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陆放的底气到底是啥,混动技术还是品牌光环新能源围剿下,燃油旗舰SUV真能扛住吗

最近打开手机,从十月中旬某汽车论坛的热搜榜到抖音汽车博主的连夜测评,全在讨论同一件事——新能源车又双叒降价了。

比亚迪海豹直接官降两万块钱,特斯拉Model Y搞出了保险补贴加金融优惠的组合拳,就连新势力品牌都喊出了油电同价的口号。

可就在这波降价潮里,一汽丰田的旗舰SUV皇冠陆放却突然被推上风口浪尖。

网传"要涨价"的消息传了半个月,结果到了十月二十号,官方经销商直接甩话:"价格纹丝不动。"

可奇怪的是,不少准车主反倒更慌了。

很多人心理上开始纠结,不涨价听起来是好事,可为什么自己反而更不敢下手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皇冠陆放真能在新能源车的围剿里挺住吗?

皇冠陆放的底气到底是啥,混动技术还是品牌光环新能源围剿下,燃油旗舰SUV真能扛住吗-有驾

第一部分:都说皇冠陆放"没涨价",可10月这波操作到底啥情况

先给大伙儿理理时间线。十月初,网上突然疯传"丰田系要跟风涨价"的小道消息,理由冠冕堂皇,说什么原材料成本上涨、汇率波动。

结果到了十月二十号,皇冠陆放的四S店销售直接拍胸脯,说指导价还是二十八点四八万起,连之前的终端优惠都没缩水。

可有意思的是,本来打算月底提车的不少消费者,听说皇冠陆放不涨价后反而犹豫了。


他们的逻辑是,既然新能源车都便宜了,这款油车凭什么还要硬刚。

这事儿得从丰田的定价策略说起。今年前八个月,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冲到五十一,到了九月份更是达到五十八点一。

换句话说,国内汽车销售里,新能源车已经干掉了燃油车的大半市场。

丰田呢,一边喊着电动化转型,一边却对皇冠陆放这种旗舰SUV死守燃油车阵地。

不涨价表面看是稳市场,实际上却是没退路。

要是真跟着涨价,本来就被新能源车压得喘不过气的燃油车用户,不得直接跑路去买新能源。

可要是不涨价,面对动辄降三万块、送充电桩的新能源竞品,皇冠陆放的性价比优势还剩多少。

丰田这是被逼到了角落。十月份整个车市的气氛就不一样,新能源品牌开始疯狂砸钱做优惠。

比亚迪推出的十月限时优惠活动,涉及多个车系,直接优惠一万块钱的力度。

特斯拉中国的现行福利活动也在进行中,焕新版Model Y系列推出了五年零息的金融方案。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消费者能看得见摸得着。

丰田的策略是什么,就是稳价不变,想靠品牌力和口碑来抵挡这波冲击。

但问题是,这波新能源车的降价潮,已经不是十月才开始的了。

今年从一月份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就陷入了价格战。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二十个品牌参与其中。

