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围绕着安世半导体这家公司,荷兰和中国之间上演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本来是一桩白纸黑字的商业收购,中国的闻泰科技花了大价钱,正儿八经地买下了荷兰安世半导体百分之百的股份,按理说,这事就板上钉钉了。
可谁也没想到,荷兰方面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套组合拳下来,硬生生是想把这煮熟的鸭子给弄飞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荷兰的这番操作,可以说是快、准、狠,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你要说这是临时起意,估计没人会相信。
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们就打出了三招。
第一招,直接冻结资金,让你有钱也动不了。
第二招,更直接,把我们派过去的首席执行官给赶走了,明摆着就是要抢夺公司的管理权。
第三招,釜底抽薪,直接切断供应链。
这一连串的动作,明显是想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法合规”,他们还特地从故纸堆里翻出来一个已经“落满灰尘”的法案,给自己找了个理由。
要知道,当初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那可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手续齐全,完全是市场行为。
结果荷兰这么一折腾,闻泰科技手里百分之百的股权,硬生生被他们夺走了百分之九十九,这种操作,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
抢走了公司还不算,荷兰方面似乎觉得还不够,紧接着又来了一次挑衅,公开宣布,停止向中国供应晶圆。
这下子,算是彻底撕破脸了。
这种做法,明摆着就是在挑战我们的底线,似乎觉得中国面对这种局面会束手无策。
但他们显然是低估了我们的决心,也高估了自己的位置。
那么,面对这种几乎是“明抢”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呢?
中国的回应,可以说非常冷静和专业,堪称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应对。
我们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搞什么无差别的报复,而是采取了非常精准的措施。
很快,中国官方就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定向的出口管制。
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
我们并没有一刀切地禁止所有产品出口,而是非常精确地锁定了23个特定料号的核心产品。
小编了解到,安世半导体虽然是荷兰的公司,但它超过七成的产能,都设在了我们中国的东莞工厂。
这个工厂的规模相当惊人,每天从这里发往全球的芯片数量超过两亿五千万颗。
我们这一招“精准打击”,立刻就让全球的下游厂商感受到了寒意。
很多朋友可能对芯片行业不太了解,觉得不就是个小零件。
但实际上,现代工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对这些特定的芯片依赖性极强。
少了这些关键的“小零件”,你再先进的生产线也得停工。
所以,这一招下去,全球汽车产业链立刻就感受到了“缺芯之痛”。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后续的动作。
到了十一月一日,我们又公布了一个出口豁免的政策。
这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奇怪,既然要反制,为什么又留个口子?
其实,这正是我们处理国际争端时的一种智慧。
这就像在暴风雨中,我们虽然关上了大门,但还是留下了一扇窗户。
我们通过这个举动,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我们珍惜合作,但我们绝不惧怕对抗。
我们会采取反制措施,但我们不会失去理性,不会把事情做绝。
这实际上,就等于是给了荷兰一个台阶,也是一个“最后通牒”,球踢回给了他们,是继续对抗还是回到谈判桌前,你们自己选。
我们绝不会惯着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
荷兰的这种近乎失控的做法,看似是冲着中国来的,但最先受到冲击、叫苦不迭的,反而是他们自己的欧洲伙伴。
宝马、大众、特斯拉等二十多家欧美车企,一下子就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这些汽车巨头,他们的生产线高度依赖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生产的芯片。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很快就发出了警告,如果这场争端持续下去,欧洲的汽车产业链将面临至少三个月的中断,直接的经济损失预计会超过两百亿欧元。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荷兰的“狠招”,看起来气势汹汹,实际上是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甚至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
而中国的这种“定力反击”,看起来是被动的,但实际上就像一把柔中带刚的“软剑”,既有力量,又留有余地。
我们都清楚,在当前这个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时代,大家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对抗。
大家应该做的是,在保持各自立场的同时,去寻找那个能够让双方都获益的“最大公约数”。
西方一些势力,就是想看到我们乱了阵脚,想通过各种方式激怒我们,让我们做出不理智的反应。
但越是到这种时候,我们就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能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
大国之间的博eyi,考验的不仅仅是实力,更是心态和智慧。
谁更冷静,谁就能更好地看清全局,谁就能在复杂的局面中占据主动。
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句老话,“少说话、多做事”,在今天这种环境下显得尤其重要。
你手里的底牌不轻易亮出来,对手就永远摸不清你的深浅。
西方越是频繁地出招,越是说明他们内心已经开始慌乱了。
而中国这次冷静而又果断的回应,恰恰透露出一种东方大国的从容和智慧,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
这件事也给所有跨国企业提了个醒,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的规矩,商业合作有商业合作的底线。
任何想要通过非市场手段来破坏规则、谋取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我看来,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展现了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风范。
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面对挑衅,我们有足够的工具和智慧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荷兰的这次行为,无论初衷是什么,最终都将为自己的短视和冲动付出代价。
未来的路还很长,走着瞧吧。
注意:图片内容等信息来源网络,有任何问题联系我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