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政策东风:个人养老金分红型保险产品迈进快速发展新阶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的15.6%,相比2023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即为中度老龄化社会。

因此,在2021年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从老龄化到中度老龄化,中国只用了21年,而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4年。

乘政策东风:个人养老金分红型保险产品迈进快速发展新阶段!-有驾

据联合国预测,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突破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或达26%-30%,接近超老龄化社会。在此期间,加之我国生育率的持续下降,未来老龄化将会加速演进。

1

老龄化加速演进,养老金支付压力陡增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龄人口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社会正逐步迈向长寿时代。这一趋势不仅带来了健康养老需求的显著扩大,也对养老金支付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老龄人口的增加直接导致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多,而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相对减少,使得养老金缴费人数与领取人数的比例发生变化,养老金支付面临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均寿命的延长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据测算,养老金领取年限从2010年的10.13年延长至2030年的19.92年,这意味着养老金的支付周期显著变长,导致养老金支付压力陡然增大!

据统计,2005年以来我国养老金基本待遇水平每年都有上浮,但自2016年以来上浮的幅度却在逐年下降。

乘政策东风:个人养老金分红型保险产品迈进快速发展新阶段!-有驾

养老金替代率指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是衡量退休后生活水平保障程度的重要指标。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的最低标准为55%,即退休金至少应达到退休前工资的55%,这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最低要求。

我国养老金替代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2002年我国替代率为73%,到2011年降至50%左右。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已经下降到40%左右。

乘政策东风:个人养老金分红型保险产品迈进快速发展新阶段!-有驾

这一现状意味着仅依靠基本养老金难以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如何保障退休生活水平不滑坡呢?

2

个人养老金应运而生,保险类产品更加匹配养老属性

我国现有养老金制度由三支柱体系构成。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覆盖面相对较小,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金,相对更加自主和灵活,作为重要补充,可以有效缓解一、二支柱的支付压力。

为此,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制度完成顶层设计,11月,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通知,制度在36个城市先行试点,2022年也被称为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元年”。

2024年12月15日,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全国放开,此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已吸引了超7000万人参加,随着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产品供给的更加丰富,参与人数和缴费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保险业,作为养老金市场发展的主力军,迎来重要的政策机遇期,制度放开后,个人养老金新单保费展现强劲增长态势。

制度落地后,各金融机构均积极响应,推出各具特色的个养产品,特别是全面放开后,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国债等都被纳入个养投资范围,制度吸引力也进一步增强。

根据人社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披露显示,截止到2月底,我国个人养老金保险类在售产品数量为182款,在售保险产品占全部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的比重约20%。

乘政策东风:个人养老金分红型保险产品迈进快速发展新阶段!-有驾

相较于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保险公司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具有独特的养老属性和优势。

首先,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以其收益稳健而独树一帜,精准对接低风险偏好人群的资金规划诉求,完美契合养老金所强调的安全性原则。根据《华夏时报》报道,全国27家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约160余款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险产品,新华保险、泰康养老、国民养老等数家险企公布了2024年的产品结算利率,这些公司经营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收益率普遍在3%以上,在低利率时代,这样的收益水平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其次,年金保险的长期性是其与生俱来的特质,这让它在养老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普遍提供终身保障,成为抵御长寿风险的坚实盾牌,能够为退休后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这种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不仅能够满足投保人退休后的生活需求,还能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对资金购买力的侵蚀。

此外,年金保险的确定性也是一大优势,它将领取金额、领取时间和领取期限明确写入合同,确保投保人能够按时、按额获得养老金,这种确定性在当前经济环境不确定、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珍贵。

再者,目前,部分公司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还可以对接养老生态服务,同时满足客户“养老资金+养老资源”的双向需求。

3

分红保险产品:保险类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推开,保险类个人养老金产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分红险产品因其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分红险产品通过“固定收益+浮动红利”的模式,为投保人提供了稳定的养老资金储备,同时赋予了资产增值的潜力。

这是因为分红险产品具备以下特点:

(1)保障与投资双重属性:分红险不仅提供基本的保险保障,还通过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分配,为保单持有人带来额外的红利回报。

(2)收益稳定性与灵活性:分红险的固定收益部分为投保人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而浮动红利则根据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动态分配,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

(3)长期资产增值:分红险适合长期持有,随着时间推移,红利积累可实现资产的稳健增长,满足养老规划中的财富增值需求。

据人社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在售和停售的个人养老金的产品中,年金产品数量最多,高达99款,占比超过51%。专属商业养老产品34款,分红型产品的占比提升非常明显,已接近16%。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4年10月1日至11月25日,人寿保险共上新258款,其中分红型人寿保险110款,占比为42.6%。

从产品收益率来看,“13精”计算了2022年和2023年近4万只存续的银行理财产品,加权收益率仅为2.5%,甚至某一年度的收益率低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

乘政策东风:个人养老金分红型保险产品迈进快速发展新阶段!-有驾

从分红险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客户收益率比较来看,2020-2023年期间分红险产品的客户收益率均是高于银行理财产品的。

分红险作为一种结合了保障与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近年来在保险市场中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在预定利率下调、市场利率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分红险的浮动收益特性显得尤为突出。

2024年新“国十条”提出,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分红型产品就是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的最主要形态,公司需要将运营收益的较大部分(不低于70%)与保单持有者共享。

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的这种机制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不同的风险偏好、保障需求、投资需求的客户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为有长期保值增值需求的客户开辟了新的投资路径。通过这种方式,客户不仅能分享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红利,还能享受到保险公司战略布局带来的额外收益。共享收益机制能够鼓励保单持有人长期持有保单,以获得更加稳健的回报。

此外,泰康养老总精算师曾在文章中提到,站在寿险经营的视角,发展分红型个养产品,也有助于稳健经营,防范利差损风险,优化公司财务表现:

一是分红型个养产品的低保证利率可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使用分红型产品来设计个人养老金产品,其保险合同的保底利率较普通型产品普遍低50BP,能够有效降低刚性负债成本,减缓利差损风险,有利于行业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分红型个养产品浮动收益共享机制可优化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策略。由于分红型个养产品的保底利率较低,其资产配置策略相对更加灵活,可为追求长期收益配置更高比例的权益资产,也更贴近保单持有人对长期稳定超额收益的关注。

三是分红型个养产品有利于财务指标稳定。分红型产品受到短期利率下行的影响较小,财务表现更考虑长期性与平滑性的特点,使得寿险公司的利润指标和偿付能力指标可以保持更高的稳定性。

在这一背景下,各家险企积极响应,躬身入局。泰康养老作为多年深耕二三支柱养老保险领域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作为首要战略,在泰康保险集团“支付+服务+投资”三端协同新寿险商业模式赋能下,泰康养老利用独有的职域服务模式,率先在广大企事业单位中推广“低保本+高浮动”的分红型养老年金产品,同时满足企事业职工对保障和收益的双重需求。截至2025年2月,泰康养老累计服务个人养老金客户超15万人,服务客户数步入行业第一梯队。

随着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全面放开,保险公司特别是专业养老金保险公司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作为国内首家总资产过千亿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泰康养老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聚焦养老主业,坚定打造个人养老金金字招牌,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助力国家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满足长寿时代下人们对养老和健康的旺盛需求,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