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L上市后全系月销仅4.4万辆,相比去年单款秦的月均4万成绩几乎零增长;宋Plus从月销3.3万跌至3.1万;海豹家族销量腰斩到4万,这还是去年那个年销400万辆的比亚迪吗?
经销商库存积压超3个月,工厂产能闲置40%,生产线工人轮休,4S店进店量连续下滑,曾经靠“闭眼卖车”横扫市场的巨头,如今竟被网友调侃“技术宅玩脱了”。
连高端线也撑不住了。 仰望U8订单断崖式下滑,腾势Z9 GT市场反响远低预期,30万以上市场被理想、问界卡位。 曾经改写国产车历史的汉系列,新车上市后销量卡在1.8万死活上不去,车主吐槽“内饰降级”“充电比宣传慢25%”。
销量崩盘背后,产品迭代慢成了致命伤
海豚、元Plus等爆款三年没换代,新推的海狮05EV被用户吐槽“换壳不换芯”。 竞品吉利银河L7上市三个月单月破两万,小米SU7首月交付破万抢走中端客群,特斯拉Model 3降价到20万内贴身肉搏。
比亚迪引以为傲的“垂直整合”模式开始反噬:为均摊成本,高端车型偷偷减配,汉EV充电缩水;低端车为保利润用老旧电池,续航卡在600km档,眼睁睁看着对手冲上700km。
设计短板是被年轻人集体吐槽。 “比亚迪拍出来像网约车专属”“汉L的前脸还停留在五年前”,小米SU7的流线造型、隐藏门把手让95后直呼“这才叫科技感”。 甚至有车主毒舌:“王朝系列设计师是不是从燃油车时代穿越来的? ”
智驾系统遭遇“上下不讨好”的尴尬
中端车主怒骂“天神之眼”背刺老用户:刚提的燃油版没几天,智驾版就上市,价格还差不多。 高端买家则嫌弃系统像“半成品”,红绿灯识别卡壳、匝道汇入犹豫,对比华为ADS的城区领航被虐得体无完肤。
让用户心寒的是,比亚迪竟把老款车型的智驾功能锁死,想升级得加钱8000元,这波操作冲上投诉榜TOP3。
砍项目、缩战线,比亚迪紧急“技术深蹲”
内部人士透露,原定上市的宋L GT因“技术优势不足”被紧急叫停,腾势N8L推迟到2026年,海洋网多款新车规划搁浅。
疯狂出新的节奏转向:2026年仅保留4款战略车型,资源全力倾斜硬派越野U8 L和旗舰轿车U7。
研发部门却逆势扩张。 西安工厂工程师证实,车间通宵测试无人驾驶系统,新装配的激光雷达堆满仓库;技术团队扩招3000人,主攻芯片和算法。
狠的是,比亚迪把省下的营销费全砸进实验室:第五代DM技术刚刷新全球油耗纪录,亏电油耗降至2.6L,秦L满油满电跑2100公里,单箱油省50元。
供应链地震,4S店被迫“求生转型”
电池供应商爆料:比亚迪订单量骤减30%,某二线电池厂已裁员20%。 经销商库存压到“卖不动就贴钱促销”,部分门店转型体验店,装修风格从“汽配城风”改成科技展厅,客流仍跌18%。
海外扩张反而拖累国内交付。 欧洲订单积压导致西安工厂调走半数产能,国内车主提车要等三个月;泰国工厂因环保问题延期,当地经销商集体退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