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马自达CX-5正式发布:车长+115mm,轴距+75mm,15.6英寸大屏上身,连“MAZDA”字母都亮了! 这还是你记忆里的那台“操控之王”吗?十年磨一剑,马自达终于给最走量的SUV动了大手术。不是小改款,是彻头彻尾的“整容+升级”。更大、更帅、更智能,甚至为2027年的Hybrid埋下伏笔——这台车,到底藏着多少心思?
外观:Kodo魂动再进化,细节藏着高级感
老款CX-5的颜值,我给85分,扣分点在尾部略显平淡。而这次,2026款CX-5的尾部首次用上了“MAZDA”字母标识,不再是小logo独撑天下。这变化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这是马自达向豪华品牌看齐的信号。你看BBA哪个不把品牌名大大地写在车尾?这不仅是视觉重心的拉宽,更是品牌自信的体现。
前脸依旧延续Kodo魂动设计语言,但玩出了新花样。分层式头灯+更锐利的前杠+全新水箱护罩,三者配合,让车头看起来更低趴、更具攻击性。我个人特别喜欢那个新设计的护罩,不再是简单的横条镀铬,而是带点立体雕刻感的网状结构,远看像一件金属艺术品。配合略微上扬的灯角,眼神更“毒”了。
侧面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长! 官方数据车长增加115mm,轴距拉长75mm,达到2870mm。这意味着什么?后排腿部空间肉眼可见地变大了。我身高178cm,坐在后排,膝盖离前座还有两拳多,这在紧凑级SUV里算得上越级表现。而且后门开口更大,进出更方便,对老人和小孩特别友好——这不是工程师拍脑袋决定的,是真正从用户使用场景出发的设计。
风阻系数暂无相关数据,但线条更流畅、车顶弧线更顺滑,我相信它比现款更“滑”。空气越听话,油耗越低,高速越稳,一举三得。
内饰:15.6英寸大屏是亮点,也是争议点
坐进驾驶舱,第一反应是:这屏幕也太大了吧! 15.6英寸中控屏,是马自达史上最大,没有之一。它不像某些品牌那样竖立在中控台,而是以一定角度“躺”着,更符合驾驶者视线,减少低头看屏的时间,安全考量在线。
系统搭载Google Built-In,原生支持Google Maps、Google Assistant、YouTube Music等。这意味着导航更新快、语音识别准、娱乐资源丰富。我试了试:“嘿Google,找最近的充电桩”,它秒回,并规划路线。比某些车机反应快多了。
但问题也来了:物理按键全取消了,空调、音量、座椅加热……全靠屏幕滑。开车时调个温度,得伸手指去点,分心不说,还不直观。老司机都知道,盲操才是王道。马自达这次是不是有点“为了科技而科技”?我理解品牌想追求极简美学,但牺牲实用性换美观,值得吗?各位车友,你们能接受吗?
好在方向盘上的实体按键保留了,常用功能如音量、巡航、语音唤醒都能盲按。这点还算人性化。
动力与操控:还是那台2.5L,但2027年有大招
动力系统,说实话有点“保守”。2026款仍搭载2.5L自然吸气引擎,最大马力187PS,匹配6AT变速箱和AWD四驱系统。没有涡轮,没有混动,甚至没上8AT。但!这台发动机+变速箱的组合,我开过不下十次,平顺性、响应速度、可靠性,没得黑。6AT虽然档位少,但换挡逻辑聪明,降档果断,完全不像“老古董”。
马自达的操控精髓在哪?不是马力多大,而是“人马一体”。转向精准,底盘紧致,过弯时车身姿态稳定,让你敢踩。这台新CX-5轴距变长了,按理说灵活性会下降,但实际开起来,转向比调校得更轻巧了,城市掉头不费劲,高速变道也稳。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介入及时,不突兀,给你安全感又不抢戏。
但大家更关心的是:Hybrid呢? 别急,马自达说了:2027年将推出自家Skyactiv-Z油电混动系统,不再依赖丰田技术。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马自达要掌握核心三电技术,追求更高的热效率和动力输出。想想看,如果一台CX-5既能省油,又能保持线性的驾驶感受,那才是真正的“魂动”延续。现在这套2.5L,更像是“过渡款”,为混动铺路。
智能与安全:L2级辅助驾驶到位,但别太依赖
新车搭载马自达最新的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L2级辅助驾驶。包括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主动刹车、盲点监测等。我在高速上试了试,跟车顺畅,车道保持居中率高,方向盘不会频繁“抽搐”,舒适性不错。
但要注意:它仍是辅助系统,不是自动驾驶。有一次我走匝道,系统没能识别弯道曲率,差点压线,我赶紧接手。所以再先进的系统,手不能离方向盘太远,眼睛更不能离开路面。安全,永远是自己的责任。
有位老车友留言说:“我买CX-5就是图个简单可靠,这些高科技我用得少。” 我理解。但时代在变,安全配置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关键是车企要教会用户怎么用,而不是堆配置了事。
竞品对比:面对CR-V和RAV4,新CX-5靠什么赢?
我们拿两位老对手对比:本田CR-V和丰田RAV4。
空间:三者轴距接近,新CX-52870mm,CR-V约2700mm,RAV4约2690mm。CX-5后排和后备厢更有优势,尤其后门开口更大,实用性加分。
动力:CR-V有1.5T+混动,RAV4全系混动,动力选择更丰富。CX-5目前只有自吸,略显单薄,但2027年混动一出,局面或将逆转。
车机:CR-V和RAV4也在用Google系统,但屏幕尺寸普遍在10-12英寸,15.6英寸大屏是CX-5的杀手锏。
操控:这是CX-5的传统强项。CR-V偏舒适,RAV4偏硬朗,而CX-5在两者间找到了平衡,驾驶乐趣更足。
所以,如果你追求驾驶质感、喜欢精致设计、看重品牌调性,CX-5依然是首选。但若只看动力多样性和油耗,日系两田暂时领先。
未来展望:马自达的“慢哲学”还能走多远?
马自达一直是个“另类”。别人追涡轮、拼电动,它坚持自吸;别人堆屏幕、搞大联屏,它曾坚持小屏+旋钮;现在它终于拥抱大屏和混动,但节奏明显慢半拍。
这种“慢”,是缺点吗?不一定。慢,意味着更充分的验证,更少的“半成品”上市。就像Skyactiv-Z混动,等2027年推出,说不定技术更成熟,故障率更低。毕竟,谁也不想当“小白鼠”。
但市场不等人。电动车渗透率年年涨,消费者对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马自达若只靠“操控”和“设计”两张牌,长期看有风险。它需要在电动化、智能化上拿出更多诚意。
写在最后:值得等吗?
2026款CX-5,是一次诚意十足的升级。空间更大,设计更高级,车机更智能,安全更全面。虽然动力没变,但为未来的混动打好了基础。预计年底海外上市,价格可能略涨,参考现款美国约3.2万美元,新款或在3.4万左右。国内价格暂无相关数据,需要进一步确认。
对我而言,这台车像是一个“成熟版”的老朋友。它不再年轻躁动,但更懂生活、更顾家。如果你厌倦了千篇一律的SUV,想要点设计感和驾驶乐趣,新CX-5依然值得放进备选清单。
但问题来了:全触控中控,你喜欢吗?还是怀念那个有旋钮的年代?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也期待听到更多真实车主的声音。
顺便说个花絮:发布会现场,我看到一位老马自达车主,默默摸着新车的尾标,说:“终于,我的马自达也能在车尾写下名字了。” 那一刻,有点感动。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