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为爱车变成“绝版车”而烦恼吗? 这不是个例,而是一场席卷整个汽车行业的巨大风暴! 最近一份8月SUV销量排行榜让不少车主傻了眼:自己的爱车竟然排在310多名,月销量不到50辆,直接成了“绝版车”。
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前所未有的洗牌速度。 曾经加价销售的雷克萨斯因价格垄断被罚8761万元却依然被疯抢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如今新能源渗透率从五年前不足5%狂飙到今年一季度的36%,彻底击穿了“油电平衡”的假象。
这场洗牌让不少品牌直接出局。 威马汽车破产涉及约11万名车主,高合汽车停工停产,最近哪吒汽车也被申请破产审查,自身风险信息多达249条。 这些品牌退出市场后,车主们最先遭遇的就是售后困境。 一位三菱欧蓝德车主反映车辆座椅塌陷一年都无法解决,只因4S店没有配件。 广汽菲克破产后,国产大指挥官的前后保险杠、大灯等外观部件严重短缺,全国正常运营的经销商只剩几十家,车主往往要驱车数百公里去维修。 更夸张的是,纳智捷的配件费用现在甚至比BBA等豪华品牌还要高。
新能源汽车品牌破产后问题更加复杂。 车主很难找到专业机构对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等核心部件进行保养、诊断和修理。 哪吒汽车多名车主遭遇官网及App故障,导致蓝牙钥匙失效、车机系统无法联网,甚至厂家无法提供零部件。 那些曾经承诺的“终身质保”随着车企破产倒闭化为一纸空文。
价格战在这场洗牌中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2024年参与价格战的车型暴增至227款,是两年前的2.4倍。 全行业利润率从7.8%腰斩至4.4%,部分车企每卖一辆车倒贴2万元。 这种“自杀式降价”背后是质量的缩水。 长城魏建军曾警告:每降1万元,车体钢材厚度可能偷减0.1mm4。 某内饰供应商透露:“主机厂要求年降15%,我们只能把真皮换成合成革。 ”传统的4S店销售模式也在崩塌。 某日系品牌区域总代理透露,现在厂家给经销商的返点从原来的“暗补”变成了明码标价的“战败补偿金”,4S店再也不能靠虚报装潢费、金融服务费来填坑。 有消费者在某德系品牌4S店遭遇了“茶水费刺客”——销售暗示要加价8000元才能优先提车。
相比之下,造车新势力的直营模式提供了完全不同体验。 消费者扫码下单三天后新车就送到了小区地库。 这种反差不是偶然,而是新旧势力生死博弈的缩影。
行业专家对此现象深感忧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付于武直言:“这不是竞争,是慢性自杀! ”电动汽车百人会张永伟指出:“同质化严重倒逼企业饮鸩止渴”。 一汽丰田的媒体活动营销组长孙逸傲表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当整个市场在卷成本、拼价格的时候,真正的创新与服务却被忽视。
数据显示,2023年合资品牌平均库存周期从45天暴增至82天,而新能源品牌的库存周转率提升了3倍。 这组数字背后,是传统经销商每天睁眼就要面对数十万场地租金的死亡倒计时。
一些车主已经开始自发维权。 西安、贵阳等地的哪吒汽车车主组织维权,拉横幅抗议“售后无门”。 浙江桐乡工厂外上演了“千人维权”:经销商举牌“还我血汗钱”,车主拉横幅“万车主求活路”,甚至出现供应商“打地铺讨债”的场景。
这场汽车行业的洗牌风暴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消费者在享受表面低价的同时,可能正在付出更高的隐性成本——无论是购买后很快变成“绝版”的车型,还是无法保障的售后服务,甚至是潜在的安全风险。 汽车不再是可以开上十年的耐用消费品,而成了可能随时因为企业破产而失去支持的“电子快消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