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宝马官宣牵手中国自动驾驶独角兽Momenta,共同开发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这已是宝马年内第三次与中国科技企业深度绑定。从华为鸿蒙座舱到阿里大模型,再到如今Momenta的AI飞轮,德系巨头正将“中国方案”嵌入核心驾控基因。
“安全优先,绝不拿用户当小白鼠”。宝马董事高乐的宣言,道破了此次合作的核心逻辑。当特斯拉用“纯视觉方案”在中国遭遇“加塞识别翻车”,奔驰用德系标准认证Momenta算法,奥迪绑定华为乾崑系统时,宝马终于明白:想征服中国路况,必须用中国AI驯服中国路况。
而欧美系统难解“外卖骑手鬼探头”“高架导流线博弈”等中国特色路况;
且车上的激光雷达堆料推高售价,与新世代车型25万-35万大众豪华定位冲突;
Momenta的飞轮大模型日均处理1000TB中国路况数据,算法周均迭代一次。
宝马工程师私下透露:“过去三年我们在中环高架测试,系统误判率是本土方案的3倍。现在,我们认输了。但输得值。”
Momenta的杀手锏,是一套模仿人脑决策机制的“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架构:
长期记忆像是广汽丰田、上汽大众等百万辆量产车提供的复杂场景数据库;
短期记忆则是实时学习用户接管行为,动态优化博弈策略。
当这套系统遇上宝马的“驾控超级大脑”,化学反应开始了:
底盘域与动力域首次二合一,响应延迟压至0.001秒,过弯时悬架硬度、扭矩分配实时联调;
北京五环遭遇加塞,AI不仅提前0.5秒减速,更协同电子悬架抑制点头感。传统智驾刹车时“撞墙式”顿挫就此消失。
更颠覆的是成本革命。放弃高精地图与激光雷达依赖后,新系统硬件成本降低40%,却能在雨雾天纯视觉识别200米外锥桶。宝马生产线经理笑称:“省下的钱够给每辆车加装冷暖杯架了。”
合作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宝马将沿用20年的安全标准手册,首次允许第三方参与改写。
新系统的安全设计像“洋葱”般层层包裹:
Momenta的AI预判机制,对电动车混行、非机动车穿行等场景专项训练;
继承宝马20年零致命事故的机械冗余。当主系统失效,备用模块1毫秒内接管转向;
所有数据境内处理,高精地图采用“碎片化脱敏”存储,彻底堵住合规风险。
“这不是妥协,是进化。”参与项目的德方安全专家举了个例子:传统系统检测到驾驶员闭眼会强制停车,而新版本能识别“眯眼笑”与“真瞌睡”的区别,避免高速误刹。
搭载Momenta系统的iX3长轴版起售价锁定32万,比蔚来ET5便宜6万;
2026年底前实现20城城区NOA(导航辅助驾驶),覆盖90%以上通勤场景。
这招直击豪华品牌电动化最大软肋:奥迪Q6 e-tron因华为乾崑系统成本高企,定价超40万;奔驰纯电CLA虽用Momenta方案,但定位仍偏向高端。宝马则借本土化优势,把智能驾驶从“顶配专属”变成全系标配。
一位供应链人士算过账:“Momenta纯软件授权费比特斯拉FSD低60%,这才是宝马敢降价的关键。”
这种“分模块择优”模式,既避免重蹈奥迪“华为化”导致的品牌标签模糊,又守住驾控话语权。而Momenta更借此获得德系安全背书,加速冲刺IPO。一场各取所需的完美闭环。
某日凌晨,宝马慕尼黑总部向中国团队发出加急邮件:“能否将‘加塞应对策略’模块移植到欧洲版系统?” 。这个曾被视为“中国特供”的功能,因在米兰拥堵路测中表现优异,或将登陆全球车型。
这场合作早已超越技术采购,成为汽车工业权力转移的隐喻:过去是“德国发明-中国应用”,如今是“中国训练-德国验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