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想不到,中国汽车品牌走到波兰开门店,这件事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背后的门道是真不少。有人问,一个国产品牌能在波罗的海边的格但斯克开出首家门店,到底意味啥?是不是说明中国汽车牛到国外都开始抢地盘了?而且新店开幕的时候,还把自己的车型——吉利国际EX5也一起亮了相,这到底只是一出简单的开店仪式,还是中国车企“出海”的大棋局里重要的一步?这事儿真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得承认,这两年国内车市确实卷出了新高度。新能源车一茬接着一茬,有钱人买特斯拉,比亚迪也混得风生水起,连五菱宏光都能造个爆款电动车。可是市场毕竟就这么大,天花板眼瞅着快顶破,怎么办?出海成了个绕不开的新路径。有人说中国车出不去,那你还真小看中国车了。早几年咱们出口的都是些赚钱的货车大巴,轿车反而占比特别低。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新能源车,把日本欧洲都冲得有点懵。吉利其实算起步不算最早的,但在国内混得不赖,国际化路也一直没停。那么,吉利为啥盯上了波兰,而不是德国法国西班牙这些“传统汽车强国”?
我觉得第一是因为波兰够特殊。波兰虽然不产大汽车品牌,但它地理位置太好了,多多少少算中东欧汽车流通的要冲。你要卖车到东欧、波罗的海国家、俄国附近,波兰差不多就是桥头堡。其次,人家经济这几年还真有点起色,人民买车的欲望没欧盟老牌国家那么疲软。最要命的是,波兰市场没被大众、丰田、现代这些车霸占得死死的,中国品牌有操作空间,能给自己找出一条缝来钻。不光是吉利,包括比亚迪、奇瑞、长城、MG这些都盯着了。大家都说,欧洲市场难啃。这没错,但你不总不能打个硬仗都不敢吧,哪有那么多舒舒服服的市场等着你摘桃子?
吉利国际EX5这个车型同时亮相,实际上是玩了把双牌。给自己门店造势的同时也让波兰和周边国家看看:我带来的不是剩下的落后货,而是 “国际版” 的电动车型。哪怕这车在国内销量平平,拿出来放到欧洲灯光下,大家一看,这车不比本地的什么菲亚特皮实点啥逊色。外观新、配置全、价格还狠能打,这就很重要。欧洲人嘴上说环保,脚底下还是贪便宜和好用。中国新能源车比同价位的欧洲车配置高是一大把,谁不心动?再说,2025年起欧洲市场对污染、排放要求更大师承认,中国车一下就符合条件,欧洲本地厂还得改吧,成本崩溃咱还不是本钱多点灵活?
但这车好、店开了,就一定能卖得风风火火?显然没那么简单。能把车卖出去,第一步是要让消费者信得过你。以前说“made in China”,有点看不上。可现在情况变了,新一代欧洲年轻人对新鲜东西没那么抗拒,中国手机都用得溜溜转,还怕试试中国车?不过这事儿没法一蹴而就,信任感得慢慢熬,得砸钱做品牌建设。吉利不是不明白,所以才强调“打造一站式体验空间”,搞试驾、带售后、还有展销。欧洲消费者脑子里有个公式,“买车之后修车麻不麻烦、保养咋样、价钱是不是透明”,越容易越贴心越容易打动人心。所以搞直营店、全流程服务,是个挺聪明的打法。
再说说汽车圈的风向问题。电动化、智能化,是全球趋势。吉利现在推的国际EX5,智能配置一大堆,到底欧洲人买不买单?我觉得会有,那些年轻人(尤其是波兰这种发展中国家新兴中产),他们对数字化的反应比想象中要快。再加上政策导向,国家也愿意让环保的东西普及,所以“智能+绿色”在波兰还真不算玄学,不过最终还得看能不能持续扛住价格和服务的压力。
跟后面铺更多门店这招合起来看,吉利其实在下盘很大的棋。不是说开了一家门店就赢了,而是要用这个旗舰门店当桥头堡,拿下周边市场,把形象立稳。更重要的是,真正摆脱了“性价比低端中国货”的印象。这个事比卖几辆车重要得多。一旦成功了,带来的就是销量、品牌、技术一点点被认可。你看看日系韩系在欧洲吃到的红利,他们都是这么一步一步熬上去的。
很多人天天喊“中国品牌要走出去”,可是真到走出去了,真正支持和善待中国企业的有多少?遇到壁垒你不服不行,欧洲市场的老钱和政策都不是吃素的。你想想,哪家非本地品牌能被夹在大众、奔驰、雷诺这些车厂之间活得漂亮?市场从来不会大大方方把机会让给你,吉利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搞不好,头几年还得赔钱赚吆喝。
不过,这事最大的意义还是,告诉全世界:过去十几二十年,中国车从配角变成主角,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对吉利来说,波兰不是终点,甚至连中点都不是,就是个新起点。能不能流出花来,还得靠后续加码。想成为全球玩家,不是今天卖了100辆车,明天上新闻这么简单。你得铺下足够多的网点,真正打入当地人的生活,成为街头巷尾可以放心买、修、推广的口碑品牌。这件事最考验定力,谁熬得住、愿意投,最后谁才能活下来。
想象一下,不远的将来,在格但斯克的海滨大道上,你能看到吉利的EX5和奔驰、宝马、丰田在路上一块儿跑,中国造的车不再是“便宜货”的代名词。有人说,外国市场淘汰你,根本等不及你慢慢学。是的,这个市场冷酷又公平,用不着信仰光环。但那些真正耐烦、愿意在异国他乡踩泥巴、摸石头过河的中国企业,最后一定会赢得属于自己的尊重——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事!
想到这儿,咱都忍不住多问一句:我们总是问,吉利准备好了吗?中国品牌准备好了吗?其实,更应该问——欧洲市场准备好迎接中国车了吗?他们做好被重新定义的准备了吗?
这样想想,吉利波兰开店这档子事儿,可就不是简单的生意账本,更是一场深水大戏的前奏。要是能成,也许再过十年,回头看,这一天真算得上是汽车产业转折路上的一个标志。哪怕不成,至少告诉世界,中国人是真敢冲,真敢想,真敢干。只要这样的人和企业多起来,谁还能小看咱们?
所以说,吉利波兰开业,国际EX5亮相,看着是一场新店剪彩的小新闻,其实是中国汽车和世界对话的新方式。这种敢于走出去、敢于较劲的劲头,才是最让人佩服的。
普通人也许看不出门道,但走在大国崛起路上的这些细节,其实都藏着咱们未来的答案。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