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这么久汽车行业,最深刻的印象是外资在发动机控制领域垄断,差不多30年了。别说我没提醒,哪怕是在研发岗位待过的人都知道,那些名牌供应商,比如博世和大陆,在发动机ECU控制单元上基本把控着全行业的命脉。你别说,去年我还跟朋友吐槽过:咱们的自主品牌,能不能别老在这个点上卡壳?结果,荣威M7 DMH,来了个大反转。
我刚才翻了一下相册,看到它的硬件布局,特别是21合1的混动管理系统PICU,那芯片真的亮眼——集成度极高,把过去分散的控制单元融合到一块芯片里,反应速度提升了大概30%,才0.26秒的反应时间,别说市面上同类车,就是一些高端混动车反应都没有这么快。
这我就想:硬件能这速度,软件怎么可能落后?荣威的团队特意把控制逻辑全都自主研发,调参、优化、甚至能源管理算法,全都自己写出来。从控制算法到调节参数,完全符合咱们中国的路况和驾驶惯。这一点特别关键——你知道,对于车辆来说,操控的顺畅和节能的效率,跟软件调控的相关性大得很。没有幺蛾子,系统还能智能学你的驾驶惯。比如说,老司机李师傅开车,惯刹车前燃油门提前减,系统就会逐渐学,每次都提前调控到合适的状态,像记忆一样。
说到这,不能不提软件自主化的重要性。过去很多混动车的心脏——发动机ECU,都得靠进口黑盒子。你想想,咱们的研发团队三年时间,完全自己写代码,掌握了发动机调校的底层逻辑。还能结合中国堵车多、路况复杂的情况,两三天调一次参数,把油耗降到最低。比如我问工程师:你们怎么做到每次出厂调整都那么精准?他笑:多调,多调,调到你满意为止。(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结果很牛。)
最让我放心的,是它的实测数据。总体调研发现,荣威团队用上汽十几年的积淀,累计跑了超过1000万公里的耐久检测。你汽车跑这么多公里,零部件除了磨损还是磨损,但他们挺住了。核心部件,包括电池、发动机、变速箱都通过了400万公里验证。于是我就想,能坚持这个数据,到底多靠谱?你说的可靠性是不是也能用实打实的数据说话。
我记得有一次,易车做的极限续航测试,连续高速120公里/小时,续航1110多公里,油耗居然还在5.58L/100km!你能想象吗?在那个条件下,满载、空调开着、能量回收关掉。更神奇的是,媒体试驾的续航跑出了2143公里,明显比官方标称的2050多了几百公里——我猜这就是所谓的反向虚标?其实我不敢太绝对猜测,但毕竟实测数据比标书面行驶里程高出不少,是真实存在的。
再说保修,那可真是豪气。零自燃保证、三电终身质保。大伙都知道,电池自燃是最让人心烦的安全问题。它保障得很彻底,只要不是人为原因,电池自燃公司就会免费换车。你如果问:这是不是有点虚?其实我觉得不完全,毕竟全球累计40万块电池没有一起自燃,每个电池经过10吨挤压,IP67/IP69K级别的防水封装,即使电芯突然故障,也能隔离热量,不让火花蔓延。
老婆说后排能躺平,周末带娃出去,车里铺平了,睡觉也舒服。这细节,就是咱普通家庭的实际需求。你看,一车搞定家用、出行、安全还能省油,性价比讲真挺高。你不觉得嘛?这车在10万级价位,做到了豪华感和技术自研双兼得,真不多见。
不过我也想,小跑题一下——你们觉得,未来技术会不会变得越来越人性化——比如说车自己认得出你的惯,提前调好空调、座椅、甚至音乐。是不是我想的太远?(反正我觉得,以后开车会更智能,也更贴心))
说白了,荣威这次能实现发动机完全自主控制,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破局。我开始怀疑,咱们是不是潜伏着一支技术队伍,只不过一直被外资压着,现在终于开始爆发了。
最关键的一点——未来留一手,你说车企自己研发核心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就会让我们走出依赖进口的怪圈?或者说,国产车是不是能靠这技术,逐步追上甚至超越一些国际品牌?我这边又开始猜测几个,没细想,其实也挺担心:这种技术是不是会变得太封闭了?比如为了保护自研成果,可能会限制技术开放性,说得再直白点:你觉得,咱们的自主品牌,未来还能像今天这样,持续用自主技术土壤生长不?(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哈)
反正,这次荣威的硬件软件都打了个漂亮的自主牌。不仅把高端技术带到百姓身边,还用实际真金白银的行动告诉一切——中国制造,不再只是跟跑者。技术这种东西,大部分人用起来只在乎顺不顺手——你们平时开车最在意啥?续航?安全?还是那点微妙的人机交互体验?我简单总结一下,可能就是:要不咱也学学人工智能的套路,把车变得更懂你。
哎,反正我等的,就是试驾那一天,看看到底能不能让我真心感受到国产芯的安全感。这车,要是真的能开起来像它说的反向虚标那么牛,咱们的自主研发就算完胜外资了。你们觉得,下一步会是自主品牌的国际化阶段吗?还是说,又会被某些技术绑架?
毕竟,技术前行的路上,总得有人拿出来试水,也许只有用我们的实际体验,才能知道,它是不是未来行业的真正破局者。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