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流传着斯巴鲁中国即将解散的消息,称其将退出中国市场,这一传言引发了广泛关注。鉴于斯巴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表现日益下滑,这样的传言似乎并不意外。从7月份公布的销售数据来看,斯巴鲁全球总产量为78879辆,其中日本本土产量高达59718辆,而除日本外的单月总销量仅为19161辆。在如此多的国家和地区销售斯巴鲁品牌车型的情况下,分配给中国市场的销量自然寥寥无几,7月份中国市场销量仅为687辆,同比大幅下滑55.33%。
除了7月份,斯巴鲁中国在其他月份的销售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22年上半年,斯巴鲁的进口销量仅为9822辆,同比下降了36.3%。事实上,这种下滑趋势并非仅在今年出现,过去十年来,斯巴鲁在中国的销量一直在持续下滑。从2013年的全年总销量5.7万辆,到2018年的全年总销量已经跌至2.48万辆,斯巴鲁在中国的市场地位日益边缘化。
因此,有关斯巴鲁汽车即将退出中国的传闻似乎并非空穴来风。毕竟,面对持续低迷的销量和竞争对手的相继退出,如一汽马自达和英菲尼迪,斯巴鲁的处境确实堪忧。
然而,在8月31日,斯巴鲁中国官网发布了一份声明,明确表示:“斯巴鲁中国对中国市场高度重视,网络上关于‘斯巴鲁中国解散’的消息纯属虚构。我们将继续在中国市场积极开拓,为选择斯巴鲁的客户提供独特的品牌价值和优质的用车体验。”
斯巴鲁作为中外合资汽车品牌,能够坚持至今确实不易。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经与庞大集团紧密相连,双方的关系可谓息息相关。庞大集团曾被誉为“中国最大汽车经销集团”,但近年来却陷入了经营困境。2019年,庞大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而宣告破产重组,今年8月26日,斯巴鲁中国回购了庞大集团所持有的股权,从此斯巴鲁在中国将作为100%的国外独资品牌运营。
尽管斯巴鲁现在已不再是中外合资品牌,而是成为了完全的“外资品牌”,但这似乎并未能改变其在中国市场的困境。许多中国车友认为,斯巴鲁的性价比不高,所有零件都依赖进口,导致等待收车的周期过长。在同等价位下,他们更愿意选择配置更好、外观更出色的国产品牌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