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2000年初那个时候和朋友聊天,他都不相信宝马会搞SUV。讲真,那个阶段宝马几乎只揽轿车活儿,什么激情驾驶、操控至上都挂嘴边,SUV完全不在他们的菜单里。那时候SUV热潮早在美国风起云涌,宝马却死板得很,弄得我都替他们捏把汗,毕竟市场风向这么明显,不跟点儿节奏很危险。
后来有一次跟一个供应链朋友聊起来,他说宝马那几年动作很诡异,居然花了大价钱买下了当时有点挣扎的陆虎(Land Rover)。这段故事我听得断断续续,估计买下去的时间不超过五年。买陆虎,不单纯是买个品牌,更是买了一堆四驱技术和越野基因。因为陆虎那些技术可不是一天两天能靠内部研发弄出来的,研发周期长,投资大。买下来相当于宝马拿到了户外越野的钥匙,强如开发一道菜,连调料都备齐了。
宝马拿着陆虎的核心技术,开始磨合自身的四驱系统和底盘调校。我猜这其中还有很多利益博弈和工程师的拉扯。你想想,轿车向SUV转型不是简单地装个大轮胎,悬架、动力分配都得重新设计,尤其是对操控有极致要求的宝马。以我对研发流程的了解,这种技术迁移几乎包括整个供应链的重组,从零部件供应商到生产线调整,常常得折腾好几年。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经销商那时候最头疼就是怎么卖X5,说实话,初代X5外观有点粗犷,和宝马传统优雅轿车形象相去甚远。4.8升V8引擎声浪震天响,油耗也吓人,那个热衷性能的客户反而摇头说太烧钱,而买家多半是年轻有钱的家庭用户,追求大容量和实用性。相比之下,X3倒是受众更广,3.0升直列六缸的动力满足市区和高速,油耗相对能接受。其实这当时宝马内部也争论了很久,到底是坚持纯粹的轿车操控,还是要让SUV实用性更强点。
我一开始还以为宝马是靠硬实力硬干出来的SUV革命,但后来明白,更多是学+整合+再造的过程。买陆虎不光是收购车企那么简单,更多是吸收他们在平台设计、越野调校上的积累。说白了,宝马当时是在趟池子,踩着别人的脚印,摸索自己SUV开发的正确姿势。
不过这里有点小迷惑。旁边那位做技术支持的老哥曾提过,陆虎被卖掉后,宝马竟然还和原陆虎供应链保持合作,甚至还给陆虎某些项目供货。供应链上的这种绕来绕去,有点像家庭里的吵架分床睡,饭还是得一起吃。而且陆虎卖出的时候市场还没完全回暖,这让我猜测宝马卖掉陆虎,可能是财报压力,回笼资金用来扩大X系SUV的研发和生产,毕竟SUV价值链长,管理难度大。
说点小跑题的——你们觉不觉得汽车圈这几年买买买现象特别多?品牌互买、技术互换,跟我之前理解的那种专精慢做有点背道而驰。其实也合理,市场快速变化,靠单纯内部研发和保守打法,别人都跑偏就落后了。至于宝马当年这个例子,真的是好好说明了虎口夺食的战略变革。
再说个现场小插曲,有回在4S店碰见个销售,问他怎么推销初代X5,他叹口气说:咱这车吧,买的人其实不多,毕竟保养和用油成本吓退了不少客户,但那些买了的,第二辆车必买X3,算是半个家庭明星车型。我用粗略心算盘了一下,X5那会儿百公里至少得15升左右油耗,加油站绿翻腾,成本真不小。这个油老虎形象差不多成了宝马SUV初代标签。
不过我前面说宝马SUV完全从零开始,也有点断章取义了。实际上,宝马平台共享和发动机技术在轿车那边已经很成熟,算是把成熟体系移植到了SUV架构上,但也真的有不少挑战,比如车身重心更高,转向反馈和操控需要重新设计。汽车不是简单叠加,是整体重新调教的过程。
这让我想问,按你们理解,宝马当年如果不买陆虎,纯靠自己内部研发能做出能让市场接受的SUV吗?毕竟当年其他牌子比如奔驰早早布局SUV,雷克萨斯搞高端SUV,也都走了与轿车不同的路线。BMW下一代X系会不会在保留驾驶乐趣与SUV实用性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总归,汽车圈的故事永远比你想象得复杂多了。简单一句买了卖了,再造很难道尽其中曲折。说不定,这些年技术沉淀、一线工人绕了多少弯路才让宝马X5和X3站稳脚跟,细节琐碎得待我慢慢翻包讲给你听(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