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引力序列两月三新车上市,动力技术再进阶

长安引力序列两月三新车上市,动力技术再进阶

上半年,长安汽车的销量数字又刷了个新高。身边修理厂老杨一边给我换机油,一边感慨:“这年头还卖得动燃油车的,不多了。”可长安偏偏就是那个例外。新能源风头正劲没错,但UNI、CS、逸动这些老面孔,撑起了大半壁江山。

长安引力序列两月三新车上市,动力技术再进阶-有驾

前阵子和表弟去看他刚提的新逸动,他特意挑了最新那代,说空间比以前大了一圈,“家里老人坐着舒服”。13年下来,这系列居然已经有180万用户,说出去都觉得夸张。他跟我吐槽过一点:副驾驶手套箱开合有点涩,问师傅说是设计为了防止急刹东西掉出来,小细节倒也用心。

最近消息是,引力序列接下来两个月要连发三款重磅——第三代UNI-V、第四代逸动和第四代CS55PLUS。这波操作挺猛,据说动力系统全线升级成500Bar超高压直喷蓝鲸发动机。我听工程师朋友讲过,这种压力能把汽油雾化到6.3微米,比人类头发丝细20倍,“烧得干净省得多”。对比市场常见350Bar机器,高出四成不止。

长安引力序列两月三新车上市,动力技术再进阶-有驾

小区里一位开旧款CS55的大哥总念叨:“这车皮实,就是起步肉点。”现在据说新发动机1500转就能爆发最大扭矩310牛米,那感觉估计跟2.5L自吸差不多。“市区红绿灯冲起来带劲!”试驾员在朋友圈这么晒过图,还真勾起不少人的兴趣。更神的是官方搞,用这台发动机拉60吨A320飞机走40米;还有“千公里一箱油”挑战,有人真跑到了海南环岛,一路下来看着表盘都乐呵。

有人关心保养贵不贵?隔壁修理店老板娘笑称:“蓝鲸机器用好点儿的全合成,两万公里换一次都没啥事儿,就是火花塞别贪便宜货。”她遇到最多的问题还是加劣质汽油后喷嘴堵塞,新技术归新技术,该注意的地方不能马虎。

长安引力序列两月三新车上市,动力技术再进阶-有驾

引力系列虽然不像阿维塔或者深蓝那么“潮”,但它稳。2024年定下125万辆目标,占整个集团将近一半。这背后其实很现实:去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燃油车型依然占六成以上。不少业内分析提到,把原来分散的小品牌资源整合起来,其实省钱又高效。我认识的一位做零部件供应链的小老板就直言,现在对接长安方便多了,“流程简洁,不拖沓”。

利润也是关键。有些新能源品牌拼命卷价格,但研发投入巨大,经常亏本卖。而传统燃油板块反而是现金奶牛,为电气化转型提供弹药。有意思的是,引力序列早早布局PHEV(插混),像UNI-Z、第三代CS55PLUS等,都有混动车型选项。在我们西南山区这种充电桩稀缺地带,PHEV反倒更受欢迎,有朋友买回家后天天跑县城加班,也不用担心续航焦虑。

今年6月之后,长安身份变天,从兵器装备体系独立出来,被国资委直接管理。听业内老司机聊,这意味着审批效率提升,以前一个项目批下来慢吞吞,现在自己拍板快很多。据说以后还能直接申请国家专项基金搞研发,对供应商议价能力也硬气不少。一些核心零部件会逐步国产替换,本地维修配件周期缩短,对我们这些小城市用户是好事儿。

长安引力序列两月三新车上市,动力技术再进阶-有驾

未来几年,引力系列还肩负着智能化普及任务。从2025年开始,全系只推智能网联产品。“北斗天枢2.0”上线,到时候35款数智车型陆续落地。不久前在重庆体验营上,看见他们演示语音控制空调和远程启动功能,小孩玩得可开心。不过老王吐槽一句:“语音识别四川话还需加强。”

长安引力序列两月三新车上市,动力技术再进阶-有驾

海外市场也是个看点。今年东南亚、中东非等地区都会推进本土生产,我有亲戚在印尼做生意,说那边路况复杂、电网不稳定,所以传统燃油或混动车型格外吃香。他们当地司机最怕坏在荒郊野岭,所以耐造性排第一位——这一块恰好被引力系列抓住机会。在欧洲那些成熟市场,则靠性价比打入主流渠道。据了解,今年部分出口版会针对不同国家法规调整安全配置,比如侧气帘标配范围扩大,还有轮胎规格因应热带湿滑路面专门优化过花纹结构,这是许多人忽略的小细节吧?

长安引力序列两月三新车上市,动力技术再进阶-有驾

最后闲聊一句,上次帮邻居置换旧逸动时发现,新平台底盘调校确实软糯许多,高速并线信心足。但也不是十全十美,有个女司机抱怨雨刮间歇档太少,下暴雨时清晰度一般,希望厂家改进一下吧。这些琐碎小毛病,其实才是真正影响日常体验的地方,每次聚餐大家聊起来,总能冒出几个段子来,让人哭笑不得。

长安引力序列两月三新车上市,动力技术再进阶-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