辆,跌幅高达49%。

这不仅是比亚迪自身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战略的一个高光时刻。

5月23日,亚洲首位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冠军赵心童成为比亚迪冠军形象大使。

更早一些5月15日,比亚迪宣布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早在去年12月,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建设其首个欧洲电动车制造工厂,成为首家在欧洲设立生产基地的中国车企。

比亚迪并非中国车企出海的个例,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近年来也纷纷加码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此前,小米汽车也表示计划于2027年进军海外市场。

为何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纷纷加码海外市场?又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果呢?

01.

为何中国车企纷纷加码出海?

比亚迪的成功并非孤例。从2023年开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重视海外市场。长城、上汽、吉利、奇瑞、蔚来、小鹏、零跑等品牌纷纷“扬帆”,在全球开疆拓土。这背后,既有外部机遇的吸引,也有内部压力的驱动。

本土市场竞争白热化,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贴逐步退坡,中国本土市场进入了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深水区。虽然整体销量仍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在主流价格带(10万~25万元)区域,车企之间的竞争可谓惨烈,动辄就是“价格战”、“贴钱卖”。

🔺理想汽车

大量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将毛利压到个位数甚至亏损运营。一些头部企业依靠技术和规模效应还能维持运转,中小车企则几乎被逼至“生死边缘”,造车新势力中仅有理想、零跑等实现了盈利。这一市场生态促使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出海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

海外市场增长空间广阔,盈利能力更高

相较于国内的内卷局面,海外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尚未饱和,成长空间巨大。例如,拉美、东南亚、中东和东欧地区对新能源车型需求快速增长,但本土汽车工业不发达,正是中国车企施展拳脚的理想战场。

此外,从利润率来看,许多海外市场的产品单车售价和毛利远高于国内。例如比亚迪Atto 3在欧洲市场售价为3.8万欧元起(约合人民币30万元),而该车型在中国的售价仅为13万至15万元,价格相差近一倍。在不同行政税负结构下,车企在海外的净利润率往往更可观。

品牌全球化战略,提升长期竞争力

过去中国汽车品牌长期依赖国内市场,在全球品牌影响力上略显不足。而在产业全球化的新阶段,品牌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已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借助“出海”战略,不仅可以提升品牌认知度,也能参与到全球产业链的价值创造中。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将帮助中国车企在未来产业整合潮中站稳脚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02.

比亚迪:乘风破浪的先锋者

比亚迪这几年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用攻城略地来形容并不为过。尤其是进入2024年以来,其出海战略明显提速。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以21.4万辆的海外出口量,同比增长高达117.27%的成绩,成功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巴西、意大利、英国等七个国家和地区摘得销量冠军。

今年4月份,比亚迪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更是首次超越特斯拉,达7231辆。此前连续领先的特斯拉四月份销量7165辆,跌幅高达49%。

比亚迪海外销量增长迅速的背后是长期的海外布局战略的结果。

5月23日,比亚迪宣布亚洲首位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冠军赵心童成为比亚迪冠军形象大使。此举也被认为是比亚迪利用斯诺克在欧洲的影响力进一步加码欧洲市场的重要举措。

🔺比亚迪欧洲总部

5月15日,比亚迪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欧洲总部官宣仪式,欧洲总部正式落户匈牙利,比亚迪欧洲总部选址布达佩斯第11区,毗邻多瑙河,坐拥交通枢纽与产业集群优势,承载销售与售后、车辆认证及测试、车型本地化设计与功能开发三大核心职能,并将为当地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

自2023年起,该公司相继在泰国、巴西、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启动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建设,进一步缩短供应链周期、避免贸易壁垒,增强本地市场响应能力。

匈牙利:首个欧洲工厂

2024年12月,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建设其首个欧洲电动车制造工厂,成为首家在欧洲设立生产基地的中国车企。该工厂的建立标志着比亚迪在欧洲市场本地化生产的重要一步。

巴西:南美生产中心

比亚迪正在巴西建设工厂,计划将其打造为南美市场的生产中心。该工厂将生产包括海鸥和宋Pro在内的多款车型,预计将于2025年初投产。

泰国:东南亚制造基地

比亚迪在泰国罗勇府建设的工厂已于2024年7月竣工,成为其在东南亚的重要制造基地。该工厂主要生产元PLUS等车型,满足泰国及周边市场的需求。

土耳其:拓展欧洲市场

2024年7月8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土耳其新建工厂,进一步拓展其在欧洲市场的生产布局。

印尼:东南亚新兴市场

比亚迪计划在印度尼西亚投资10亿美元建设工厂,目标是到2025年底实现年产15万辆汽车。该工厂将支持比亚迪在印尼及东南亚市场的业务扩展。

可以说,比亚迪并非简单地“出口卖车”,而是把握全球产业链变局的窗口期,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向“全球制造”升级。

03.

结语:下一个“世界车企”会在中国诞生吗?

比亚迪在欧洲市场超越特斯拉,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高光时刻,更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的转折点。过去,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多是“追赶者”的角色,而今天,它们正逐步转变为“引领者”。

正如中国制造业崛起所经历的路径一样,汽车行业也必将走过“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在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市场渗透、体系建设等多方面持续突破之后,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真的会迎来第一个诞生在中国的“全球汽车巨头”。

车企出海,正当其时。比亚迪已扬帆起航,其它中国车企也正蓄势待发。全球汽车产业的新版图,正悄然重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