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零跑汽车近期的商业运作,着实耐人寻味,让人觉得既出人意表又颇具新意。
还记得早年间选购手机,常听到“要啥自行车”的说法,意指那个价位上,能满足基本使用就不错了。
现在,这种消费观念似乎也渗透到汽车市场。
零跑好像就是要告诉你,用有限的预算也能打造出优质的产品。
这事儿,就得从它与红旗扑朔迷离的合作关系说起。
如今看来,两个品牌的携手合作几成定局。
早在三月份,双方就已签署协议,将在多个维度展开深度合作。
在上海车展上,零跑更是明确表示,会为一汽提供电动车平台技术,助力红旗拓展国际市场。
零跑负责人朱江明也透露,与一汽的合作涵盖资本运作、平台产品共享、零部件供应等多个领域。
目前,双方正携手开发一款基于零跑B10平台打造的新车型,该车型将采用LEAP 3.5架构。
在汽车圈内,零跑还有一个颇为形象的称谓——“平民理想”。
2023年,它凭借极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直接引爆了国内车市的购买热情。
朱江明当时就明确表示,零跑要成为用户的代工厂,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说白了,就是要尽可能压缩汽车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利润空间,让消费者能以更实惠的价格购得心仪座驾。
在白热化的价格战中,这无疑是一记妙招。
零跑的销量也随之节节攀升,到2024年末,月销量更是突破4万台大关。
因此,就连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也对它青睐有加,不仅斥资15亿欧元购入零跑约20%的股份,还与其合资成立了零跑国际。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LEAP 3.0技术授权给了Stellantis,LEAP 3.5又转让给了一汽。
更令人惊叹的是,朱江明还表示,2024年零跑有多达十项零部件配套项目对外供货,客户覆盖合资、外资以及本土品牌。
这零跑,简直成了汽车产业链上的“全能供应商”。
细细品味,一家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商,同时向其他车企供应自研零部件,并以高性价比产品著称……这不就是另一个比亚迪吗?
比亚迪同样是通过掌握大量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能力,实现了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对此,朱江明概括道,零跑的两大特点是“全域自研”和“成本导向定价”。
所谓全域自研,当下除了能够展现车企的技术实力外,更具备实际意义——节约开支。
在2023年初,零跑全域自研所覆盖的成本比例就已达到70%。
官方曾举例说明,以零跑C11、C01为例,在10万元的整车成本中,有7万元是由自身承担的。
如果采用外部采购,考虑到10%的利润空间,零跑就能比竞争对手节省7000元的成本。
汽车制造是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产量越大,自研与外购之间的价格差就愈发显著,从而有效分摊研发成本。
这两年,零跑的交付量从14.42万台跃升至29.37万台,也直接推动其毛利率在2023年由负转正,并在2024年进一步攀升至8.38%。
毛利率的快速增长,最终助力零跑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而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策略,则帮助零跑巩固并拓展了市场基本盘。
零跑B10以不到12万元的售价,却配备了先进的激光雷达,直接拉低了智能辅助驾驶汽车的价格门槛。
在开启预售的48小时内,订单量迅速突破3万辆,且大部分客户选择了配备激光雷达的智驾版本。
在上海车展上,零跑再度推出新款车型B01。
目前,零跑的月交付量主要依靠C系列支撑。
鉴于B10的火爆预售情况,可以预见,在B系列产品线日趋完善后,零跑的整体交付规模必将显著扩大。
纵观零跑的产品布局,不难发现其对“该省则省,该花则花”的原则有着深刻的理解。
C系列增程版被誉为“平民版的理想”,理想汽车以冰箱、彩电、大沙发等豪华配置著称,零跑C系列则巧妙地舍弃了15万元价位区间内并非不可或缺的冰箱,保留了用户更为看重的彩电、大沙发等舒适性配置。
在零部件选择上,零跑并未固守宁德时代等头部供应商,而是转而采购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二三线厂商的产品。
从这些环节中节省的资金,则被零跑投入到提升车身尺寸和车内空间、率先采用8295座舱芯片以提供更流畅的车机体验等方面,从而在用户感知层面带来更明显的提升。
将资金投入到关键环节,零跑自然能够提供超越同级的用车体验。
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研发领域,零跑也显得颇具策略。
尽管零跑如今凭借B10似乎成为了“智驾平权”的积极推动者,甚至宣布将对之前购买辅助驾驶功能包的老用户进行退款,但实际上,零跑的角色更像是一位“智驾技术的跟随者”。
当其他厂商还在争论L2+、L2.999等概念时,零跑并未在组合式辅助驾驶方面投入过多资源。
直到2024年初,零跑的智驾团队才初具规模,仅有300余人。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端到端技术方案成为行业热点,零跑在确信技术路线已经明确后,才开始加大投入力度。
如此一来,零跑既避免了动辄数亿元的试错成本,又大幅降低了智能驾驶软硬件的采购成本。
例如,零跑B10搭载的硬件方案,便是高通8650智驾芯片与最新一代禾赛ATX激光雷达的组合。
甚至,零跑仅提供L2基础版(LCC、ACC、辅助泊车)和L2高阶版(即已被禁用的“高阶智驾”),而未推出中间路线(如高速NOA等)的策略,也恰好符合国家监管部门对于车企严格区分L2与L3级自动驾驶的政策导向。
不得不说,零跑在成本控制方面确实颇有心得。
正是由于洞悉了零跑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出色能力,其他车企才纷纷寻求与其合作。
原因很简单,就是——降本增效!
零跑与一汽的合作,以及为红旗提供平台技术的举动,也充分展现了其作为供应商的开放姿态。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零跑将凭借其极致的成本导向定价策略,成长为像比亚迪一样打通汽车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制造商,亦有可能成为颠覆行业价格体系的“汽车圈的小米”。
毕竟,质优价廉的产品总是备受欢迎。
至于它能否真正让“小米无路可走”,还有待市场检验。
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局面。
全部评论 (0)