比亚迪、吉利、长城、理想、小鹏,这些大牌子都在狂砸优惠。


有些车型甚至直接拉下了五六万块钱,有些还附加送保险、送充电桩、送装饰。

皇冠陆放的底气到底是啥,混动技术还是品牌光环新能源围剿下,燃油旗舰SUV真能扛住吗-有驾

这种情况下,丰田的稳价策略看起来就像是在赌。

赌新能源车的热度会过去,赌消费者还会认准丰田的品牌。

但现在看来,这个赌法有点危险。

第二部分:皇冠陆放的"底气"到底是啥,混动技术还是品牌光环

要说皇冠陆放凭啥敢在新能源降价潮里稳如泰山,不少人第一反应是,不就是仗着丰田的混动技术吗。

确实,它搭载的THS II混动系统,油耗能做到五点八升每百公里,比同级别的燃油SUV省油一大截。

但问题是,这技术现在还香吗。

咱对比一下新能源竞品就知道了。比亚迪宋PLUS DM-i,亏电油耗三点九升每百公里,纯电续航最高一百一十二公里。

特斯拉Model Y后驱版,满电续航五百九十三公里,充电十五分钟能跑三百公里。

再看皇冠陆放,纯靠油电混合,没有纯电模式,长途高速时油耗能降到六升出头,但市区堵车照样得喝油。

更别说新能源车的智能化优势了。皇冠陆放的中控屏还是十二点三英寸,车机系统偶尔卡顿。

而同价位的新能源车,基本上标配十五英寸大屏、L二级辅助驾驶,甚至还能语音控制家里的空调。


这就是问题所在,皇冠陆放的技术没有过时,但是对比新能源车,就显得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皇冠陆放的底气到底是啥,混动技术还是品牌光环新能源围剿下,燃油旗舰SUV真能扛住吗-有驾

那皇冠陆放的底气到底来自哪儿呢。说白了就俩字,品牌。老一辈消费者心里,皇冠这两个字就是高端的代名词。

哪怕现在皇冠从轿车变SUV,很多人还是冲着丰田品质、保值率高这几个关键词来买单。

皇冠陆放的三年保值率约在七十五点一左右,这个数字确实比新能源车要高。

特斯拉Model 3的三年保值率约在六十六点三左右,比起来皇冠陆放还是占上风。

保值率这个事儿对很多准车主来说很重要。因为新车不可能开一辈子,三五年后肯定要换车。

能保留住更多的价值,就相当于这车真正给你省钱了。

从这个角度看,皇冠陆放有实实在在的优势,而且这个优势是数据可以验证的。

可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还吃这套吗。经常在网上能看到这样的讨论,为了一个车标多花几万块钱,值不值。

不少九五后消费者的想法很直白,他们追求的是智能和省钱,要是为了车标多花五万,不如直接上新能源。

这种声音越来越多,说明品牌力的溢价能力在下降。

而且新能源车的保值率也在快速提升。去年特斯拉Model 3的三年保值率可能只有五十几,今年就冲到了六十六点三。

这个趋势如果继续,几年之后,新能源车的保值率可能就和丰田平起平坐了。

到那个时候,皇冠陆放最后的价格优势就没了。

皇冠陆放的底气到底是啥,混动技术还是品牌光环新能源围剿下,燃油旗舰SUV真能扛住吗-有驾

第三部分:新能源"围剿"下,燃油旗舰SUV真能扛住吗

要判断皇冠陆放能不能扛住,得先看新能源对燃油车的围剿到底有多狠。

二零二五年最明显的变化是,新能源车不再只拼低价,而是开始全面碾压。

从价格角度看,比亚迪、吉利把十五万到二十五万这个区间的混动SUV做到了油电同价,甚至更低。

有些混动车型的价格已经掉到了十万以下,和传统燃油车已经没有差价了。

从技术角度看,八百V高压平台、超快充技术让充电焦虑大幅缓解。

从体验角度看,智能座舱、自动泊车这些功能成了年轻用户的刚需。

这些都不是皇冠陆放能竞争的。反观皇冠陆放这类燃油旗舰SUV,优势只剩下稳定性和加油快。

可问题是,当新能源车的续航越做越长,主流车型已经突破六百公里续航,充电越来越方便的时候,这些优势还剩多少呢。

从充电基础设施看,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零六点四万台,这是到四月份的数据。

到了五月份,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更是突破了一千四百四十万台,同比增长幅度达到四十六点三。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出门充电已经不是问题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覆盖率已经达到了九十八左右。

皇冠陆放的底气到底是啥,混动技术还是品牌光环新能源围剿下,燃油旗舰SUV真能扛住吗-有驾

加油虽然快,但是出门需要想着找充电桩,现在基本不成问题了。新能源车已经解决了最大的痛点。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充电桩会越来越多,加油站却在慢慢减少。

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转变,意味着新能源车的便利性在加速赶上燃油车。

更关键的是,丰田的电动化转型一直慢半拍。bZ系列纯电车销量平平,混动技术虽然成熟,但迭代速度远不如比亚迪的DM-i、吉利的雷神混动。

比亚迪第五代DM-i技术在二零二四年就已经推出了,迭代和更新的速度很快。

丰田的THS II技术已经用了很多年,虽然稳定可靠,但是并没有什么革命性的进步。

所以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同样花三十万块钱,买皇冠陆放得到的是可靠但普通的燃油SUV。

