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产车,这几年变化确实太快了,有时候都让人眼花缭乱。过去大家对国产车的印象,还停留在“价格便宜、质量一般,能开几年凑合用得了”的水平,但现在你再回头看看,大街上随便一瞧,XX品牌、YY新能源,排量大的、轿车SUV,五花八门,一点不比合资车逊色。可是,是花样多了,问题也跟着多了。到底应该怎么选?是不是牌子响就等于质量好?还是广告打得越猛,售后越靠谱?
这不,最近一份车质网的投诉销量比榜单上了热搜,这榜单和以前那些单纯拼销量或者拼配置的排行可不一样,直接反映了车主的“心声”:哪个牌子的麻烦少,哪个品牌天天有杂音。榜单一出,结论很简单——国产高端SUV表现抢眼,像问界M9、领克900这些动辄大几十万的型号,投诉比都很低。头名是比亚迪海狮05 DM-i,紧接着是小米SU7,底层的瑞虎7则显得有点尴尬,虽然卖得也不少,但“人怨”也躲不过。
那么,这种榜单到底值不值得信?我们买车的时候,到底应该看什么?首先咱们问一问,销量越高的车,是不是越没毛病?高档车的问题少,还是便宜车的问题少?
这个榜单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道理,就是买车不能瞎选。有的人,买车就认一个“新鲜”或“拍得响”,张嘴闭嘴都是“某车让智能变得有温度”“看我这个激光雷达”,但你回过头去看看用户投诉,麻烦真不少。榜单靠前的几款车,大部分都属于高端品牌。比如问界M9、比亚迪海狮05 DM-i、小米SU7这些新晋爆款,既有人气,有技术创新,投诉销量比又低。这代表什么?一是品牌方舍得投入,把品控放在首位;二是车主起点高,相对“挑剔”,但依然觉得“没啥好投诉的”,那就说明确实过硬。
可有人可能要问了,“我买不起高端SUV,难道就只能选那些投诉比高的车了?”还真不是那么回事。榜单中间段的车型,其实也有不少良心之作。比如红旗E-QM5、哈弗大狗、小鹏MONA M03、五菱缤果,这些车投诉销量比不算低,但也没离谱。如果你追求实用、省心,选这种品牌其实问题也不大,毕竟车是拿来开的,不是谁都得天天晒“车内AI对话”或者体验什么舒缓按摩座椅。
但是,榜单不会撒谎。投诉销量比高的车,基本逃不过几个大坑:车机卡顿、动力衰减、异响、漏风、底盘松垮,还有新能源车特有的毛病,比如冬天掉电快、充电耍小脾气什么的。有些品牌还喜欢捂盖子,出点问题就“踢皮球”,让售后扯皮一年半载,用户火大也没辙。
问题说回来了,很多人会问,这投诉销量比到底能不能完全代表一款车的好坏?说实话,它不是万能的,但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棒槌”。你说你家邻居买了A品牌三年了啥毛病都没有,可网上骂声一片,你还敢冲?又或者你相信“朋友力荐”,结果运气不好摊上“首批问题”,售后甩锅,说到底还是对品牌预期有落差。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刚推出来的车型,比如小米SU7,刚上市那阵儿投诉比很低,部分原因是厂家初期把控特别严,生怕出丑。但产能上来、交车量大之后,等到用户群体更复杂,暴露的问题可能就会多了。所以这事儿看数据也要看阶段。别看到某车今年投诉少了,明年变成投诉大户也不稀奇。反过来,老牌的大众型车,比如奇瑞瑞虎7、瑞虎8,坦克300,新毛病少了,老毛病补不上,品控稳定性却也不差。
再问问自己,用户到底关心什么?别总说电池容量多少、百公里加速几秒、车机多少英寸大屏幕,那都是噱头。大多数有家有口的人,最怕的无非三样:车在关键时候掉链子,维修难等件贵,售后不理人。简单说,就是“别闹幺蛾子、出事有人管”。看这榜单,投诉比高的那些,或者是技术短板没补齐,或者是售后体系依旧拉胯,表面风光、口碑刺耳。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的问题:国产品牌到底学会了啥?又落下了啥?比亚迪、问界这些能冲进高端排行榜的,不光靠的是“家底厚”,很多层面是战略和管理的胜利。比如你很少看到比亚迪、问界的重磅新车会出现“批量性重大缺陷”,大部分还是偶发小毛病,啥自动门卡住、语音助手唠嗑不灵光,但底子扎实。真正让人糟心的是那些天天“抄方案”、拉皮换壳、吹牛不上税的品牌,开着没多久就发现“小毛病修不完”,售后还爱找理由拖延,顾客心里能畅快才怪。
所以我一直觉得,买车,不要光看广告、刷论坛,要多信数据,多留心身边朋友的实际体验,而且得紧盯售后政策。有些牌子,现在的投诉少,不保证两年后售后不好使,厂家“缩手缩脚”,那还是自己倒霉。想想看,现在汽车更新换代多快,三五年一套“大变脸”,之前吃亏上当的经验根本不一定能顶用,谁知道哪天“翻车”的又是谁?
说到底,这个投诉销量比排行榜,我觉得干货有两点。第一,国产头部品牌在高端市场越来越靠谱,可选范围变多了,不用再屈就于合资车的高价和傲慢服务。第二,榜单底部的车也不是说“全烂”,但在买的时候确实要看清楚,别一时贪便宜,到头来小毛病、糟心事搞得生活不得安宁。
还有人关心新能源车。新能源投诉逐年增多,主要问题是电池和系统稳定性。这事说白了,不是谁都能花五六十万买最安全的高端电车,普通品牌大基数下总会有“翻车”的。行业内卷到现在,有个别品牌为了冲销量盲目上新,测试根本没做够,问题靠用户反馈发现,谁敢买首批?这就是为啥纯电、混动都还得“拼稳不拼快”。
回头看这榜单,其实是给所有消费者提了个醒:选车,不仅要看数据、看排名,更得看品牌态度和长远表现。敢不敢正面回应投诉,能不能持续优化品控,售后能不能扛得住大规模反馈,这些才是决定“会不会后悔买”的关键。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建议多看看这些投诉比低的车型,一般大问题不会有,小毛病厂家也能背起来,不至于扯皮一堆,闹得人都不想开车了。
最后,不要以为“便宜没好货”或者“一分钱一分货”就是铁律。有的合资品牌照样毛病一堆,售后两边踢皮球;有的新锐品牌初期很拼,后劲却跟不上。现在的国产好车,不是一眼能相中的银子,也不是随便摇到的彩票,买之前多动脑、多琢磨、多打听,筛了又筛,才有可能开个顺心顺意的新车,过几年还能自信地推荐给旁人。
毕竟,谁都不想成“投诉榜”的主角。买车,别瞎选,多看多问,心里才不会慌。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