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金九银十这段时间,我总感觉车市的节奏别有一番味道。别看过去几年,消费都偏理性,但每逢节假日,特别是国庆这种长假,消费者的热情还是像被点火一样。你去门店看看,除了新车陈列得明晃晃的,工作人员跟你说的最多还是优惠和补贴,像是一场拉锯战。
我记得去年翻了下笔记,快递到店的车比平时多出20%,试驾预约的时间也排得满满当当。销售人员的嘴里讲的最多的词,就是补贴优惠限时。这让我想到,车企其实也在越来越会玩心理战——利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点的敏锐抓取,设计出各种福利战场。
大伙儿知道的,像理想、特斯拉、小米、蔚来,都在国庆搞了不少优惠动作。理想这次上线的理想i6,标配自家的高阶辅助驾驶,整车的定价在24.98万,但更关键的是,消费者只要在10月底前交定金,能额外得到价值3.5万的首销权益。这是真的有诚意——买得早,能多捡漏。你问我,离谱不离谱?我觉得还行,反正市场走的就是这个套路。
说到特斯拉,我去了北京的蓝色港湾体验店。那天正好遇上个家庭,看着他们试驾完,张先生就说:我还是觉得空间大、续航够用,价格也还可以接受。试驾不难理解,空间、大续航一考虑,试驾之后都能感受到。尤其大部分家庭车都在追求空间和续航,比如Model Y L版,空间明显大了不少,续航也缓解了出门走远怕没电的焦虑。
多跑跑市场,就知道这些车型的产能都捉襟见肘。Model Y L的订单很快就买满,提车估计得等到11月。门店里的那辆亮色车,墙上贴着订单数量,随便一看,你会发现,基本都在秒售。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因为价格优惠和补贴叠加,家庭用车需求爆炸了。
说到补贴,真不得不提北京的硬核玩法。从十月份开始,海淀区、石景山甚至到门头沟,都在搞补贴活动。你想,一辆车最多能补贴到1.5万,有的还能拿到别的激励措施。这个周期,正值政策调整,很多人在猜测:是不是未来购置税会变?有个猜测没细想过——也许是因为政策一变,大家会把握机会提前冲刺一波。
还记得他们还在推所谓的跨年方案,要是在2025年底前锁定定单,如果交付推迟到2026年,购置税还能享优惠。个中逻辑很简单:车企希望尽快锁订单,消费者自然也想多点优惠。尤其是新能源的政策变化频繁,以后谁知道会不会更严,反正现在趁着还免税,顺便多屯一辆,也算吃个早饭。
这些政策对市场的驱动力其实挺显著的。想想,一辆售价30万的新能源车,购买税从3万降到1.5万,差的就是那点心思和时间。有人会说:唉,要不要等,怕政策变。但问题是,有时候,真没办法等太久。你看,现在充电基础设施也在提升。从高速公路到城中社区,充电桩的增长速度比我预想的要快,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充电设备,去年一年增长了将近42%,这不是说说,干出来的。
而且你知道,我刚才翻了下相册,有一张照片,是一辆车在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插着充电线,那天放晴,阳光正好。这个细节让我觉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感越来越强,不再是等车等得焦心,而是充电就像叫个外卖。你会不会觉得,有时候这些基础设施还不够普及?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还是挺卡壳的。
我一直在想:续航会不会变得更长?其实不用太技术参数了,市场的趋势已经很明显,600公里以上的车型越来越多。有个猜测没怎么考虑——可能,车企在争夺的,不只是续航,更是在补能速度上做文章。零跑那次推出的高速救援服务,免费救援范围覆盖全国4,100多座高速站,这样的服务其实才是刚需上的升级。
补能之外,最让人啧啧称奇的还是出行礼包。比如蔚来,提供300多个城市的服务中心,50多座高速补给站,可以保障大部分长途出行。这些贴心的细节,透露的是你离不开我,但我也会为你考虑得细一些。但说实话,我也在想,像这样的礼包能持续多久?还是一阵风?我猜,主要看谁能真正让用户觉得值得。
问题来了,你觉得这样的优惠和政策,能持续多久?我没想过这个,但心里暗暗觉得,或许也就这几个月的狂欢。再加上,车企们都在拼出行不卡壳的保障方案——包括道路救援、充电救援、异地送返。小鹏就上线了7×24小时救援,免费充电和救援,确实让人觉得没那么闹心。
总的来看,今年的金九银十其实就是一场买车的盛宴。政策牵引、优惠叠加、服务扩展,每个细节都在告诉你:车市正变得越来越实际。你还记得,哪次购车让你觉得值么?或者,下一次,会不会是你心里的谁冲出来抢了风头?试想,哪天我们也能在充电站聊这点八卦。
这场热闹背后,最让人期待的,是未来的出行方式会变成什么模样——也许,不用担心充电和续航,也不用考虑价格,只要发个消息,车就会自己去跑腿。这一切还得看谁最后能笑到最后。你猜,明年还会有啥惊喜出来?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