买新能源车,可能拿到智能配置拉满加用车成本低加绿牌不限行的组合。

这个对比太明显了,很难不让人倾向新能源。

燃油旗舰SUV就像没升级装备的老战士,面对装备精良的新能源新兵,真不一定能扛住。

这不是皇冠陆放不好,而是这个时代在变。

第四部分:用户都在担心啥,价格、技术、还是未来保值率


最近在汽车论坛上,关于皇冠陆放的讨论特别热闹。总结一下用户的顾虑,主要有三点。

皇冠陆放的底气到底是啥,混动技术还是品牌光环新能源围剿下,燃油旗舰SUV真能扛住吗-有驾

第一个顾虑是价格。十月说稳价,可谁知道年底冲销量会不会大促销呢。

很多人都在想,现在下手怕当冤大头。这担心确实不无道理。

丰田往年年底都会冲量,今年新能源抢市场更狠,难保不会来个暗降。

这种心理对消费者买车的决策影响很大,因为没人想成为最后的接盘者。

第二个顾虑是技术。现在买燃油混动,过几年充电桩普及了,是不是还不如直接买纯电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数据显示,今年纯电车销量增速是插混和混动的两倍。

从这个角度看,纯电才是长期的大趋势,燃油和混动只是过渡产品。

如果用户真的相信这一点,那么现在买皇冠陆放就有点像是在赌前景。

赌的是混动技术不会被太快淘汰,赌的是自己不会后悔。

但从行业的发展方向看,这个赌的胜算不是很大。

第三个顾虑是保值率。虽然现在皇冠陆放三年保值率约在七十五点一,看起来很不错。

但新能源车保值率正在快速提升。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国产新能源品牌的保值率在上升,特斯拉等进口品牌的保值率也在上升。


等到新能源车保有量超过燃油车的那一天,传统燃油车的保值优势可能就荡然无存了。

皇冠陆放的底气到底是啥,混动技术还是品牌光环新能源围剿下,燃油旗舰SUV真能扛住吗-有驾

这个转变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快。因为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在快速增长,而燃油车的销量在持续下降。

从长期来看,燃油车会越来越少,保值率也就越来越低。

所以现在买皇冠陆放,看起来三年能保住七十五左右的价值,但五年、十年以后呢,就不好说了。

对这些顾虑,业内人士的看法很实在。皇冠陆放适合两类人,一是预算有限又想要大空间加低油耗的中年用户。

这类用户不太追求智能化,主要就是想要一个靠得住、能用得久的车。

二是暂时接受不了新能源车的保守派。这类用户对新能源车有疑虑,觉得燃油车还是更放心。

但要是追求智能体验和长期成本,新能源确实是更好的选择。这几乎是所有业内人士都同意的观点。

结语:皇冠陆放的"坚守",是倔强还是无奈

说到底,皇冠陆放不涨价既不是胜利宣言,也不是认怂信号,更像是在新能源浪潮里的最后挣扎。

它有丰田的品牌底蕴,有混动的实用优势,却也逃不开燃油车的先天短板。

在二零二五年这个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五十、九月达到五十八点一的节点,皇冠陆放的每一次价格决策、每一项技术迭代,都像是在和时代赛跑。


能扛多久,或许取决于丰田电动化转型的速度,更取决于用户对燃油信仰的最后留恋。

皇冠陆放的底气到底是啥,混动技术还是品牌光环新能源围剿下,燃油旗舰SUV真能扛住吗-有驾

丰田作为百年车企,实力毋庸置疑。但实力强不代表能适应所有的时代变化。

新能源浪潮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中改变着整个汽车产业的版图。

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燃油车企,现在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毕竟,市场的选择从来残酷又公平。用户不会为情怀买单,只会为更值的产品掏钱。

皇冠陆放能不能扛住围剿,答案可能藏在下一个季度的销量数据里。

但从现在的趋势看,传统燃油车的好日子确实不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