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汽车新势力公司动不动就是来一波“爆单”宣传,动辄几万、几十万订单,简直像是自家厂区全天候生产,哪个车停下来都怕影响GDP增长。这种套路大家已经不陌生,前几年有些车企甚至敢吹一天就“供不应求”,只要新闻稿写得有点文学修养,车还没下线呢网友就得抢着下订金,好像错过了这个车这辈子都不完整。可话说回来,这些订单数据到底靠不靠谱?我们是不是又一次被当成了流量韭菜?
先问一句,为什么厂商这么热衷“报订单”?你说是为了让投资人放心也好,是想让消费者有信心也罢,反正你只要敢编,我就敢看,每逢新车发布会,必有“量产锁量”,数据越大越能带节奏。有的品牌甚至直接拿小定金冒充真实购车意向,一个身份证一个手机号填了就是订单,真正的买家才不管这些,网友调侃这叫“宇宙订单”,先把当月销量直接乘个十,尽显大厂风范,就差拿出联合国认证了。
再翻翻新闻,每当新车上市后,汽车博主都喜欢扒一扒这些订单数据,什么“小订过万”是广告公司的剧本,都提前一个月策划好了。老板乐呵呵地开总结会,用户一看都觉得这车好像要等到明年才提得了,又多了几分紧张感。人们也不傻,早晚有曝光的一天,这几年玩套路的公司比比皆是,谁家先露馅都不奇怪。
可到现在,整个市场变了。本月销量一出,很多爆款品牌直接“跳水”,十五个新势力品牌里,除了一个,其他基本都遭遇了比上个月多下滑20%的大回撤,什么“金九银十”,反而是“金九惨淡银十等通知”。一时间,朋友圈的销售顾问们不再拿“订单奇迹”说事,默默把数据藏起来,宣传口径变成了:“优惠力度史无前例”。
问题来了,他们真的以为消费者还是十年前那种单纯买家吗?其实大家早就明白了,现在车市产能不是“紧张”,而是“过剩”。以前搞个限量发售,总有一堆托制造排队气氛,动辄加价几万,上面经理都觉得策略不错。而现在,谁家新车说自己产能不够,买家能开出三百条竞品给你对比,一边是你等两个月,另一边是马上现车还便宜几万,消费者用脚投票,你根本没招。
有一点必须说,最能让人警醒的是那些动不动把“小订单”变“大承诺”的事。订单这个事,说白了就是一份意向协议,消费者交个几百块甚至一百块钱,完全可以随时反悔。可是部分厂商反手就想以“违约”扣定金,结果今年一群车主直接抬律师上门,专门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让车企吃瘪。以前是厂商给客户画饼,现在客户直接拿法律给你上课,谁还肯吃这个亏?
回顾下今年各家的表现吧,真正完成全年目标六成以上的品牌其实没几个。前面吹得再响、订单突破天际,但实际交付根本没达到想象,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数据bug,网上吹得热闹,线下冷得能冻手。从这一点看,那些把订单当营销噱头的车企也终于尴尬了,不是市场变了,是消费者变了。
顺便说个有意思的细节,车企前两年还喜欢玩“价格坚挺”,谁都是科技含量拉满,感觉不买就是对不起自己。但这两个月一看,降价成了风潮,连奔驰宝马奥迪都开始打折,电车来个“六折”,原来前几年全靠“虚高定价”撑门面,到头来还不是得为销量低下负责?谁家真实销量好,马路上一眼全是广告,还需要费劲写新闻稿?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问:这样吹订单真的有效吗?其实无非就是营造一种“大家都买我家车”的氛围,制造稀缺焦虑。可惜现在人均社交网络高级用户,朋友圈一搜,各家车主吐槽自己的购车体验、售后维修,堪比官方评测。隔壁品牌有优惠,甚至直接线下对比,价格、交付周期、售后服务一条不落,谁还会一叶障目?
要我说,汽车根本不是快消品,不是手机、家电随时升级换代。买车是一家人要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决策,除了外观没啥新东西,技术升级能快到哪里?最终大家关心的还是十年用下去电池安不安全、主要零件好不好找。你用花哨营销吸引第一波用户可以,可三个月后他们可不是光靠朋友圈就给你拉客户的,碰到售后问题大家一炮成名,麻烦事比买家秀还快。
哪个车企最后火了?还不说宏光MINIEV,百姓轿车,性价比高,售后省心,产能够得上,大家都认,随便一搜也是“满地见”,根本不怕吹牛。说明市场最后还是用脚投票,热销车就是满街看得到,别玩那些花里胡哨的数字,直接上险量就是硬道理。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问,那车企以后还吹订单吗?其实以后市场应该越来越透明,不管是政策还是大环境,虚头巴脑的新闻稿越来越没人信,大家更愿意信身边人的实话。不论是降价促销还是实打实的售后体验,车企最后拼的还是产品力,不是嘴皮子。你饭可以不吃,但车不能乱买,心里的小九九大家都有,谁还天天被几十万订单唬住?
这场爆单狂欢最终像一场笑话,源头是厂商太乐意追求话题热度,结局是消费者拿起法律和理性,按住了所有数据游戏。也许下个月还会有厂商敢吹新纪录,但真正买车的朋友已靠实际交付和真实用车感受做决定,不信任那些扑簌迷离的小定噱头了。玩套路是一时爽,翻车全家忙,到头来还得做回诚信经营。
这么多故事,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订单奇迹的神话终会破灭,谁在裸泳没穿裤子,市场就看得一清二楚。做企业还是要脚踏实地,买车的人都想实惠、省心,没人真相信数据吹破天。新一轮“销量跳水”,也是给那些爱玩套路的公司上堂课,市场不讲人情,只讲事实,你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其实早就在市场大潮里原形毕露。
以后买车,记住看身边路上的车,多听几句老车主的评点,真诚最能打动人,哪里用得着数字泡沫来装门面?天大的订单也救不了产品不行,车企还是好好琢磨怎么跟客户做朋友,别再想着靠下单“刷脸”了。看清楚了,车市新秩序已经来了,谁真有本事谁能跑得远,至于那些只会吹牛的——拜托,赶紧下场别丢人了吧。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