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发布的“电电增程”,冬日更从容!

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宁德时代发布的“电电增程”技术引发行业热议。这项以自生成负极技术为核心的创新方案,试图通过双核架构重新定义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成本平衡。其核心逻辑在于:将传统电池结构中的石墨负极彻底移除,改用金属集流体直接沉积锂金属,从而实现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的技术突破。

宁德时代发布的“电电增程”,冬日更从容!-有驾

现有动力电池体系中,负极材料占据约三分之一的体积空间。宁德时代的解决方案直接砍掉这一冗余结构,通过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沉积与溶解过程构建动态负极层。这种设计不仅释放了电池包内部空间,还简化了生产流程。据官方数据,采用该技术的增程电池可使3米轴距车型实现1500公里续航,相当于传统燃油车满油状态下的极限表现。

宁德时代发布的“电电增程”,冬日更从容!-有驾

在实际应用层面,宁德时代将这套系统拆分为“主能量区”与“增程能量区”。前者采用成熟电芯(如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负责日常通勤场景;后者则作为高密度储能单元,在长途行驶或极端环境下介入供电。这种模块化设计既能降低整车制造成本,又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宁德时代发布的“电电增程”,冬日更从容!-有驾

尽管实验室数据亮眼,但锂金属沉积过程中的枝晶生长与界面稳定性问题仍需验证。宁德时代在2021年启动的专利布局显示,其通过电解液添加剂与三维集流体结构优化,已初步解决枝晶穿刺隔膜的隐患。但在量产条件下,如何确保500次完整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仍是悬而未决的课题。

宁德时代发布的“电电增程”,冬日更从容!-有驾

安全性验证同样面临考验。车展现场展示的钠新电池虽通过电钻穿透测试,但自生成负极体系的热失控阈值尚未公布。目前宁德时代为双核架构配置了独立热管理系统,但多层防护结构必然导致整车质量增加,这与轻量化目标形成矛盾。

宁德时代发布的“电电增程”,冬日更从容!-有驾

该技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影响显而易见。搭载骁遥双核电池的小米SU7已实现1500公里续航,配合12C超充技术,5分钟补能520公里的性能指标足以动摇燃油车最后一道防线。更关键的是,钠离子电池与锂电池的混搭方案,为车企提供了兼顾低温性能与成本控制的新路径。

宁德时代发布的“电电增程”,冬日更从容!-有驾

在政策层面,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连续三个月突破53%的背景下,宁德时代通过技术下放加速电动化进程的战略意图明显。其钠新电池量产时间表(2025年12月)与换电模式推广计划同步推进,预示着动力电池产业正在从单一性能竞赛转向全场景解决方案竞争。

宁德时代发布的“电电增程”,冬日更从容!-有驾

技术路线的迭代速度与市场接受度构成两大不确定因素。自生成负极技术若能在2026年前完成AEC-Q100车规级认证,将率先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中普及;反之则可能沦为特定场景的补充方案。同时,美国等海外市场对固态电池的持续投入,也可能改变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竞争格局。

宁德时代发布的“电电增程”,冬日更从容!-有驾

当前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装车量领域已连续七年保持全球第一。但技术代际差的缩短意味着,任何颠覆性创新都可能重塑行业格局。此次“电电增程”技术的推出,既是对其技术储备的全面检验,也是对产业链协同能力的重大考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