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起“你最近换车没”,有些地界儿、尤其是小区里一天到晚车进车出,问来问去十有八九,答案能绕不开比亚迪。说真的,这几年,不论是老邻居王大叔还是我们楼下送外卖的小宋,嘴里头总叨咕着BYD——不是崇洋媚外那套,是实打实的各种琐事、传闻和账本算的明明白白。
小虎前阵子搬家,群里头谁帮搬家啊?结果支招的不少,但真到动手时,开着唐DM来的孙师傅一句“比亚迪,啥都装得下!”愣是干脆。一路上边开边唠,孙师傅自己算是创业务工的典型,“省心、省钱、不掉链,厂里同事都叫我比亚迪二哥。”你以为他就奔着低价?恰恰相反,看重的不是车内那块炫屏,反倒是那点耗电、维护够低;顺嘴一提,说后备箱下面还有收纳格,装拖把工具不用愁。“咱买车,图不就是家里用得着、下雨买米拉个货、孩子媳妇出门有点排面。”
另说车友群里弄电池的阿超前段时间抱怨,说他新买的汉EV,跑高速降速一下来的事儿有点儿吓人——按他说法,破解定速巡航的那天还查到隐藏菜单:原来冬天电池衰减跟习惯用快充慢充有点关系,不服还真不成。他也常晒用车小妙招,比如大灯后面的空气导管,工厂销售都不一定说明白——“夏天行车,开外循环+摄像头喷水,体验贼丝滑!”他自己一脸自豪说,入手比亚迪半数是看中这个本土牌子技术“牛”,尤其那块热泵空调,北方冬天命根子。
唠到南方,老李头在群里闲侃,说他女婿当初就图BYD省心,奈何小县城修理工不认得这车,换水泵还得调货,等待全靠运气好坏,折腾里头爆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他说路上跑的出租,快一半儿旧E5,“这些司机可精着呢,啥省啥不省他们心里有数。”
曾经以为十来万块还得和合资掰扯配置,牛皮座椅?别想,后排出风?甭说。可你真进了比亚迪4S店瞧瞧,年轻人搬着行李试后排空间,不像以前那么拘谨,销售顺嘴说“哪怕入门也LED大灯,导航语音识别都标配,车机自带K歌,唱起‘成全’来比家里的音箱还震天。”本地有个叫阿星的,果断咬牙首付全掏出来,不折腾贷款,他说毕业赶上新能源上牌优惠,也是人生头一台像样的现代车。
说起来,圈里流行一句顺口溜:“比亚迪不是最豪,也不是最能飙——但最怕坏事急用时,你只认它很行。”有回听邻居沈师傅吐槽,说小舅子上个月追尾,保险节省,全车小修件全能匹配,其实多亏了配件库全。坊间还传过比亚迪以前有个超冷门配置,叫婴儿看护坐垫(据说某批次首批汉EV上过),用手机能查后排温度和宝宝哭声——群里至今有人质疑真假,反正我也没亲眼见过。
当然,并不是所有车主都觉得天衣无缝。群里有杭州的IT哥说过:唐DM-i智能钥匙有天莫名失灵,APP死活打不开门,连着急半夜去修。第二天师傅一摸脑袋:“这回彻底刷机,用老钥匙得常揣身上。”新鲜使用方式带麻烦,谁用谁知道吧。
还有一点鲜少人提,营运车主和家用有显著不同。像专跑网约车的晓东,装了个副驾电动加热垫,夏天开也不关。但他抗议机头隔音不太行,长期开高速风噪子溜溜响。不过,“修电机最多也就换根排线,纯电这玩意,没啥可坏的。”这是他最中意的地方。
如果说比亚迪像啥?有车友比喻,像八十年代小天鹅洗衣机——管用、皮实,一群爱较真的主儿天天研究哪家店电池便宜,哪家电池托盘能改自修。老家亲戚还真攒了个微信群,时不时自测亏电极限,说这车能耗能低到啥程度,最慢能慢到像电动三轮拖拉机……
偏远小城二手市场最近也开始有比亚迪身影,旧F3拉活多、换新E6入租,更有高峰时段出租抢到天亮。“一车多用”这玩意现下还真不是夸张。“小毛病能忍,关键是吃得消。”正是维修师傅的口头禅。
你要说未来啥车主还会偏爱BYD?难讲。但楼下小美家那台海豹DM-i前阵刚花大几千贴膜,结果没两礼拜被小区熊孩子划花个大口子。她在群里调侃:“这车最大优势,就是配件没啥等的,贴膜送货当天安排上。”用起来,心里总留个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