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间,港交所披露,四川百茶百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这意味着,2008年从成都温江二中旁边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走出来的茶百道,开始走向资本市场。
据公司官网,茶百道自2008年创立至今,全国门店超4000家,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因为起源于成都,茶百道还将熊猫元素融入其中,特色饮品加上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收到大量消费者的喜爱。
听到茶百道冲刺上市的消息,有网友评论称:“我今天买了一杯茶百道,上市了是不是有我的一份功劳”,还有网友称:“又参与了一个过亿的项目,骄傲!”
茶饮赛道“老玩家”
据界面新闻,茶百道创立于2008年,第一家门店开在四川成都温江二中附近,以学生作为目标人群。产品主打鲜果茶与奶茶,价格区间在8-23元区间,定位中低端。
据茶百道官网介绍,其隶属于四川蜀信致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四川蜀信致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于2021年1月14日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法人为汪红学,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市场营销策划;餐饮管理等。
企查查显示,蜀信致远的实际控制人为王霄锟,最终受益股份比例为52.48%。
从时间来看,茶百道算是新茶饮界的“老前辈”了。如今的行业头部玩家喜茶成立于2012年,奈雪的茶成立于2015,被市场称为是新茶饮“元年”的热潮则就发生在2015年。
在2018年之前,茶百道的发展速度并不快,截止2017年,其门店数量也仅仅只有180余家。
2018年茶百道开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品牌升级。起家于成都的茶百道,将带有成都属性的大熊猫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取名“丁丁猫”,以此迅速扩大了品牌认知。也就是在同年,茶百道开店约800家,进入快速扩张时期。
据红星新闻,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茶百道分别新增门店数量为367家、1485家、2844家和1817家。
一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茶百道开店的速度。2021年9月,茶百道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线下门店数突破5000家。而在2020年12月,茶百道门店仅3000家左右,这意味着,在约9个月的时间内,茶百道的门店数量就迅速增加了2000家。
在此次官宣赴港IPO之前,今年6月,茶百道刚刚宣布完成10亿元融资,由兰馨亚洲领投,正心谷、草根知本、中金、番茄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投后估值约180亿元。
拥有超7000家门店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8月8日,茶百道在全国共有7117家门店,遍布全国31个省份,实现中国大陆所有省份及各线级城市的全覆盖。2022年,茶百道门店的零售额达到约人民币133亿元,2020年至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39.7%。
2022年,茶百道共卖出7.94亿杯奶茶,总零售额达到约133.32亿元,平均每单价格为28.6元。以此计算,2022年,茶百道单杯奶茶价格约为16.79元。茶百道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称,按2022年零售额计,茶百道在中国新式茶饮店市场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达到6.6%。
近三年来,茶百道的营收均保持增长。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茶百道营收分别为10.80亿元、36.44亿元、42.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7.79亿元、9.65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茶百道营收为12.46亿元,上年同期为8.15亿元;净利润为2.85亿元,上年同期为1.89亿元。
茶百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和设备。招股书显示,茶百道的客户主要包括加盟商,2022年货品及设备销售收入为40.2亿元,营收占比为95%。从2020年到2023年前三个月,茶百道该项收入占比均超过93%。
不过,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茶百道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品牌如何应对行业标准模糊、食品安全问题等“阵痛”,仍然面临时间考验。
新茶饮公司扎堆上市?
从目前国内新茶饮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第一梯队呈现奈雪、喜茶、蜜雪冰城“三足鼎立”的态势;而茶百道、CoCo都可、书亦烧仙草等连锁茶饮品牌成为中腰部玩家。
据证券时报·e公司,7月份,总部位于上海的新式鲜果茶饮品牌“沪上阿姨”也传出了拟赴香港IPO的消息,预计今年年底递交招股书,已确定由中信证券和海通国际共同推进。对此,沪上阿姨的回应同样是“不予置评”。截至2023年7月,沪上阿姨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业超过6500家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沪上阿姨也正在向万店规模发起冲刺。沪上阿姨创始人单卫钧数月前公开透露,2023年,沪上阿姨计划新增门店3000家;年底营业门店数预计将会突破8000家,签约门店超过1万家。
与此同时,在云南成立的霸王茶姬也在近期被曝出正在探讨赴美IPO,并与美国银行和花旗合作。截至目前,该品牌在全球门店的数量超过2000家。面对IPO传闻,霸王茶姬方面回应称,“目前我们没有任何明确的IPO计划”。
编辑|孙志成 盖源源校对|王月龙
封面图自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红星新闻、界面新闻、证券时报·e公司、公开资料等
每日经济新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