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特斯拉近来这番捯饬,着实令人有些捉摸不透。新款 Model Y 刚粉墨登场,这热乎劲儿还没散呢,便传出要搞“素车”版本。消息一出,着实让不少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特斯拉这是要作甚?
初以为特斯拉一年精雕细琢三款力作,是要搞什么大手笔,定睛一瞧,敢情是新款 Model Y 铩羽而归,莫非要通过贬价偷工减料来提振销量。特斯拉以“清水房”示人,早已是坊间共识。可眼下,还要再删繁就简?
坊间盛传这“素车”版 Model Y 改弦更张之处颇多:电池容量缩水至 50 度,氛围灯杳无踪迹,车窗玻璃改为单层,玻璃穹顶易为金属,后排屏幕与电动尾门付诸阙如,扬声器数量折半,座椅材质更沦为织物,通风与加热功能一概欠奉。这简直就是清水房变“陋室”啊!
倘若真推出这等 Model Y,那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恐怕委实要江河日下了。这其中有个逻辑梗节:特斯拉以为销量滑坡乃因价格高企,故欲推出减配车型以降身价。可问题是,若果真缘于价格使然,那与 Model 3 同价位区间的小米 SU7 为何能洛阳纸贵呢?
这便说明,特斯拉销量不振,症结并非价格,而是价格与配置失衡。姑且以 Model Y 为例,除却电控与操控尚存些许优势,其他方面又岂能与国产品牌比肩?尤以舒适性与智驾为甚。聊及智驾,想必鲜有车主会掷 64000 元去购入 FSD。特斯拉之智驾,说白了不过尔尔,无非是寻常 L2 级辅助驾驶罢了。
目下特斯拉尚能维系不俗之销量,归根结底,仰仗的还是那枚徽标,那份品牌溢价。纵然这光环日渐式微,然余威犹存。不少都会与区域,仍旧认准特斯拉这块招牌,觉着“洋气”,驾之有面儿,终归是“舶来品”。
然则,特斯拉果真推出减配版,将身价拉至十几万,与比亚迪、吉利逐鹿中原,沦为平价车,那现存的些许品牌光环,亦将付诸东流矣。特斯拉这枚徽标的光环既逝,又将如何售车?这明摆着是一条歧路啊!
当然,亦有人以为,特斯拉此举乃是效法丰田、大众,通过推出不同配置之车型,来餍足不同消费者的诉求。毕竟,并非人人都需那些花团锦簇之功能,有些人仅仅是钟情于特斯拉之品牌与操控。
加之,特斯拉之成本管控能力素来精湛,通过减配,可进一步压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于股东而言,不啻为佳音。
然症结在于,特斯拉之品牌定位,向来偏于高端。若推出过于廉价之车型,是否会累及其品牌形象?是否会让那些已然购入高配版 Model Y 之车主心生芥蒂?
这还真不好定论。
犹如有人以为,星巴克推出平价咖啡,是为了抢占下沉市场,扩容用户群体。然亦有人以为,星巴克此举,会拉低品牌格调,折损原本之高端客户。
是故,特斯拉此番推出“素车”版 Model Y,究竟能否提振销量,委实难以盖棺定论。弄不好,反会南辕北辙,加速品牌光环之陨落。
话又说回来,特斯拉眼下所面临之竞争压力委实不小。国内之新能源车企,诸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等,皆在扶摇直上。这些车企不仅于产品设计、智能化方面日臻完善,且在服务方面亦苦心孤诣。
反观特斯拉,于服务方面向来饱受诟病。提车维艰、维修迟缓、售后服务态度欠佳等等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纾解。单就这一个服务问题,便足以窥见问题之严峻。
是故,特斯拉欲于中国市场继续保持翘楚地位,不可仅靠贬价偷工减料,更须提升产品力与服务水平。否则,纵然价格再低,恐怕亦难赢得消费者之心。
当我们习焉不察地将特斯拉之策略归咎于简单的“降价倾销”之际,是否忽略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业已发生的深刻嬗变?消费者不再唯品牌论,更看重性价比、智能化与用户体验。特斯拉若不能顺应此番变局,恐怕委实要面临一场阽危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